返回第二十五章 黄帝内经(1 / 1)闰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房间内,李瑱六人正在不紧不慢地吃喝,忽听门外一阵骚动,随后房门被人用脚踹开,呼啦啦闯进数十个持刀的府兵,将六人团团围住。

吉姓长史与姚兵曹随后走进房间,姚兵曹指着六人喊:“就是他们,他们是反贼,把他们拿下绑了!”

“且慢!”

颜真卿喝了一声,站起身说:“你这位兵曹,为何无端诬陷好人,我等在此吃饭,并无妨碍任何人,是你闯进来非要赶我们。”

“姐……不,长史大人,他们六个反贼好生凶恶,打伤我七、八个兄弟,我们快拿了他们到官府问罪。”姚兵曹急急地说。

那吉姓长史像是见过世面之人,并没有鲁莽行事,眼看在座六人个个相貌不凡,镇定自若,根本不像普通百姓,虽然其中有两、三个人身带兵器,但也不像江湖浪子游侠,不免心中疑惑,眼珠一转,问颜真卿:

“尔等是什么人?为何在此闹事。”

颜真卿双手一摊:“我们在房间内吃饭,大门不出,如何闹事法?”

还没等颜真卿说完,崔宗之在座位上冷冷发问:“你就是兖州长史?”

吉姓长史还未答话,那姚兵曹抢着说:“睁开你们的眼睛好好看看,这位就是我们兖州城长史吉温吉大人,还不快快跪拜!”

颜真卿忍俊不住,轻蔑的笑了一声:“哼,你就是兖州长史吉温?见着钦差御史大臣,还不跪拜行礼?”

吉姓长史名叫吉温,吉温听到颜真卿这么一说就是一惊,愣在当场。姚兵曹和众府兵也傻眼了。吉温定了定神,小心翼翼问:“尊驾自称是朝廷钦差,有何为证?”

崔宗之喝道:“我等自有圣旨在身,但岂是你一个小小长史能够接得?速去传兖州刺史王冰前来接旨。”

吉温心想,看这架势对方应该不是假的,这下糟了,我那不争气的小舅子得罪了朝廷钦差,这可如何是好?一个狠念头闪过心头,不如乘此机会将这六个人都做了,回头扣个反贼罪名毁尸灭迹,就可将此事掩盖过去。但转念又一想,对方六人似乎身手不凡,方才听说仅有一人出手,便轻易撂倒了七、八个府兵,而且楼下还有十几个身份可疑的人坐在那里,说不定就是御史钦差的随从,一旦打起来,自己可不一定能捞着便宜,看来绝不能莽撞行事,今天只能老实认栽了。

想到此处,吉温刚才还挺得直直的腰立刻弯曲了下来,满脸赔笑说:“既然如此,尊驾在此稍候片刻,我这就去请王刺史前来。”

姚兵曹还没反应过来,不理解吉温如此做法,急忙说:“姐夫,甭听这几个人胡说八道……”

“啪”

这姚兵曹话还没说完,脸上就结结实实挨了吉温一巴掌,痛得他嗷嗷直叫。吉温骂道:“不识好歹的东西,还不滚出去。”说完就要拉着他出门。

“且慢。”

一直没说话的李瑱叫住了吉温,冷冷说道:“吉温,你带着其他府兵去请王刺史,这个兵曹要留下来候着。”

吉温见说话之人坐在主位,气质高雅尊贵,他早在刺史衙门看到朝廷邸报,推测这应该就是钦差御史大臣,皇二十七子李瑱,心中叫苦,想了想还是不敢说不,瞪了姚兵曹一眼,转身出门去了,众府兵也急忙收了横刀跟出门。

姚兵曹见势不妙,就想跟着府兵一起溜出去。早被仆固怀恩欺身过来,伸手抓住姚兵曹的后衣领,轻轻拎将起来,又往后一把扔在地上,口中喝道:“你给我老实呆着!”

兖州刺史王冰正在刺史衙门等候钦差御史的消息,接到长史吉温的禀报吓了一跳,连忙带着长史吉温与少府王宇等人赶到贺兰酒楼。

王冰等人走进楼上的雅间一看,虽然不认识李瑱和其他人,但却和御史中丞崔宗之相熟,当即认出了崔宗之,急忙上前行礼。

崔宗之一改之前冷峻的态度,急忙站起身热情的给王冰回礼,并引荐给李瑱:“殿下,这就是兖州刺史王冰王大人,您可能不了解王大人,他出身医学世家,熟知《黄帝内经》,医术高超,妙手回春,名满山东,道号启元子。圣人一直有意调王大人到长安任职呢。”

李瑱一听,仔细端详着王冰,见他慈眉善目,温文尔雅,眉宇之中显现着一丝忧郁之状,判断此人乃是正人君子,和刚才那个吉温不是一路人。

“王刺史慈眉善目,仁者仁心,本王在长安就听闻过你是医道奇人。”

王冰略为羞愧回答:“惭愧,殿下过誉。下官虽对医术略懂一二,但只能治得人身的病,对天降蝗灾却无能为力。未能替百姓大众解忧,实在汗颜。”

随后王冰把自己与同僚吉温、王宇三人介绍了一番,吉温还没等王冰说完就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哆哆嗦嗦地说:

“吉温有眼无珠,不识殿下真颜,鲁莽冲撞了殿下,请殿下责罚。”

李瑱收起了刚才的笑容,训斥吉温:“你的那个兵曹仗势欺人,诬陷良民,实在可恨,你吉长史也有纵容属下之嫌。”

吉温汗流浃背,连连叩头:“属下知罪。”

李瑱问王冰:“王大人,你看此事如何处理?”

王冰已经知道事情的来容去脉,他为人宽容大度,性格偏柔弱,知道吉温和朝中的权臣有不寻常的关系,平常也管束不住。但今日有恒王李瑱在场,便不含糊地说:“殿下,兵曹姚二冲撞钦差御史,诬陷良人,按律杖责二十,免去兵曹之职。长史吉温管教属下不力,罚俸三月。不知妥否?”

崔宗之身为御史中丞,熟知律法,当下冲李瑱点点头,表示王冰的处置妥当。李瑱也表示同意,让吉温起身。

少府王宇命人将姚兵曹押出去行刑。

随后崔宗之招呼王冰、吉温、王宇三人来桌子边落座,问王冰道:“王大人多日不见,不知在兖州可好?”

吉温这时忙不迭地接话说:“殿下与诸位大人还有所不知,刺史大人正在做一件大事,他为上古经典《黄帝内经》注释呢。”

颜真卿闻言赞道:“《黄帝内经》乃上古医学圣书,世间能读懂者寥寥无几,王大人如能一展胸中才学为之注释,当造福万民!”

王冰自叹道:“这些日子以来,下官为蝗灾之事烦扰,哪有心著作。如今幸得钦差御史到来,盼求指点迷津。”说着,王冰简要向李瑱等人汇报了兖州的灾情。

李瑱暗赞王冰,对颜真卿说:“烦请清臣把汴州灭蝗的事情给兖州的诸位大人讲讲。”

颜真卿于是把汴州灾情的严重情况、如何训导倪若水等地方官员、如何采取堆火埋坑方法,如何捕杀巨量蝗虫的经过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崔宗之又补充道:“恒王殿下与我等明白,兖州官民的想法应该和汴州差不多,觉得捕杀蝗虫过多会有伤天地和气,应该通过祈祷上天来减免灾祸,然而这个想法是谬误的,汴州的情况就是很好的例证,兖州虽然比汴州地大,受灾范围也广,蝗虫已经泛滥,只有捕杀超量的蝗虫才是唯一的法子。这需要王大人及众位兖州及各县官员好好劝导民众,勿执偏念。”

王冰仔细聆听后,略一沉思便坚定地说:“《中庸》有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之道乃是天地和气之本,如今飞蝗泛滥,已损中和之态,致使农田受害。钦差大人一番话,如醍醐灌顶,点醒我等。吉长史、王少府,尔等以为如何?”

吉温、王宇二人连忙站起身,拱手道:“下官与刺史大人想法相同,愿按御史指点劝服民众捕杀蝗虫。”

众人大喜,佩服王冰思想豁达开明。

李瑱问王冰:“甚好。另外,王刺史可曾听说过有一种白鸟,以蝗虫为食,长在东海边。兖州离大海不远,如能使得这些白鸟飞到兖州来捕食蝗虫,再辅之以堆火埋坑之法。兖州及山东境内蝗灾虽然甚于河南,也必将全面化解。”

王冰眼睛一亮,低头沉思一阵,突然一拍脑门道:“下官记起来了,《山海经》曾记载东海之滨有一种鸟,名为白翅鸥,专以飞虫为食。应该就是殿下所说的白鸟,只是不知具体在何处,如果能引它们飞过来?”

“本王也是听人所言,并不具体知晓。既然确有此鸟,我等都多方打听一下。王刺史,待灾情平复,本王还要向你请教《黄帝内经》啊。”

言谈及此,众人心情都放松了不少,又商议了一阵明日刺史衙门堂会的部署后才离开贺兰酒楼,王冰陪同李瑱等人到兖州驿舍歇息。

次日清晨,兖州刺史衙门大堂内,州县官吏云集,拜见钦差御史。

恒王李瑱高坐大堂之上,崔宗之、卫伯玉、颜真卿、公孙玥璐以及王冰、吉温等分坐左右侧,其余官员站立两厢。众人行礼完毕,李瑱寒暄两句,便让崔宗之介绍朝廷救灾方略以及汴州等地具体做法,然后由王冰部署兖州捕蝗方案。由于王冰等兖州主要官员与钦差御史已经达成共识,又有汴州等其它州的成功做法借鉴,兖州官吏也都没二话,纷纷遵从。捕蝗工作布置的非常顺利,恒王也照样派出自己的侍从们作为捕蝗使分到各州县。

不过关于白鸟捕蝗之事仍然无人知晓得更多。

布置妥当之后,众人纷纷领命而去。李瑱等人也向王冰告辞,打算去农田再视察一番。刚出大堂,后面一人追了上来,正是少府*王宇。

李瑱问:“王少府有事?”

王宇对李瑱和崔宗之说:“恒王殿下、崔御史,下官有一事禀报,昨夜下官回家后,与暂居在下官家中的表兄谈及殿下与御史等人来兖州救灾一事,下官表兄说曾在长安见过殿下,并与崔御史相熟,托下官问崔御史一句话:‘可曾记得醉八仙的兄弟否?’下官不明就理,也就直言相问,唐突恕罪。”

崔宗之惊异的问:“王少府的表兄大名是?”

“李白,字太白。”

崔宗之一听哈哈大笑:“原来太白兄弟在这里啊。”说完看着李瑱正想发话,李瑱也忽然想起来了:“莫非就是曾与本王共同在胡姬酒肆前拦住安西节度使盖嘉运将军坐骑的太白先生?”

“正是正是!”

公孙玥璐也惊讶地说:“太白师兄也在此地啊?”

李瑱大喜,对王宇说:“王少府,烦请转告太白先生,本王与崔大人先去视察农田,今日晚饭时分如太白先生有空,可一起到兖州一酒楼饮酒叙旧。”

崔宗之也点头说:“王少府,我等对兖州不甚熟悉,你看哪家酒楼合适?”

“下官替表兄感谢恒王殿下与崔御史,酒楼之事就交给下官来安排,还是定在咱兖州最有名的贺兰酒楼吧。”王宇高兴地说。

随后,李瑱带领众人离去。

太阳落山之际,李瑱五人察看完农田,在少府王宇的引路下风尘仆仆地来到了贺兰酒楼。

众人老远就看见李白一身白衣,夕阳下潇洒地站在酒楼门口迎候。崔宗之首先翻身下马,快步跑到李白跟前,两人亲热地拥抱在一起。

李白哈哈大笑地说:“崔兄,没想到能在兖州相遇。”说完见李瑱已经下马走来,连忙躬身行礼:“布衣李白拜见恒王殿下。”

李瑱微笑着拉起李白的手说:“太白先生别来无恙?不必多礼。”

公孙玥璐从李瑱身后也走了过来,笑着对李白行礼道:“师兄,别来无恙!”

李白惊讶万分,没想到公孙也跟着这些人一起,也欣喜异常。

卫伯玉道:“殿下,诸位,咱们上楼叙话吧。”

众人于是跟着王少府上楼进了一间别致的房间里落座,顷刻间酒菜就上桌了。李瑱问李白:“太白兄缘何在兖州?”

“想那年我在长安呆了些时日后就离开了,然后游历了大江南北不少地方,后来在安陆桃花岩居住了一阵后,就来到兖州会会王少府及其他几个亲友。正巧与殿下、崔兄还有公孙师妹邂逅。”李白呵呵地回答。

一桌人有说有笑地一边叙旧,一边喝将起来,李白、崔宗之都是极为好酒之人,喝起来也十分豪爽。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崔宗之问李白:“太白兄胸怀奇才,按说应该在长安谋个一官半职为朝廷效力,贺知章老哥哥不是也答应要为兄举荐吗?为何后来就默默离开了京城?”

公孙玥璐也奇怪地问:“是啊,师兄一直抱负远大,立志为国效力,怎地就离开长安了?”

李白放下酒杯,叹了口气说:“惭愧,惭愧!自从咱们醉八仙那日一别后,贺老哥哥也曾向当今圣人及当时的首辅宰相张说举荐过在下,圣人将此事交于张说宰相,在下也曾给张说献文,颇受其欣赏,本来是要提拔在下的。不巧的是恰在那时,张说突然被弹劾罢官,这事也就搁置起来。后来,主管官吏任用的是左相兼吏部尚书李林甫,虽然贺老哥哥也向他多次举荐,但久久都没有下文。无奈之下,在下无所事事只得离开长安了。”

崔宗之、公孙玥璐闻言,都不禁叹息。李瑱说道:“久闻太白先生才高八斗,奈何报效无门,岂不是朝廷埋没人才。先生如愿意,此番随本王扫除蝗灾,然后一起回京,本王定向父皇举荐先生。”

李白闻言,心中一喜,对李瑱拱手道:“承蒙恒王殿下厚爱,殿下皇亲贵胄,为国分忧,又有崔兄和公孙师妹相伴,李白不才,敢不从命。”

崔宗之、公孙玥璐大喜,邀起众人举杯相庆。

众人又谈论起灭蝗事宜,商议这几日的行程事务。言谈间颜真卿忽然想起一事,问李白:“太白先生博学多识,可知道有一种海边的白鸟,专食飞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