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一章 名不虚传美周郎(1 / 1)玉铉灵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在赵云把荆州水军引入洞庭湖的同时,远在樊口的刘备盼星星、盼月亮,也终于盼来了周瑜率领的江东水军。

数百艨艟和斗舰簇拥着三十余艘楼船,浩浩荡荡地驶过了樊口,其后则是规模庞大的走舸群。每只走舸都由十来位船夫驾驶,紧随在船队后头,战时可以充作运送士兵的船只,闲时则协助运送军资。

见状,刘备连忙指挥着麾下士卒驾船迎了上去,将劳军的酒水和食物送往各艘战舰。他自己则带着一众文武官员驾一艘楼船往周瑜所在的旗舰而去。

靠近之后,刘备命传令官打上旗号,传达自己欲与周瑜一见的意思。

听麾下的将领来报,说刘备想要登船共商军机,周瑜不禁嗤之以鼻,下令楼船继续向前,不予理会。

见周瑜的旗舰连停都不停,径直从己方楼船前方驶过,站在刘备左手边的关羽恼怒地眯起了丹凤眼,而站在他右手边的张飞则是暴跳如雷。

但见他咬牙切齿地抓起竖在身边的丈八点钢矛,捋起袖子就要跳上身边的小船。

熟知张飞性子的刘备连忙拉住了他,问道:“翼德意欲何为?”

“周瑜那厮好生无礼,居然敢怠慢大哥!待我登上他那艘破船,把他抓出来一顿痛打,再让他亲自来给大哥赔礼道歉。”张飞张牙舞爪地说道。

刘备一阵无语,只能死命地拉住了张飞道:“若如此,则孙刘两家的同盟危矣!”说着,他命令船夫将楼船驶近周瑜的旗舰,清了清嗓子,高声喊道:“请问周都督在吗?在下刘备,有要事欲与都督一晤。”

听刘备运足了中气这么一喊,大江上远近皆可听闻,周瑜知道自己无法再无视于他。

于是,他干脆利落地带着一众江东水军的将领走到楼船甲板上,对着与己方旗舰齐头并进的刘备的旗舰,大声回应道:“不知刘使君在此,恕瑜甲胄在身,不能全礼。瑜今身受主公之令,欲拒曹贼于国门之外,军令紧急,恐没有时间与使君畅谈,万望恕罪。”

一番大义凛然的措辞,居然让刘备一时间无言以对。正不知该以何种理由让周瑜停下来,好问问江东水军的虚实,刘备身后突然有一个声音响了起来。

“若都督乃是心忧夏口会落入曹操之手,在下认为大可不必。赵将军日前已率我军水军精锐前往巴丘与荆州水军周旋,如今想必已把荆州水军引入洞庭湖了吧。”

听闻心中的忧虑被对方叫破,周瑜不禁眯起了眼睛,凝神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一个身着一袭白色长衫,相貌平平的弱冠少年。

细细打量了那少年几眼,再仔细回想了下探子传来的有关刘营诸文武官员的情报,发现没一个能跟眼前的弱冠少年对得上号,周瑜不禁疑惑地回过头来,问站在他身后的鲁肃道:“子敬可识得方才出言之人?”

鲁肃闻言上前一步,探头往刘备的旗舰上扫了一眼,随即点头答道:“那少年名为王泽,表字思华,据传乃是徐庶徐元直之书童。徐庶不幸于新野亡故后,其便于刘备军中崭露头角,如今忝任随军参谋一职。”

闻言,周瑜不禁冷冷一笑:“区区书童而已,就算看破我心中隐忧,又何足挂齿?”本欲就此不予理会,继续驱船向前,鲁肃却一丝不苟地谏言道:“都督切莫因此人的出身而小觑了他!”

闻言,周瑜不置可否地回应道:“子敬此言何意?吾乃堂堂水军都督,彼不过一书童出身的随军参谋,就算小觑了他又能如何?”

不得不说,不管是演义还是正史中描写的周瑜,其性格都偏于高傲。这点与真实的历史人物很贴切,但不能因此而贬低周瑜的为人。

因为他再怎么说,也是曾经的东汉雒阳令之后,祖上还有人担任过汉廷的三公,家世显赫。更何况,他还是东吴的开国元勋,东吴第一任水军大都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足够自傲的战绩、资本和家世。

所以,当听说对面答话的居然是一个书童时,他根本是不屑一顾的。——就连曹操和刘备他都不放在眼里,又何况一书童?但是,鲁肃接下来的话,却让他又不得不重视起王思华来。

“这段时日以来,肃尝与孔明促膝长谈,言及刘备军中人物,于谋算一道上,孔明对此人亦推崇备至,言其于机谋算计一道上,比之徐庶亦犹有过之。远的譬如火烧新野,就多赖此人献策;近的譬如在当阳桥边,其以千余残军使疑兵之计,生生将曹操五十万大军阻于河对岸长达十天之久,令三万余新野和樊城百姓得以脱离险境。”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么!”听闻诸葛亮亦对王思华赞赏有加,这些天来与诸葛亮畅谈过几次,不禁为诸葛亮的智计敬佩不已的周瑜,也总算是开始对王思华正眼相待。

“此外,其还有一事,直令孔明亦啧啧称奇。”说着,鲁肃脸上的神情突然一肃。

“哦?说来听听。”见鲁肃突然间神情肃穆,周瑜亦被提起了兴致。

“一年多前,徐庶为了救下龙之子,被曹兵刺伤,殒命于新野。在击退了曹仁之后,刘备欲将徐庶厚葬于新野,不料此子竟力排众议,不远千里将徐庶的棺椁迁葬于夏口。”说到这,鲁肃的额头不禁冒出了冷汗。

就连周瑜,听鲁肃这么一说,整个背脊也不禁凉飕飕的。联系到刘备弃新野和樊城,败走长坂坡,并最终退守夏口,周瑜整张脸都阴沉了下来。

“此子居然有此远见!留之恐为吾江东之祸害也!”说到这,他双拳紧握,用力按在楼船的阑干上,眼中寒光闪烁,冷冷地瞪视着对面楼船上的王思华。

“可惜早不知道刘备军中还有此等人物,否则,叫他跟龙之子一起去往山越一方寻找庞士元,就可以在事成之后把他连同龙之子一起除掉了。”

周瑜暗叹了声可惜,目光炯炯地瞪视着王思华,心中杀机渐盛。

远在一箭之地外,刘备的楼船上,站在刘备身后的王思华突然生生打了个寒颤。

自从练就了云体风身之术后,随着身体素质的日益提高,他的视力也变得超乎常人。所以,在刘营诸人看来,远在百步开外的周瑜还只是一个模模糊糊的轮廓,但是王思华却能清晰地看到周瑜的样貌,乃至他脸上的表情变化。

初见名垂千古的东吴大都督,王思华心中除了“惊艳”二字,再也找不出其他形容词来形容对方。

可以说,周瑜不愧江东美周郎之称,其样貌早已超脱了俊美的范畴。王思华毫不怀疑,如果他能穿上女装,绝对是继貂蝉之后,又一个祸国殃民的红颜祸水。美得令人窒息,美得惨绝人寰。

出众的外貌,再加上他江东实权派第一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超凡地位,其绝世的风采,真真当得苏东坡那句千古绝唱:“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但是,在他那超凡的风采之外,王思华却从他的眼神中感受到了深寒的杀意。

王思华不记得自己曾经得罪过周瑜。双方甚至还是第一次见面。——王思华绝对想不到,正是他昔日的无心之举,给当世所有聪明人都留下了一个“智近乎妖”的感觉。随之而来的,就是敌对势力的深深忌惮。

似乎是感觉到王思华也在看他,周瑜随即压下了心中稍纵即逝的杀机,换上一副云淡风轻的表情,长笑一声道:“既然连使君都已知晓瑜心中之忧,那瑜更不敢有丝毫懈怠。夏口之危犹如烈火引之于须发,顷刻将延之于首脑。赵将军虽能迟滞荆州水军一时,但势必不可长久。若迁延时机,夏口恐不能救也!”

一番冠冕堂皇的话,直说得刘备哑口无言,就连一向敏于口舌的孙乾亦不知该如何应对。讪讪良久,刘备方才高声回应道:“既如此,备不敢延滞都督进军脚步。但备尚有一疑问,万望都督能够回答。——不知江东此次发兵几许?”

闻言,周瑜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刘备居然问得如此直白。思索片刻,周瑜终于还是如实答道:“吾所将水陆兵马共三万余为前军,吾主孙权将二万援军押后,前后共计五万余兵马,战舰千余。”

“才五万兵!”闻言,刘备的惊讶之情溢于言表,“以五万对五十万,败多胜少矣!”

听刘备这么一说,周瑜不禁嗤之以鼻。以兵数多寡预判胜负,难怪刘备混了大半辈子依然连个立足之地都没有,始终都只能寄人篱下。就他这点见识,也难怪了。

于是乎,周瑜越发轻慢于刘备,只是出于礼貌地拱了拱手,便带着麾下将领退回到楼船里了。

“似如此,如之奈何?”一时间,刘备也没了主意。正欲回头询问麾下文武们有何见解,船边突然传来一阵长笑。

“哈哈哈,主公岂不闻:兵贵精而不贵多与上兵伐谋之言?周公瑾所将兵卒虽少,但皆是江东水军精锐;曹操兵马虽众,却大半是北方精壮,不善舟楫。此消彼长之下,曹操的五十万大军不足为虑也!”

听到这声音,刘备喜出望外。连忙三两步跑到船边,望江面上看去,但见一叶扁舟上,一身儒装的诸葛孔明手摇羽扇,笑吟吟地站在船头。

刘备连忙命人放下吊篮,将诸葛亮吊上楼船。一番见礼后,刘备手扶孔明之手,喜道:“军师此去一路辛苦!”

“敢不为主公效死!”诸葛亮淡淡地一笑,继续骚包地摇着他的羽扇,说道:“主公且放宽心,周公瑾此去,必然大破曹军。如今诸谋已定,只欠东风。待东南风一起,则万事皆定。”

听诸葛亮这么一说,刘备明显是松了一口气:“军师既然这么说,那我也就放心了。”说到这,语意突然一转,“不知志狼军师何在?为何没有跟你一起回来?”

“志狼公子他去往江东腹地,寻找决定此次大战胜负的关键人物去了。”

闻言,刘备顿时来了兴致,求贤若渴之魂开始熊熊燃烧了起来,只听他开口问道:“不知此人是谁?”

“主公久在荆襄,不知可曾听闻‘凤雏’之名?”

凤雏?庞统庞士元?当真是如雷贯耳啊。

王思华的脑海中顿时不由自主地勾勒出一副中年酒鬼大叔的形象。——都是罗氏三国惹的祸,生生把一个只比孔明大了两岁,还不到而立之年的有为青年,描写成了嗜酒好赌、郁郁不得志的邋遢大叔。

不过,既然连庞统都出现了,那也就意味着火烧赤壁之日已经不远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