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卷1第36章 赵邑解围(1 / 1)姬为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了生力军助阵,程伯休父这才缓过神来,赶紧下令重整阵型。

那两支赤狄骑兵本是为了支援攻城部队,并掩护其撤退。此时发现周王师和赵邑车兵如此难对付,横亘于前,赤狄将领见机不妙,便决定溜之大吉。

程伯休父见状,哪里肯依,赶紧下令五千周王师主力全力追击。

赵札见势不妙,赶紧喊道:“老将军,见好就收,穷寇莫追!”

程伯休父哪里肯听,他杀得兴起,还没等赵札说完,便率军追出去老远。

赵札摇了摇头,兀自哀叹。只得命令赵邑军队原地待命,就地驻防。

赵札哪里想得到,老将程伯休父此时心里赌气——堂堂周王师主帅,首战就差点马失前蹄,竟得靠区区几百赵邑军队解困,心中羞愧难当,一心想拿赤狄出气,挽回些颜面。

远处方兴看得真切,急在心里。赤狄诡计多端,怎会轻易败北,心觉不安,便对召公虎道:“太保,赤狄骑兵绝非如此不堪一击,恐怕是诱敌之计。”

“此言甚是!”少保皇父闻言有理,也把目光投向了召公虎。

召公虎这才看出情况不妙,赶紧下令鸣金收兵。

然而为时已晚,就当程伯休父全力追击之时,赤狄骑兵突然调转马头,对程伯休父手下的战车阵发起冲锋。程伯休父悔之晚矣,被杀了个措手不及,周王师前军损失惨重。

好在赤狄骑兵忌惮赵邑战车,见好就收,仅发起这次冲锋后,就扬长而去。

烟尘散去,程伯休父垂头丧气,率军回了大本营。清点过后,前军死伤将近五百余人,也有三十乘战车在赤狄骑兵的回马枪中被摧毁。

程伯休父前来谢罪,他发白的须发沾满了征尘,这一战,老将军颜面扫地,懊丧万分。

召公虎心疼程伯休父,连忙抚慰道:“多亏大司马英勇善战,如今赵邑之围已解,可以稍事歇息。”

程伯休父长叹一声,摇了摇头,没有答话,转身回营整顿兵马。

就在此时,赵邑宗主赵札率领全城近千名兵卒出城,前来拜见召公虎。

召公虎壮其英勇,下车执其手道:“孤早听闻昔日造父之英雄事迹,今见其后人勇武如此,方知家学渊源,确是不凡。”

“太保谬赞!”赵札连忙回礼,毕恭毕敬道,“多谢周王师不辞劳苦,屈驾前来赵邑僻壤解围,赵札替赵邑全城父老拜谢太保,真乃再生父母也!”

召公虎连忙把赵札扶起:“十年前,赤狄灭杨、蒲,逼赵邑,王师无力救援,已是大憾,今日孤岂能重蹈覆辙。”

赵札再三谢过,便将召公虎同各诸侯国君、卿士引入城内,为众人接风洗尘。

在席间,赵札说起赤狄围城以来之危急困苦,听得众人心惊胆战,感慨万分——若王师再迟一日,赵邑怕是只能落个城破人亡的惨剧,皆呼侥幸。

方兴一直敬陪末座,低头不语。他默默看着赵札,心神不宁。想起三日前在彘林之外初见对方,他和父亲携手上车前去救援赵家村,那一幕幕还历历在目。如今先父以和自己天人永隔,赵家村民也大多罹难,触景生情,不禁潸然泪下。

当夜,全军在赵邑之外扎营休整,决定次日便北上救援彘林。

就在此时,突然晋世子籍一脸慌张,前来向召公虎辞行:“太保,接晋国快马来报,如今有数千赤狄骑兵正朝晋国国都袭来。君父怕国防空虚,命小将率师回援、巩固防务。”

召公虎闻言,只得无奈同意,让晋世子籍多加小心。

夜已深,方兴一人在营中长吁短叹,孤枕难眠,突然有个人影窜入帐内,吓了方兴一跳。

“好兄弟,原来是你!”

借着微弱月光,方兴看清来人,正是昨日分别之杨不疑。

见到故人,方兴大喜过望,忙问道:“杨兄深夜到访,所为何事?”

杨不疑笑道:“特来与你辞行。”

方兴疑道:“杨兄,我们这才重逢,怎又急着要走?”

杨不疑对方兴道:“你我在汾隰分道扬镳后,我马不停蹄奔赴赵邑,协助赵札兄长守城。彼时,赤狄围攻赵邑,城内已弹尽粮绝,绝望之际,不疑将你去周王师请援之事说于赵兄,他这才又重新振作,坚守待援,终算解了赵邑之围!”

方兴听得头冒冷汗,道:“不料杨兄对小弟如此信任,倘若我说不动太保,赵邑岂不是……”

杨不疑笑道:“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恩师看中之人,错不了。”

方兴想到了老胡公,心下烦恼道:“啊也!恩人与我十日之约,不知不觉已过了三天二夜,不知周王师可否在期限前到达彘林,解赤狄之围困?”

“世事难料,”杨不疑眼神突然暗淡,悄声问道:“我有一事不明,还想方老弟指教。”

“不敢,但问无妨。”

杨不疑道:“今夜我细数营帐,周王师此来为何不到万人?难道其中遇到波折,非为全军出动?”

方兴长叹一口气,无奈道:“此事便说来话长也。”

于是,方兴把虢公长父和虞公余臣如何假公济私吃空饷,又如何把周王师主力抽调回国之事,从头到尾说了个详尽。

杨不疑顿足捶胸:“这般蠹虫!害得恩师失了计较,将耽误大事也!”

“此话怎讲?”

“就凭周王师这点兵力,要击败围攻彘林之数万赤狄,谈何容易?”

“什么?彘林附近聚集了数万赤狄?”方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千真万确,此次赤狄倾巢而出,对彘林势在必得。如今,留给周王师时日只剩七天,可不能有半点闪失。”

“周王师之外,倒是有不少诸侯国军队助阵。”方兴道。

“诸侯国?劝方老弟赶紧断了如此念想,他们能来只是给太保面子而已,可别指望他们有甚裨益。若要算上帮手,恐怕只有卫伯和的军队也。”杨不疑皱着眉头,不由得焦急。

“也是,今日晋世子籍便以晋国受赤狄威胁为由,匆忙离开赵邑。”

“他的鬼话切不可信,”杨不疑很是不屑,“切记,赤狄此来目标绝非晋国,想必是晋籍这小子得知彘林之赤狄势大,吓破了胆,借机当了逃兵而已!”

方兴道:“若如此,就怕太保受他误导,折而向东面去救援晋国,而耽误彘林大事。”

杨不疑摇摇头,道:“凭太保召公之阅历与城府,绝不会看穿晋籍之把戏。若晋国果真危在旦夕,晋籍岂能不求周王师一同前往,而是仅率自己区区五千人马扬长而去?”

方兴闻言,恍然大悟。

杨不疑突然神色匆忙,道:“事不宜迟,我这就潜回彘林,告知恩师周王师之境况。”

方兴道:“杨兄此去,务必多加小心!”

杨不疑微微笑道:“我去彘林如入无人之地,你大可不用挂心。可周王师此行,前方还有赤狄十面埋伏,需速战速决,否则七日之期一过,悔之晚矣!”

方兴面色沉重,点头称是。

杨不疑拍了拍方兴的肩膀道:“就此别过,不疑同你亡父还有一个生死之约,我此去彘林,还要给他收尸!”

言罢,杨不疑转身而去,很快便消失在夜幕之中。

“杨兄真游侠也,来无影、去无踪。”方兴心中暗暗感慨。

次日一早,周王师集结完毕,召公虎召集大司马程伯休父、少保皇父、少师显父、赵札还有方兴进入大帐,议定行军路线。

程伯休父问赵札道:“昨日,晋世子籍言晋国有紧急军情,不知是否属实?”

赵札被问住,不知该如何回答是好。

方兴想起昨夜杨不疑之语,不知如何同召公虎和程伯休父言明实情,苦于地位和身份不敢开口,只得干着急。

好在召公虎从赵札窘迫神情中看出端倪,道:“晋国军情并非紧急,否则依晋侯性格,其求援书信早就纷至杳来也。”

赵札因自己身为晋国附庸之臣,不便明言晋籍怯懦,召公虎此言,解了他两难处境,感恩不已,长揖到地。

召公虎微微一笑,突然对赵札起了爱才之心:“赵氏宗主,你先祖造父乃周穆王名臣,如今赵邑寄晋国篱下非长久之计。当今周王室乃用人之际,你何不到镐京任职,共谋中兴之业?”

赵札连连作揖,道:“承蒙太保错爱,本当义无反顾、效命朝廷。无奈何此前赵氏全族蒙晋侯保全,赵札尚未报答晋侯之恩,待那以后,若太保大人还有驱驰,必然前往镐京执鞭坠镫,听命左右!”

召公虎感慨道:“卿真乃忠勇双全之义士也!”

程伯休父一脸愤愤不平:“可此次赵邑被围得水泄不通之时,也没见晋侯来过一兵一卒。即便派了世子前来,也是银样蜡枪头,做做样子罢了!”

“大司马此话不可再提!”召公虎见赵札神情尴尬,便转移话题,道,“赵氏贤侄,可知此次进犯华夏之赤狄,到底是何等来龙去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