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坐。”
王朗:???(′°Δ°`)
这郡守大人这么年轻?这么好说话吗?
“在下王朗,拜见郡守大人。”
“起来吧,说说吧,你今天来有什么事情啊?”
王朗:(°ー°〃)???
说好的先寒暄一番,客套几句呢?你们这个地方的人说话都这么直白吗?你这让我满肚子的才华都发挥不出来啊!
王朗突然正色道:“东海郯人王朗,前来投靠郡守大人!”
李荨昆笑了笑,给王朗推过去一杯水,说道:“如今陛下还在朝堂之上,你这拜我为主,恐怕不太好吧?”
王朗怔了怔,随即反应过来,李荨昆这是在考验自己。
文人投靠主公,是要考究这个人是否值得他们效忠,今天,倒是反了过来。
“王朗尚不知郡守大人名讳,望告知。”
“本人姓李名荨昆,字……开元。”
这是李荨昆给自己现起的名字,他也是疏忽了这个问题。
自己姓李,强汉盛唐,大唐王朝,是大一统的王朝,前前后后共历二十一帝,传承二百八十九年。
二百八十九年,除了贞观、开元两个盛世元年,居然没有拿得出手的了。
李贞观?嗯……还是李开元吧,顺便悼念一下程开甲。(作家说会提到)
三个字?贱名?
王朗心里这么想,但是却不敢说出来,哪怕是文人的孤傲,也不允许他说出来。
自己的命,比孤傲值钱。
“李郡守,当今陛下虽然尚在,但是朝政却被当今丞相把持,实乃我辈汉室子民的悲哀。”
李荨昆笑了笑,说道:“景兴,你觉得是当今陛下无能呢?还是先皇灵帝昏庸呢?”
王朗面色一喜,知道李荨昆这是接受他了,但是下一秒开始愤恨了起来,说道:“唉,说来悲哀,此二人皆无明君之资。”
李荨昆微不可查的点点头,看来王朗对于汉室还有着最后的期待。
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疼爱,要是不关心你,谁天天说你的缺点?(键盘大佬、黑子大佬除外)
李荨昆见王朗颓废起来,心说来的好,开始了自己的言论:“如今这陛下小,外戚与宦官轮流执政,公开卖官是从先皇灵帝开始的,有人骂灵帝不应该卖官,说他把国家卖亡了。”
王朗眨眨眼,有些心虚,好像自己刚刚也骂灵帝昏庸无道来着。
“不过,我倒觉得灵帝卖得对,而且卖得太晚了!”
王朗属实被李荨昆的谈论给吓到了,要不是这里只有他们两个人,他恐怕都要开始跑了。
李荨昆没有理会王朗,继续说道:“理由很简单,灵帝如果不卖,官僚们就卖,新汉初期,官僚们就掌握了人才“推荐权”这个摇钱树,一直到如今。(同推荐票同理)
这个“推荐”的过程,其实就是官僚们卖官赎爵的过程(就是作者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凡是有推荐权的官僚,都收足了钱财,几乎个个都成了富豪。
正由于有巨大的利益作诱惑,官僚们都拼命地推荐和选拔,到了东汉末年,候选官员人满为患。
新汉初期的时候,太学生(等着安排做官的人)只有一、二千人,到了如今达到三万。
如果东汉一开始,就由陛下卖官,损失就不会有这么大,正由于新汉时期,官员的选拔陛下做不了主,久而久之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官僚们心中是“只知有恩师,不知有皇帝”。(其实不能说是东汉,但是这么写是为了让读者读懂)
也就是说,所谓的恩师,威信比陛下还要大,到了东汉末年,皇位之主成了空架子。
而大官僚们的势力却日益强大,分分拥兵自立,成了割据一方的豪强。
如今,在官僚们的胡闹下,陛下的威信全无,钱财严重流失,人们的钱都送到官僚手里,灵帝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所以,为了维护皇权,他不得不实行自己卖官的策略,他认为,天下的官,只有他自己来任命,才能树立皇威。
可惜的是这时候已经晚了,因为这时候天下的官员,早已成了各个豪强的门生和故吏,“亲情”和“利益”象纽带一样,已经把他们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什么力量也拆不开他们了,什么力量也控制不了他们了。
所以,汉室的灭亡,官僚们要互主要责任,如果把汉室的衰亡归罪于灵帝卖官,这是不公道的。
汉灵帝不过卖了几年的官,不可能因此而亡国,说到底,是官僚们自己就不是东西,这些官僚们如同象蛀虫一样,把整个汉王朝蛀得体无完肤,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没有灵帝卖官,如今这大汉王朝恐怕也逃脱不了没落的命运。”
李荨昆说到这里,不再说话,而是直直的盯着面色挣扎的王朗,等待着他的回复。
这些,都是李荨昆的肺腑之言,他最看不惯的就是一些人被恶意的诋毁、重伤,给你一个千疮百孔的王朝,只要你没有主角光环,是个正常人,都得凉凉!
中国古代不光东汉末年卖官鬻爵,同样卖官的还有一个,就是距离我们最近的清。
那为什么清朝卖官就没事呢?因为爱新觉罗皇室一开始就把卖官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一卖就是几百年,如果不是后来的闭关锁国和天朝上国的美梦迷惑了双眼,以及某些人的挥霍,清王朝不会陨灭的。
而王朗则是被李荨昆的话给惊到了,这、这简直是……
没毛病啊!
在王朗顺着李荨昆的思路捋,发现李荨昆说的完全正确,如果卖官一直都是皇帝主持的话,不但可以决定官职由谁担任,而且还能有一个稳定的收入。
王朗想通之后,看向李荨昆的眼神都不太一样了。
这简直就是鬼才啊!把卖官鬻爵这种难以启齿的事情都能说的这么有条理。
而且貌似,这里面还有着大钱能赚?执迷于赚钱的王朗开始期待了起来。
在王朗炽热的眼神中,李荨昆喝了一口水,缓解了由于长篇大论所导致的口干舌燥。
李荨昆清清嗓子,继续说道:“如今陛下处境危已,我等芸芸众生只有两条路可以走。”
王朗心中一紧,暗道“来了。”
王朗面上装作不知道的样子,问道:“不知开元所说的两条路是什么?”
开元,哈哈哈,成了!
称呼别人的表字,那是代表着关系的要好!如今李荨昆和王朗的特殊情况,以及刚刚的言论,已经表明了王朗是真心投靠。
“这第一条,为垂危的汉室,奉献出自己微不足道的生命,并且改变不了任何局势。”
这话说完,李荨昆自己都感觉老脸通红,自己这可是撒谎啊。
但是老子怀着这么强的系统穿越一会,难道还要听别人的?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
王朗听后,感觉自己的心中有什么东西碎了,是对于汉室最后的期望?
王朗最后挣扎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李荨昆:???
卧槽?!兄弟你特么的也是从几十年后穿越回来的吧!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是什么意思呢?说的就是虽已衰败,但因势力大,基础厚,还不致完全破产。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可问题是这句话出自魏国的曹冏,其所写的《六代论》中提到过。
“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
李荨昆震惊了一会,也就想通了。
这老王也是那个年代的人,曹家的中坚力量,说不定这句话就是王朗和曹囧聊天的时候,给曹囧的感发呢?
李荨昆摇摇头,惋惜的说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矛盾是日积月累之形成,不可避免。”
王朗眼前一亮,这是王充《论衡》--《状留篇》中的句子。
听说自己本家和王充大哲学家还有点血缘关系呢!咳咳,不对,是大儒,出戏了。
王朗看着李荨昆,心中涌现出了才人惺惺相惜的感觉。
这个年代,能够读书是还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就造成了文人之间只要没有什么太大的过节,基本上都是要好的朋友。
“这第二条,就是……”
王朗紧攥着拳头,期待着李荨昆的下一句。
“就是反了它!让人民不能够安居乐业,不能够让人民的生活得到保障,那我们要这样的王朝还有什么用?”
王朗被李荨昆说的热血沸腾,他自己都不知道从哪一句话开始,被李荨昆带着走了。
不过,王朗对于李荨昆的这句话还是有些不认同的。
王朗问道:“开元,这王朝存亡与否,于这些百姓有何关系?”
李荨昆摇摇头,说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芸芸众生便是水,王朝天子便是舟。
鱼离不开水,就跟如果水里没有了活物,也会变得死气沉沉一样,两者相辅相成。”
王朗眼前一亮,似乎有些明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的真是太好了!
“王朝之事的兴亡,保护朝廷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
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