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1章 朱慈煊的第三个锦囊(1 / 1)咿辰江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夏国相这才起身,对李定国道:“父帅的尸首还在营帐外上方百步山坳之处,还请晋王派人取来。”

一旁瞧着的李嗣兴并不喜欢夏国相,一直怀疑对方有诈,听了他的话,立刻请命去取吴三桂的尸首。

过了一刻钟,李嗣兴取了吴三桂的尸首,将他的头颅安放上去,正好吻合,便不再多虑。

夏国相又抱住吴三桂尸体,嗷嗷大哭,引得李定国也侧目伤感。

突然,夏国相朝李定国叩拜道:“请晋王不要忘了答应的话。”

李定国认真应道:“吴三桂虽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大汉奸,但也是一代英杰,李某定会好好安葬,不让人羞辱他的身躯。”

“好,”夏国相大声应了一下,整个人忽然倒了下去。

他的腹中不知何时插了一把利刃,利刃锋利无比,直沫剑柄,鲜血已经染满了衣裳。

李定国眼疾手快,上前抓住夏国相身上的刀刃,惊道:“先生何苦如此。”

夏国相脸色发白,气若游丝,断断续续道:“如今国相心愿已了,心中无所挂念。若有来世,愿为晋王而战。”

当他的口中吐出最后一个字,脑袋一歪,倒在了李定国的手臂上;只是他的双眸还是望着吴三桂方向。

李定国缓缓放下夏国相,叹气道:“忠义之辈,当厚葬之。”

李嗣兴虽然心有不屑之意,却也不敢违拗父亲,立刻吩咐人厚葬吴三桂和夏国相。

--

不久,李定国开始收兵。

窦民望带着投降的王辅臣拜见李定国。

李定国久闻王辅臣大名,抓住他双臂激动道:

“王将军勇名天下无双,能归正大明,真乃天佑大明。”

王辅臣虽然桀骜不顺,但受窦民望和吴三省的耳濡目染,也跟着对李定国敬若天神;此时的他乖顺得像只听话的小猫,忙谦虚道:

“末将不过一介莽夫,如何能与晋王指挥千军万马相比?只希望以后能追随晋王左右,为晋王效犬马之劳。”

“将军客气了,以后你我同阶为臣,何来效劳之说?”李定国笑了笑,又赞道:

“此次多亏将军斩杀信郡王多尼,定国才能大败吴三桂的大军。待见了陛下,定国一定奏请陛下,为将军加官进爵。”

王辅臣心中奇怪,整个大明天下全凭晋王一个人撑着;这皇帝明明是个窝囊废物,何必如此迁就于他。

他心里虽然这么想,嘴上还是不敢造次,连连叩首道:“这一切都是窦将军的功劳,末将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

李定国朝窦民望道:“此次大战,玄武营最是凶险,该当重赏。”

窦民望却连连摇头道:“末将不敢居功;末将糊涂,中了罗克铎汉人军师的计谋,让他取走了信郡王多尼的头颅,还退兵十里。如此一来,太子殿下全歼满清八旗的设想就达不成了。”

“民望不必妄自菲薄,“

李定国拍着他肩膀,像是拍着自己的儿子一般,大笑道:“这可不关你的事。吴三省跟我说了那汉人军师,他奇谋倍出,就像三国的郭嘉一般,若是换作本王,也一样不是他对手。”

说着喃喃自语道:“他竟然提前半日就撤出战场,看来要追他们也来不及了。”

旁边的吴三省笑道:“晋王,末将记得太子殿下临走前还留下一个仙人的锦囊,晋王不妨瞧瞧再说。”

“好,本王正有这想法,”

李定国笑了笑,吩咐窦民望好生照看王辅臣,然后领着高文贵、马宝、吴三省回到营帐,打开太子殿下朱慈煊留下的第三个仙人锦囊,见上面写着:

“如成功,速取昆明;通知蜀王,封锁川蜀,合围贵阳,继而夺广西。”

马宝奇怪道:“这罗克铎已经领着两万多八旗精锐回撤,必当固守昆明,只怕要夺取昆明可不容易。”

旁边吴三省却摇头道:“那汉人军师每一步都走的出乎意料,他提前撤离,未必会固守昆明,很可能直接回撤贵阳。”

马宝惊道:“这,这真是匪夷所思。”

“马将军不必奇怪,本王若是汉人军师,也当如此。”李定国笑了笑,沉思道:

“建奴得这西南太过容易,全赖土司倒戈。这些倒戈的土司若是听到平西王和多尼的大军溃败,多半又会生出异心。

加上他们一路上对百姓横征暴敛,不得民心。只需我大军回攻,西南之地将是建奴的葬身之所。”

说到这里,李定国重重说道:

“依太子殿下所言,蜀王已经取了重庆,此刻多半准备攻击贵州,我军宜早作响应,出兵昆明刻不容缓!“

顿了顿,续道:

“若是昆明防务空虚,我军一举夺下最好;若是昆明重兵把手,就静待援军;联络各部土司,将大军胜利消息传檄云贵!”

众人连连称是。

李定国抬头扫过马宝、吴三省等人,缓缓道:“兵贵神速,此次出兵昆明,需急行军!越快越好,你们几人,谁愿意领兵?”

“启禀晋王,马宝请战!”马宝第一个走上前来,抱拳请战。

“好,”李定国大声叫好,问道:“将军准备领多少兵马?“

马宝应道:“末将愿领八百勇士,假扮溃败清军,夺回昆明。”

李定国大为震惊道:“马宝将军,假扮清兵,这可不容易?”

马宝大嘴一咧,笑道:“那还不简单?剃了头发便是。”

李定国不由自主摸了摸头发,摇头道:“马宝将军,你可想好了,这头型可真是难看得很!后脑勺一个金钱辫子…”

原来在清入关的时候,要求所有汉人都必须将发型改为“金钱鼠尾辫”,即把头发剃光,只在头顶留一小撮头发,将这一小撮编成辫子,再穿过铜钱的方孔才算合格。如果没剃,或者剃得不标准都是死罪。

很多人宁死不从,往大了说是家国情怀,往小了说就是因为这个发型实在是太丑了。这才是真正的头可断,血可流,发型不能丢!

除了男人要受罪,连女人也不可幸免。

在满清女人童年时期,也要剃发,直到成亲之后才能慢慢开始蓄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