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听完弘元的话也是皱起了眉头,确实就像弘元说的这样,这些大臣们都是上书问他要人,但是并没有说这些奴隶去了当地要干什么,也没说这些奴隶何时归还。
其实这也不怪李世民,一开始李世民只是想让各地赶紧将这些奴隶带走,不要放到长安城周边变成隐患。
但是劳动改造的制度出来之后,这些奴隶反倒是成了抢手货,甚至是供不应求。
所以现在李世民又反悔了,想要保留这些奴隶。
“那依你之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李世民皱眉,这个劳动改造制度好不好,确实好,但是李世民从未在这个制度上面深究。
毕竟一开始李世民只是想着赶紧解决这些奴隶而已。
“回陛下的话,让那些大臣讲清楚这些奴隶去了当地到底要干什么,借多久,人数是多少,归还时要检查这些人数够不够。”
“因为是奴隶,草民可以想象到这些奴隶去了当地会是怎么样的生活,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我们不能够将这些奴隶的性命不当命,这些奴隶帮助我们更加减轻了徭役,每折损一个,对于老百姓来说都是个损失。”
听完弘元的话,李世民和李靖都是连连点头,别说是奴隶了,就是普通老百姓去服徭役都是有些人会回不来,这还是本国公民的情况下。
现在这些奴隶去了,肯定是干最多的活,吃最少的饭,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人数肯定是会折损的。
“说的不错,这些奴隶朕需要他们活着,短期内不会有新的奴隶补充进来,唔,那就按照这个方法执行好了,朕规定他们借去的奴隶只能折损五十之一。”李世民认真的说道。
听见李世民同意了自己说法,弘元心里也是美滋滋的,这可是好事啊,说明自己在李世民面前又一次露了脸。
“这个法子不错,弘元,你有没有兴趣为朕效力。”李世民此话一出,弘元就是一个激灵。
自己熬了这么久,机会终于是降临了。
弘元忙是给李世民行礼:“回陛下的话,草民愿意。”
“你学识不俗,但是出身贫寒,朕不能直接让你入朝为官,而且你的年纪实在是太小了。”李世民道。
这一点弘元也是理解,一般能够当上官员,基本都是三十岁左右了,能够站在太极殿上和李世民一起商议朝事,那年纪就更大了。
“你有没有兴趣进入东宫,陪太子读书?等到太子登基,这朝堂之上,定会有你一席之地。”
李世民的算盘敲的啪啪响,如果弘元真的有真才实学的话,和李承乾一起,李承乾甚至是能够在弘元的身上学到不少的东西。
如果弘元是个废物点心,那太子伴读这个听起来好听,但是就是个背锅侠的位置再适合不过了。
至于李世民给弘元画的大饼就更不算什么了。
等到李承乾登基,弘元怕都已经是而立之年了,而李承乾不用学习之后,这个太子伴读如果做的不好,基本都是哪里凉快哪里呆着了。
更何况弘元这种没有家世的小子。
其实太子伴读这个东西很早就有了。
皇家非常重视接班人的培养,小太子或小皇子很小就要开始读书了,虽说是皇家贵子,但毕竟是小孩子,所以难免就会淘气、顽皮,这就有辱斯文,按礼是要受到责罚的,但他有可能是将来的皇上,老师不能骂他、打他,那还得批评教育,就只好训斥他身边的陪他们读书的人,以起到警醒皇子、太子的目的,这样的角色出力不讨好。
所以后来就把这样的人或这样的差事叫做“陪太子读书”。
当然,现在李德謇基本是不会挨打了,大多都以口头教育为主,所以弘元去了,就只是跟李承乾说说话而已。
李世民久居深宫,都觉得烦闷的慌,更何况是年纪轻轻,正是玩耍年纪的李承乾呢?
所以李世民只是想让弘元靠着自己的见识帮李德謇解闷罢了。
对于李世民来说,这笔生意那是稳赚不赔的,在他看来弘元去了,如果做的好,讨得了李承乾的欢心,等到李承乾登基之后,那肯定是亏待不了弘元的。
当然,自己在位的时候,弘元做官就比较困难了。
这不是弘元想要的,而且弘元也知道,李承乾这家伙根本最后就没有得到皇位,自从李承乾瘸了之后,性格那是大变,不仅多疑了起来,最后还是想造李世民的反,
一手好牌也是打的稀烂,而且这家伙最后还有断袖的倾向,弘元就更不想去了,虽然现在的李承乾还是比较正常的。
所以弘元思虑一番之后,还是决定拒绝这个差事,且不说陪太子读书是一个多么枯燥的事情,这压根就不是弘元想要的晋升之路。
而且弘元希望自己从千年之后带来的制度由李世民这样的人来实施,目光长远,敢做敢为,弘元需要一个进取之君,而不是一个守成之君。
“回陛下的话,草民觉得自己并不能做。”
“哦?这是为何?”李世民也不恼,毕竟有点脑子的都知道太子伴读不是什么特别好的差事,一般这个位置都是由皇族里面某个王爷的儿子来担任。
“草民还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如果做了伴读,就没有办法实现了。”
“哈?这是个什么理由?那你到说说,你的想法是什么?”
“例如义务教育,例如全民医疗,例如经济体系,虽然这些都是草民的构想,但是草民还是愿意为这样的事业出一份力。”弘元微笑着说道。
“这,何谓义务教育,全民医疗,经济体系,这些都是什么东西?”李世民一头雾水,但是他又觉得这些词听起来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陛下如果愿意听的话,草民很乐意为陛下解释一番。”弘元道。
“你且说来让朕听听,先从这个义务教育开始吧。”李世民点头道。
“所谓义务教育,顾名思义,必须完成的教育,简单来讲,草民希望大唐的百姓有朝一日都能够念书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