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36年3月,浙江杭州。
春光明媚,草长莺飞。今天是周末,西湖边游人如织。苏堤那拂堤的杨柳,粉红的桃花,更是吸引了不少游客。
陈岩和赵坤站在路边,四处张望。
赵坤有点着急:“李松怎么还没来啊?他不是一向很准时的吗?”
陈岩也不知道是啥缘故:“昨天下班的时候,我就跟他说好了,今天咱们3个都不想那些头疼的问题了,好好游一游西湖,放松一下,他答应了的。”
“时间没弄错吧?”
“没有啊,我跟他说好了,早上9:00在苏堤这里聚齐,不见不散。”
“可现在都9:30了,还是不见人影啊。”
“李松这个人,你又不是不知道,说是不想那些技术问题,可是他未必能做到啊。只要一入迷,别的事情就都能忘光。”
“要不我打他手机,问问他到哪里了?”
陈岩有点无奈:“那你打吧。”
赵坤正准备拨号的时候,陈岩突然一把拉住他:“不用了,我已经看到李松了。”
赵坤抬头一看,可不是!李松正神采奕奕地向他们走来。
李松见到陈岩、赵坤,连忙表示歉意:“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
说起来,这3人可是多年的老同学了。他们如今都已30出头,当年一起考进浙江大学材料工程学院,同窗4年,随后又一起读完了硕士、博士。毕业后,李松和陈岩进入杭州的一家著名车企,从事电动汽车电池方面的研究,赵坤则留校任教。
这些年来,虽然不在一个单位工作,但3人仍然密切合作,在电动汽车的电池方面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在这个时代,电动汽车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基本取代了传统的燃油汽车,占据了主流,但是,电动汽车的最大问题在于电池,一般行驶500公里就要充电,而每次充电后,电池的性能就有所下降,储存的能量越来越少,这道理跟手机电池反复充电后的情况类似。
李松他们的研究工作,就是让电动汽车的电池能储存更多的电能,充电速度更快。应该说,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研发的电池,在具体指标上有了不少进步,但总是缺乏实质性的进展。
最近,3人都感觉有些山穷水尽了,按照目前的技术线路,实在看不到突破的希望,因此不免有些灰心丧气。正因为如此,当陈岩提议趁着周末去西湖转转,立刻得到了李松和赵坤的赞同。
看着姗姗来迟的李松,赵坤有点不满:“你怎么才来啊?这可不是你的风格。”
李松面带歉意:“其实我今天出门挺早的,可是坐地铁过来的时候,坐过了站,只好又往回坐车,所以来晚了。”
“看来你还没忘记咱们的课题啊。不过,我看你今天好像挺高兴的样子,是不是有什么新线索了?”
李松点点头。
赵坤立刻来了兴趣:“太好了,你快说说看。”
“好啊。”李松正准备谈谈自己的想法,陈岩向旁边一指:“那边有个石桌,我们去那里坐着聊聊吧。今天风和日丽,周围是西湖美景,在这里畅谈科研话题,不亦快哉!”
三人来到石桌旁坐下,李松提了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年来,我们为什么一直都没有很大的进展呢?”
赵坤想了想:“可能是我们还努力得不够吧?”
“你说的当然有可能,但是我觉得,也许还有别的原因。”
陈岩有些惊讶。他一直以为,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就一定能成功,科技界无数前辈们的经验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他从没想过,自己的研究无法突破,竟然还有别的因素?
“你就别卖关子了,直接说是什么原因吧。”
李松说:“我觉得,现有的材料,有可能潜力已经挖掘得差不多了,无论怎么努力,都不容易造出更好的电池了。”
赵坤对此不能赞同:“你这个断言有点武断吧?材料科技还有很多地方都没有研究透,哪里能说没有潜力了?”
陈岩纠正他:“赵坤,你没听清楚李松的意思。李松是说,采用现有的材料,想在电动汽车的电池领域有所突破,难度非常大。”
李松点点头:“对,我就是这个意思。”
赵坤感到疑惑:“那就是说,必须研发出全新的材料,才能造出与众不同的电池?”
“是的,既然我们现在陷入了困境,为何不换个思路呢?”
“换个思路,说起来容易,可到底怎么个换法呢?”
李松略带神秘色彩地说:“昨天我做了个梦,梦见有个长着大胡子的科技界前辈对我说,元素周期表上,140号以后将会有一种非常稳定的元素,具有很多奇妙的用途。”
陈岩、赵坤听了都是一愣。
元素周期表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提出的,对于化学乃至整个科技界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从那以后,任何新发现的元素,都不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被视为对于元素周期表的不断完善。正是由于有了元素周期表,到了后来,科学家们按图索骥,挨个合成了很多元素。
他们采用的方法是用某种元素的原子核作为“炮弹”,去轰击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核,熔合成新核,这时质子数累加,新元素也就产生了。比如用硼(5号元素)轰击锎(98号元素),可以得到103号元素铹;用铬(24号元素)轰击铅(82号元素),就能得到106号元素。
因此,人工合成元素就是在做一种十分特殊的加法。不过,真正的实验过程远非做加法那么简单,需要有昂贵的特殊实验装置(如回旋加速器)和高超的实验技术。
从95号元素镅(Am)开始,后面的元素全部是人造元素,且都具有放射性。而从104号元素开始,半衰期很短,通常只有不到1分钟,短的甚至只有数十毫秒,就蜕变成了其他元素。正因为如此,这些元素在自然界里是找不到的。
赵坤皱起了眉头:“现在国际上人工合成到了130号元素,但是半衰期太短了,想重复一下这个实验过程都很难。”
李松表示认同:“其实我的担心跟你是类似的。因为从104号元素到130号元素,全都生命短暂,所以科学家们已经对这个课题失去了信心,自从勉强合成出了130号元素以后,已经时隔20多年,再没人去继续合成新元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