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4章 陈祥斌公关获得成功(1 / 1)松岩之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陈祥斌还有新的证据:“后来,他们在研制出了硝酸铧电池后,为了不让公司分享知识产权,立刻毫不客气地坚决要求离开公司。公司总经理曾以最大的诚意挽留他们,然而李松和陈岩找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里的熟人,威胁公司人事部放人,我这里有录音。”

法官说:“那就播放出来听听吧。”

陈祥斌对着话筒,用手机播放了一段录音。

这个录音是人事部主任转交给他的。当时徐大伟打电话给人事部主任,口气强硬,要求放人。人事部主任感觉事关重大,就留了个心眼,录下了通话的后半部分。

听完这段录音,听众席上一片哗然。

陈岩心里颇不是滋味:自己的老乡徐大伟为了帮自己尽快离开麒麟公司,说话确实很不客气。当然,如果只是单独的这件事,可能还没什么,因为自己和李松只是想离开公司,又不是见不得人的事。但是如果跟前面几个人的证词联系起来,性质就完全不同了,他和李松急于甩掉公司的迫切心情,在徐大伟频频放出的狠话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陈岩又想到,这段录音曝光后,只怕徐大伟在单位里会很不好过,被领导批评是免不了的。大伟是个热心人,没想到这次给他添麻烦了,真是过意不去啊。

这时,李松想到了一个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在征得法官同意后,向周恺发问了:“周主任,去年7月份,我们请假去做实验,逾期未归,结果被你开除,这事你应该记得吧?”

周恺对这事早有准备,不慌不忙地回答:“你一定是记错了吧?我当时只是希望你们能尽快回来,汇报一下情况,公司方面也好给你们的研究提供支持,怎么可能开除你们呢?”

又是一个只有两人对话的情形,没有旁证。李松懊丧不已:当时要是录下来,就成了极其有力的证据,可以证明是麒麟公司不要他们两个的,怪不得他们。可是如今,对方不仅有人证,还有物证,所有的证据都对自己不利,真是百口莫辩了。

当法官请李松和陈岩进行陈述时,两人已经气得说不出话来。

最终,李松不愿意受这窝囊气,于是说道:“今天的很多证词,完全跟事实不符。我再重申一遍,我们的思路是去年3月份才产生的,其后的研究都是自己出钱,没有利用公司研发部的条件;整个过程中,公司方面不但没有提供任何支持,还不断试图从中分一杯羹,给我们增添了很多困扰,事实就是这样。”

在听众们看来,李松的话没有任何证据支持,显得格外苍白无力,很多人听得直摇头。

最终,法官们经过1个小时的闭门讨论后,给出了最终的判决:法庭认定麒麟公司确实没有投入任何资金,因此维持上次的结论,不支持麒麟公司对专利权的要求。但是李松和陈岩确有可能利用了公司的科研条件,进行了前期的研究,然而其中的利益冲突不属于法律范畴,仍建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如果不服此判决,可继续向上一级法院提出申诉。

这场诉讼至此曲终人散,李松和陈岩虽然不出意外地赢下了官司,心情却糟糕到了极点。有几个记者想要上前采访,被他们回绝了。现在,他们只想回去好好静一静。

记者们见李松和陈岩不接受采访,于是纷纷聚拢到陈祥斌这边。陈祥斌也很配合,在法庭外的大厅里,回答了众多记者们的提问。

有记者问:“贵公司今天最终还是输掉了官司,请问你有什么要说的?”

陈祥斌说:“这次败诉确实给公司带来了深刻的教训。根据我方刚才的陈述,大家想必知道,麒麟公司本有机会参股到硝酸铧电池项目中,但是因为要考虑一下,结果错失了这个大项目。这说明公司的决策机制还不够灵活,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今后要吸取教训,大力改进。我想,公司既然能培养出李松和陈岩,就肯定能培养出更多这样的人才,下次机会努力抓住就是了。”

这番话既坦率承认了不足,又充满豪气地告诉大家,公司实力强大,不愁没有下一次机会。记者们都为之折服,纷纷鼓掌。

又有一个记者问道:“李松和陈岩利用公司的条件搞研究,却又和赵坤一起独占了科研成果,公司方面是否打算继续上诉?”

陈祥斌回答:“不会。其实在打这场官司之前,我们已经知道会败诉的,因为公司确实没拿出一分钱,而法庭是尊重事实的。”

记者们都非常惊奇:“知道会败诉还要打官司啊?”

“是的。大家知道,利用公司的条件做自己的事,出了成果就把公司甩开,这种行为目前还很普遍。我们之所以要坚持打官司,就是想代表广大企业,对这种挖墙角的行为予以曝光,遏止这种不正之风。现在,这个目的已经达到,就没必要再纠缠不清了。”

记者们纷纷赞叹:“麒麟公司真是大度啊。”

“是啊,相比之下,李松和陈岩太自私自利了。”

突然,有一个记者问道:“现在盛传李松和陈岩很可能获得诺贝尔奖,公司失去了两位大牛,是不是感觉很可惜?”

“可惜是肯定的,不过没关系,通过这件事,大家也看到了,公司研发部已经具备世界顶尖水平,可以孕育出世界级的科研成果。如果将来李松和陈岩真的获得了诺贝尔奖,那么公司研发部将成为‘诺贝尔奖的摇篮’,载入史册。”

“诺贝尔奖的摇篮”?记者们细细品味着这个令人震撼的词。

周恺此时接过话头:“我作为研发部的主管,诚邀科技界的各位精英加盟。来到麒麟公司研发部,下一个诺奖得主也许就是你。”

周恺的这番话彻底引爆了记者们的情绪,他们纷纷记录下了眼前这个欢腾的场面,以及劲爆的话语。

在陈祥斌的主持下,这场公关活动取得了极大的成功。麒麟公司能直面失误并勇于纠错,在坚持原则的同时能大度包容,研发实力强劲又求贤若渴,正面形象瞬间就被树立起来了。

特别是“诺贝尔奖的摇篮”一词,被记者们反复提及,在媒体、网络上迅速传播,风靡一时。麒麟公司研发部更是声名鹊起,各大高校即将毕业的理工科硕士、博士们,纷纷将目光投向这里,他们都期盼着能成为“下一个诺奖得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