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 浮想联翩(1 / 1)散淡如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坐在开往江城的渡船上的时候,曹印的脑瓜子就已经开始疯狂的转动起来了。

其实33厂距离江城的虽然并不远,但曹印对江城的了解,还真不多。

因为他从小就跟随父母生活在厂区内,而军工厂的环境,在当时而言,相对比较封闭,他也很少会去江城闲逛,逢年过节的时候,全家人都是往外公那边走,外公居住在一个叫做白沙的小镇上,比较起来,曹印反而对这个白沙镇更加熟悉。

至于读书之后,他就更没去过江城了,一直到大学去山城念书,他在那六、七年的时间里,好像都没有关于江城的任何记忆。

这导致他在重生后回到江城时,还有一种陌生的感觉——正因为如此,他才不知道江城这几年到底发生了一些怎样的变化,而他,又能在这座城市中找到怎样的机会?

既然不知道机会在哪儿,那就当然只能靠自己的双眼来寻找了。

所以曹印从渡河开始,就一直在仔细地观察着这座记忆中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

渡船行驶在江面上的时候,曹印倒是看到了一处比较熟悉的地方。

那是一道相对比较狭窄的河湾——曹印知道,03年左右,这里会有一座大桥拔地而起,用来取代现在沟通长江两岸的渡船。

这座大桥据说是澳洲某财团投资兴建的,江城市政府和该财团共同拥有该大桥的经营权,澳洲财团可以在这座桥上收取30年的渡河费用,30年后,这座大桥才会彻底归属于江城市政府所有,澳洲财团也将放手这座大桥的经营权,结束对它的投资收益。

曹印重生之前,这座大桥的经营权刚刚回收4年,但与此同时,江面上已经又多了好几座其他的大桥——江城市政府开展了新的城市规划,将原本3533厂所属的大片地区也归纳进了新城开发的计划当中,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拆迁跟还房。

到了那时候,经过原本那座大桥的车辆已经很少了,新的大桥将它取而代之,这座老大桥也成了很多人用来健身来散步的休闲场所。

但在这三十年间,这座大桥还是很赚钱的,毕竟江城市也算得上是长江中上游的一处重要港口——当年GY市政府甚至希望能从山城市政府手中虎口夺食,将江城市纳入贵州的版图,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从深山中直接修建一条铁路,连通GZ省内的深山老林和江城市港口,把江城市变成贵州境内的木材出口运输港。

如果当时山城市政府舍得放手的话,说不定江城市早已经借助天然良港的优势,发展成为了一个拥有几百万人口的大型港口城市,但可惜每个地方的政府都有自己的算盘,江城市再怎么不发达,也有小上百万人口,山城市政府可舍不得把它轻易交给GY市政府,于是这件事最后也就不了了之,江城市的发展,也在那之后变得平稳而无聊,几十年过去了,它还是那副半死不活的模样。

但不管发展的如何,光是从GY市政府对江城市的规划来看,就可以知道这个地方属于交通要道,过往的车辆和行人,绝对不在少数。

正因为如此,当年澳洲财团的那笔投资可以算是赚的盆满钵满,整整三十年的渡河费用啊——哪怕是要和江城市政府分润,但这笔投资的收益,绝对是超过本钱十倍乃至于二十倍的!

只是可惜的是,修建一座桥梁的费用可不在少数,就算是有江城市政府的支持,起码也得好几百万上千万打底,曹印要是有这笔钱,他还去修什么桥?他直接去山城搞房地产,等国际年份房地产火热起来之后,收益怕不是修桥铺路的几十倍乃至于上百倍?

所以修桥的事,也只是在曹印的脑海中一闪而过罢了。

等上了岸,曹印又看着眼前那片繁忙的码头发起呆来。

在他记忆中,这座码头原本是人车两用,既有轮渡,也有车渡,所以显得十分忙碌,可是等到旁边不远处那座大桥兴建起来之后,这里就渐渐废弃了,到了后来,大概是05年左右,这里被改建成了一条美食街,天气炎热的夏天,坐在凉爽的江边,吹着幽幽的江风,吃着火锅,喝着啤酒,那种滋味儿,恐怕不是山城人都一般很难体会得到。

实际上,后来整个江段沿岸都被修建成了滨江路,成为美食聚集之地,也成了江城市百姓每日里茶余饭后前往消遣的最好的地方,如果能在这里拥有一块地皮或是一两间铺面,倒也不失为一条发财致富的好路子,尽管不能赚大钱,但用来养家糊口绝对是足够了。

可是曹印的志向,又怎能是区区的“养家糊口”四个字就所能概括的呢?

重生一回,如果目标仅仅是养家糊口,那不仅曹印不能原谅自己,恐怕冥冥之中把他送回到1997年的那位不知名的主宰,也会气得跑出来跳大神。

你说你都重生了,好歹稍微有点儿志气,不说成为马云爸爸那样的大人物,至少也得给自己先订个一两亿的小目标吧?

所以在码头上占地皮这事儿,很快也在曹印脑海中被抹去,实在是囊中羞涩,时机未到,而且还会让人看低啊!

等上了码头,进入到市中心,曹印又开始琢磨了。

这片地区全是又矮又低的小平房,当时应该是属于江城市某国营机油厂,后来被卖给了地产商,开发成江城市的中心商业地带,江城市最好的商场、最多的商铺、最大的电影院,以及人潮最拥挤的小吃一条街,都聚集在这里,一直到曹印重生前,这里都是整个江城市的娱乐和商业中心。

如果能抢先占住这里,开发成后来那样的城市中心,倒是可以大赚一笔,但问题是,曹印现在哪儿有钱啊?

问题还是那个问题:想法是很多的,可都困于囊中羞涩,所以现在曹印所有的想法,都还是只能憋在脑子里,根本没办法实现!

考虑到这一点,曹印也就不再瞎捉摸了,他现在决定把目标先放得务实一点,那就是如何搞到自己的第一笔启动资金?

有了启动资金,才有资格说什么发展和规划,如果手里一分钱都没有,那说再多都是白搭,就跟那个扶贫相声《白日做梦》似的,美梦做了一大堆,可等醒来一看,自己还是光屁股躺在老炕上,穷得连条秋裤都没有!

可这第一笔启动资金该上哪儿去捞呢?

曹印就这么一路琢磨着,不知不觉就已经走到了奶奶家。

这时候曹印的奶奶家还住在靠近城南的一座四合院里,这四合院应该属于封建时代的某位地主所有,从前厅到天井到后院一应俱全,颇具规模,但现在已经被政府分给了那些“贫下中农”,四合院里一共住了十好几家人,热闹非凡,人流进进出出的也显得人气很旺。

但过几年,这片地区也会被政府卖给开发商,然后开发商将这栋四合院给拆了,修建了一栋12层楼高的小楼房,曹印的奶奶一家拿到了楼房的最高层作为还房,此后十几年,奶奶和幺爸就一直生活在这里,直到奶奶腿脚渐渐不利索,没办法再每天爬楼梯上上下下,曹印的父母才将她接到了厂里,亲自赡养。

眼见着那栋已经消失二十几年的四合院,再次出现在自己眼前,曹印也不得不惋惜的叹了口气。

可惜啊,上百年的建筑,这要是再过几年,等到国家的文物保护意识更强一些的时候,说不定就被保留下来了,到时候用来开放作为文物参观,起码也能让很多后代了解到我们老祖宗的建筑,老祖宗的历史和文化沉淀。

但现在,曹印却没办法来保护这样的“文物”,因为他实在人小位卑,他说得话,根本就没人会在意,别说是那些开发商了,恐怕连院子里的那些邻居,都不会将他这样一个小萝卜头说的话当成一回事儿!

还是得有钱,有钱才有地位,有钱人说的话,才会被人家重视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