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军往东行了大半日,抵达张柴村时,朱玄命全军换上越军石梁、宋华轩所部的衣甲旗号,伪作娄山关退下来的越军败兵。宋军官兵们都不知道朱玄要做什么,纷纷打听要到什么地方去。
朱玄却含糊地说:“向东走吧。”大军又一口气走了六十里。到了第二日天明,至一山僻小路,正遇从都云赶来救援钜州的三千军马。越军将领姜琦拦住询问,前锋宋军诈称是娄山关的败军奔回,姜琦更不怀疑,驱马径过。后面朱玄、荀昭忽至,大喝:“姜琦休走!”前面的孔泉也率军折回冲杀。
姜琦措手不及,被宋兵斩于马下,越军腹背受敌,被宋军全歼。这时,又有部属请示朱玄,行军目的地所在。朱玄这才告诉大家,要入庐陵袭取师平南。诸将听罢大吃一惊,连荀昭也吓了一跳,嚷嚷着说道:“糟了,果然中了汪士荣的奸计。”
但朱玄态度坚决,不为所动。他平日治军严格,众人虽然都不认为能够成功袭占庐陵,但也不敢违背军令,只得继续向东昼夜急行。途中,碰到越军把守的堡寨,朱玄都不攻打,只是绕城而走;遇有岗哨盘查则说是从前线败退下来的溃兵。越军自娄山关大败以后,黔中地区的主力已经不复存在,除却有越军驻守的钜州、都云、思州等城镇尚且算是安定,其余各地都人心惶惶,动荡不安。九千宋军遂在黔中大地上纵横往来,竟然没有被越军察觉。
向东方急行军六天以后,宋军夜至镇远仓。当时,天降大雨,狂风怒号,守卫仓城的越军不知道宋军已经兵临城下,还在仓城内蒙头大睡。于是,宋军冒充越军运粮队,夜袭仓城,尽获守栅的越军,不曾走了一个。吃罢晚饭后,宋军少事休息。雨势稍减,朱玄便命全军备好干粮雨具,整修马具,留下五百军兵镇守仓城,以断思州方向的来兵,又引大部队出了栅门。
镇远仓是师平南为供给黔中兵马军粮而在湘黔交界的镇远砦修建的粮仓,这里距离庐陵不过两日的路程。于是,宋军乘夜长驱大进,径取庐陵,沿途城寨竟然无人知觉。将至庐陵,荀昭将在镇远仓所获越兵,用好言抚慰,各个重赏,令他们赚开庐陵城门,并以纵火为号。
越军士卒领命,朱玄便教他们为大军前导。比及第二日天色将明之时,越军士卒到城下叫门,只说是一伙宋兵已经袭破镇远仓,他们是前来庐陵告急的。守城军校认得是镇远仓之兵,便打开了城门。众军一声喊起,就城门里放起号火。在后面埋伏的宋兵一齐杀入,越军不曾防备,一时间乱了阵脚,活像没头的苍蝇四处乱窜。很多越军被宋军堵在被窝里,稀里糊涂地做了俘虏。不出半个时辰,庐陵外城便被宋军占领。
此时此刻,师平南依旧在内城府衙内呼呼大睡。他做梦也不会想到,朱玄竟会置黔中的汪士荣于不顾,在这样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长驱直入到他的庐陵城里。
哨兵慌慌张张地冲进府衙,叫醒了师平南,惊慌失措地报告说,外城突然出现了一支军队,可能是宋军杀进城中来了!
师平南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笑骂道:“蠢东西,常将军驻彭黎,汪大人在黔中,庐陵哪里来的宋军?这一定是俘虏闹事而已,等天一亮,老子就把他们通通杀了!”
话音刚落,又有人冲进来报告:“外城已经陷落,内城也已被包围了!”
师平南这才隐约意识到事态的严重,但还是不愿相信是宋军在攻城。他骂骂咧咧地披衣起床,说道:“都不要慌张!这一定是越水子弟找我讨要寒衣,没什么大不了的。”
师平南刚刚走进庭院,就听见外面人马杂沓,并传来带有浓重四川口音的传令声:“大帅有令……”紧接着就是一片雷鸣般的响应之声,听上去足有万人之众。
师平南顿时一脸惊愕:“大帅?什么大帅?怎么到这里来了?”在意识到朱玄已经把刀架在了他的脖子上的时候,师平南才大梦初醒,慌忙组织亲兵登上牙城抵抗。
然而,一切都来不及了,此时的师平南已经是瓮中之鳖。下午,朱玄率部攻破了内城的城门,并占领了越军的武器库。
次日凌晨,宋军又对师平南所在的牙城发动进攻。师平南气急败坏地召集所有部众进行殊死抵抗。一时间,城头上箭如雨下。朱玄担心强攻会付出太多伤亡,遂下令焚烧城门。庐陵城里的百姓痛恨越军残暴,闻听官军火烧牙城,纷纷抱上柴草前来助阵。到了傍晚,牙城的城门终于被大火焚毁。师平南见大势已去,只好举手投降。
宋军袭占庐陵后,朱玄一面传令军中:“如有妄杀一人,妄取民间一物者,定按军法。”原任官吏,并依旧职,留居城中的越军官兵家属另养别宅,不许闲人搅扰。一面遣人往江东报捷。
一日大雨,朱玄上马引数骑点看四门。忽见一军校取民间箸笠以盖铠甲。朱玄喝左右执下讯问,原来是朱玄家乡的同宗子弟。
朱玄道:“汝虽系我同乡亲戚,但我号令已出,汝故犯之,当按军法。”
军校泣告道:“只恐雨湿官铠,故取来遮盖,非为私用。乞大帅念同宗之情!”
朱玄叹息道:“吾固知汝为遮盖官铠,然终是不应取民间之物。”叱左右推下斩之,枭首传示各军,然后收其尸首,泣而葬之。自是三军震肃,民心遂安,城内外秩序井然。
不一日,便有当地士绅带着酒肉金银等物前来安民犒军。朱玄出城五里,把他们迎接入衙,设宴庆贺。
宴席上,朱玄对众人说道:“今庐陵已得,但尚有巴丘邱士仁、石阡隋芳,依凭坚城,各屯兵马,此二处如何收复?”
朱玄一言未毕,庐陵士绅之中忽有一人站出来,高声说道:“不须官军张弓只箭,某凭三寸不烂之舌,便能说巴丘邱士仁来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