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安便道:“其一:东晋王羲之,他书写了闻名于世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所以被奉为书圣;唐代李太白酒入豪肠,变成了明月和剑气,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风流才气,杜工部都感慨道,他斗酒诗百篇呐!所以后人称之为诗仙太白;唐代陆羽有《茶经》一部传世,他对茶叶了如指掌,如数家珍,被后人称之为茶神;又是大唐,孙思邈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遂作《千金方》为后人留下了我华夏五千多个药方,被后人奉为一代药王。这孙思邈也在终南山隐居过。”
余下笑道:“孙思邈是终南山的,我知道。那一次青城山吃饭时子午说过。那唐代诗人四杰呢?”“大唐如何没女诗人,不似我大宋有李清照这样的女文豪。”赵香云笑道。“李唐就是诗人颇多。好似走在李唐的路上,就可遇到一个诗人。我大宋女子可不简单,可以读书写字抛头露面。李清照夫人才华横溢,出口成章,实在是我大宋女子的楷模。”黄香道。
普安忙道:“李白之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而且想象浪漫丰富,语言轻快流畅,气势磅礴,惊天动地,飘飘然有神仙之感,故为诗仙;杜甫之诗,或气魄雄浑,或沉郁悲怆,语言锤炼精致,气息凝重,庄严肃穆。后人称之为诗圣,他的作品大多反映唐代兴衰荣辱之史,故被称之为‘诗史’;王维曾经在我们终南山隐居过,所作诗歌有禅学意味,他还会作画。我朝苏东坡曾经感叹说:王维之诗实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也。所以后人说他是诗佛;李贺有一句诗,叫‘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得惊天地、泣鬼神,有变幻莫测,鬼才之能。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因此被后人称之为‘诗鬼’。此所谓唐诗四杰是也。当然可要把此处的四杰和另外的四杰区别开来才行。”
“唐代莫非还有四杰!”众人顿时惊道。子午忙道:“还有初唐四杰之说,所谓王子安、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人。其中以王子安最为称道。”余下忙道:“这是为何?”武连便道:“笨蛋,排在第一位,自然是个老头子,所以称道了。”余下笑道:“难道只有老头子才配排在前面么。”普安哈哈大笑道:“这两个笨蛋,太可笑了。人家王子安年纪轻轻,你们才是老头子。”子午说道:“你们真的是搞错了,王子安的确年纪轻轻,他的《滕王阁序》就是一个惊天动地,他比七步成诗的曹子建还要名声显赫。他留给后人了两句千古名言,其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其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普安又道:“骆宾王也是初唐四杰之中继王子安后最负盛名的了,他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乃是唐代奇文之首了,连武则天都拍案叫好,说骆宾王可以写出这等文章,乃是贤才。没有将骆宾王引荐给朝廷,是宰相的过失。可见武则天对骆宾王是十分赏识的。”余众忙道:“原来如此。”
武连惊道:“那么,八圣是那些人?”普安说道:“是春秋时,至圣孔子和亚圣孟子;东汉时,医圣张仲景;东晋时,书圣王羲之,唐朝时,诗圣杜工部,画圣吴道子;我朝文圣欧阳修,词圣苏东坡。此所谓八圣是也。”言毕尽皆惊叹不已。
普安意犹未尽,看向子午,随即问道:“不知师兄对欧阳修的大作有何见解?”武连忙道:“何时作的文章也说说。”余下笑道:“你这大笨蛋,直接说行文背景,不就可以了。”“欧阳修,可是文坛泰斗。”黄香惊道。赵香云点了点头:“苏东坡可是对欧阳修颇为敬仰的。欧阳修有一篇文章,堪称名垂青史之作,叫做《醉翁亭记》,你们可知道?”众人点点头。
武连为了在赵香云面前显摆,马上吟诵道: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子午忙道:“《醉翁亭记》作于仁宗庆历六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他从东京被贬官到滁州,被贬前曾任太常丞知谏院。抵达滁州心里不是滋味,可想而知。这是何故?原来他一向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等人参与推行新政,而反对保守的吕夷简、夏竦之流。韩范诸人早在庆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被先后贬官,到这年的八月,欧阳修又被加了一个亲戚中有人犯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因此被落去朝职,贬放滁州了。他在滁州倒也逍遥自在,为民造福,年丰物阜,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细细想来,欧阳修可不甘寂寞,当然不甘心如此离开东京。但当时他不能力挽狂澜,只好寄情山水,写了这文章来排忧遣愁了。真可谓与民同乐,是个好太守。”余众叹道:“原来如此。”
子午接着道:“文圣欧阳修的散文颇有特色,其文简洁明快,委曲婉转,既摇曳多姿又丰满生动,多为后世所学。尤其是这《醉翁亭记》更是独步天下了,此文之中有二十一个‘也’字,写法别致,灵活而自然。朗朗上口,浑然押韵,既有行文上的气势之美,又具听觉上的节奏之美。即便被推为宋文之冠也是绰绰有余。据说那首句便是反复推敲修改以后才得以定稿,所谓‘环滁皆山也。’开篇之句便用一个‘也’字,气势上已略胜一筹,可谓先声夺人,而后引人入胜便不在话下了。欧阳修是大宋首屈一指的大文豪,恐怕只有苏东坡可以与之比较,不过还是不可相提并论。的确是才高八斗,出口成章的大家风范。”一个个对子午的头头是道惊叹起来。
黄香心里闷闷不乐,如何余下不能像昨晚、普安一般饱读诗书,头头是道。赵香云也感到武连如何不能显摆一番,心里也是颇为不悦。武连、余下心知肚明,不可让黄香、赵香云小瞧自己,就不甘落后,跃跃欲试。
余下笑道:“武连师兄,不知你对苏东坡有何了解,也给我们说说。”武连道:“东坡肉,你们吃过么?”“我不喜欢,会吃胖的。”赵香云摆摆手。黄香笑道:“我可不爱吃。不过什么来历就不知道了,说说看。”余下忙道:“是苏东坡自创的美食,他当年谪居黄州之时嗜食猪肉,并有自己独到的方法加以料理,他曾经还戏作一文,予以赞誉过。”武连忙道:“怎么个说法?”
余下笑道:“苏东坡作《食猪肉》有云:‘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东坡肉自此得名。”此语一出,大家哈哈大笑开来。
子午又道:“苏东坡在杭州做太守时有一个故事,很有意思。你们想听么?我说说如何。”众人一个个点点头说好。
武连道:“一次苏东坡去游山玩水,身穿便装到了一个道观。道士看苏东坡穿着颇为简朴,态度便冷落起来。道士指着椅子说道,‘坐!’又对童子说‘茶!’他们就这样交谈起来,道人发现他谈吐不凡,非寻常人也。心里顿生敬意,便亲自摆下椅子,说,‘请坐!’接着对童子叫道,‘敬茶!’苏东坡不动声色,继续交谈。道士越听越高兴,觉得此人来头不小,忙问,请问先生尊姓大名?‘苏东坡’苏东坡就这样简简单单三个字。道士大吃一惊,赶忙站了起来,请苏东坡往客厅一会,毕恭毕敬言道,‘请上座!’又吩咐童子‘敬香茶!’临走之时,道士请苏东坡题字留念,苏东坡不假思索,提笔留对联一副。”余下笑了笑看向众人问道:“你们猜是什么?”一个个摇摇头。
武连道:“‘坐请坐请上座,茶敬茶敬香茶。’结果道士看了对联,脸色腾起而红。”一语落地,大家乐个不住。说着这话武连又道:“我给大家说首东坡居士的回环诗如何?”“何谓回环诗?”黄香一脸茫然,马上追问道。余下看向黄香马上介绍道:“回环诗,也叫‘回文诗’!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回还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它是中原文人墨客卖弄文才的一种文字游戏,虽说并无什么了不起的地方,但也不失为中原人的才气之一。”
赵香云也问道:“回环诗有几种形式?我素闻这诗歌可分为绝句与律诗的。”
“回文诗有许多种形式比如‘通体回文’、‘就句回文’、‘双句回文’、‘本篇回文’、‘环复回文’。通体回文是指一首诗从末尾一字读至开头一字另成一首新诗。就句回文是指一句内完成回复,每句的前半句与后半句互为回文。双句回文是指下一句为上一句的回读。本篇回文是指一首诗词本身完成一个回复,即后半篇是前半篇的回复。环复回文是指先连续至尾,再从尾连续至开头。”武连马上笑道。
“这回环诗可有什么历史么?何人作出第一首回环诗?”黄香痴迷之际,随即追问道。
余下当仁不让道:“苏伯玉妻,大汉诗女。传说苏伯玉曾官游蜀地,久而不归。他的妻子居住在长安,作《盘中诗》以寄,倾诉思念之情。《盘中诗》便是最早的回文。《盘中诗》是一首杂体诗,载于《玉台新咏》。旧说写于盘中,屈曲成文,故称‘盘中体’。全诗二十七韵,四十九句,主要为三字句,也有部分七字句。它的读法,末句有所提示。由‘当从中央周四角’推测,盘很可能是方盘,诗在盘中由中央回旋及于四角,虽然近于文字游戏,倒也无害于诗的完美。”“这苏伯玉妻给我们姑娘家长脸了,我倒是很想知道她作的诗说些什么。”赵香云迫不及待,马上追问。
“这《盘中诗》我只是听说过,偏偏就记不得原文。真是抱歉万分!”余下挠了挠后脑勺,尴尬一笑。武连曾听阿长提到过,故而记忆犹新,总算此时派上用场了,心里喜乐无比,得意洋洋之际微微一笑:“我知道,我来吟诵一番,试一试,见笑,见笑。”说话间,叹道:
山树高,鸟啼悲。泉水深,鲤鱼肥。空仓雀,常苦饥。吏人妇,会夫稀。出门望,见白衣。谓当是,而更非。还入门,中心悲。北上堂,西入阶。急机绞,抒声催。长叹息,当语谁。君有行,妾念之。山有日,还无期。结巾带,长相思。君忘妾,未知之。妾忘君,罪当治。安有行,宜知之。黄者金,白者王。高者山,下者谷。姓者苏,字伯玉。人才多,知谋足。家居长安身在蜀。何情马蹄归不数。羊肉千斤酒百科。令君马肥麦与粟。今时人,智不足。与其书。不能读。当从中央周四角。
“听说,此诗传到苏伯眼前后,自此不再游山玩水,便一心一意与自家夫人情好日密了。”余下见众人刮目相看,就尴尬一笑。子午、普安见武连、余下二人在黄香、赵香云跟前争先恐后的显摆,只是微微一笑,并不插话。毕竟余下、武连在彼此心上人面前显摆,如若插话,难免不懂礼数,就让他二人不高兴了。故而只是听他们说,即便如此,武连、余下也生怕子午、普安二人插嘴,故而每当黄香、赵香云追问,都马上抢着作答,丝毫不给子午、普安任何说话的机会。只要子午、普安动了动嘴唇,余下、武连都紧张兮兮,神经兮兮,好生了得。两个眼珠子就盯着子午、普安,生怕他们脱口而出。殊不知子午、普安还真不知道这《盘中诗》。
“上知道最有名的回环诗,但说无妨。”子午忍不住笑道,看向余下。余下看得分明,这是子午给自己抛砖引玉,马上感激万分,赶忙吐口而出:“我来说,我知道。我与苏东坡可谓‘神交已久’!”不由举起右手,抢着说话。普安会意,忙道:“看我们这位‘东坡居士’的莫逆之交是如何显山露水的。”余下道:“苏东坡曰:‘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你们听听看,这回环诗实在妙趣横生。”武连瞥了一眼普安,怪他不帮助自己,就忙道:“我怎么感觉不出来,如此并不直观,写出来如何?看看余下师兄写的字好不好看,看他仪表堂堂,不知‘字如其人’四个字到底在不在理?”子午见武连向余下发出挑战,就笑道:“素闻青城山许多帖子都是武连师弟写的,今日让我们也大饱眼福,岂不很好?我大宋妙笔生花比比皆是,不过书法大家就并不多见了,不知师弟才情高,书法是否也不错,也不知是米芾的字体还是唐朝柳公权抑或颜真卿的,苏东坡的字也不错。”
“快写,快写。我可等不及了。”余下也反戈一击,催促道。黄香见武连不答应,就急道:“别扭扭捏捏,快写,快写。”“我还没见过你的字,写出来,我看看,可好?”赵香云微微一笑,看向武连。武连架不住众人的溜须拍马,心血来潮之际微微一笑,便唤来店小二,要了笔和纸,蘸墨在纸上饶有兴趣的写道:
暮
已赏
时花
醒归
微去
力马
酒如
飞
众人看了,赞不绝口,赵香云更是喜乐无比,没想到武连也是书法高手,写的字,颇得苏黄米蔡真传。
余下见黄香对武连一脸的崇拜顿时一脸不悦,没曾料想本想为难武连,偏偏让武连歪打正着,显露了自己的才华横溢,博得满堂彩。余下马上不甘示弱,提笔写下另一首回环诗,其文曰:
静思伊久阻归期,久阻归期忆别离。
忆别离时闻漏转,时闻漏转静思伊。
子午见武连的风头盖过余下,马上为余下助阵道:“余下所书的回环诗,便是秦少游所作。有了这首诗,才有了苏东坡的回环诗。而这首诗是秦少游写给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的。”
普安见武连一脸不悦,马上为武连助阵道:“苏小妹也写了一首回环诗,便是回应秦少游的。武连何不吟诵出来?”说话间看向武连,意在抛砖引玉。
武连笑道:“这苏小妹的回环诗,想必云儿也知道。”
赵香云与黄香对视而笑,齐声吟诵道:
采莲人在绿杨津,在绿杨津一阕新。
一阕新歌声漱玉,歌声漱玉采莲人。
黄香哈哈大笑:“你们以为我们不知道回环诗么?方才只不过考一考你们罢了。”“又开玩笑,这一点也不好玩。”余下马上傻了眼。“我最喜欢苏小妹了,苏东坡更是仰慕万分。回环诗我自然知道了。”赵香云也乐个不住。“原来你们在考我们,不可思议。”武连也撅撅嘴。“这秦少游、苏小妹、苏东坡三人的回环诗还有一段佳话。”黄香乐道。
赵香云笑道:“据说,当年苏东坡做杭州太守时,六月的一日下午,苏小妹与长兄苏东坡正荡舟湖上,欣赏美景,忽然有人呈上苏小妹官人秦少游捎来的一封书信。苏小妹打开一看,原来是一首别出心裁的回环诗,便是方才秦少游所作回环诗。苏小妹被官人的一片痴情深深感动,心中荡起无限相思之情。面对一望无际的西湖美景,便仿秦少游诗体,也作了一首回环诗,遥寄远方的亲人。苏东坡在一旁深为小妹的过人才智暗暗高兴,他也不甘寂寞,略加沉吟,便提笔写下了一首回环诗,便是方才武连所书。”黄香见众人都目不转睛对赵香云刮目相看,马上闷闷不乐。
赵香云笑道:“黄香妹妹,你难道不知道李清照夫人也有回环诗么?”“我不知道,姐姐你说,我听听看。”黄香摇摇头,依然闷闷不乐。余下见状,心里不是滋味,马上笑道:“这个我知道。”“这个我最知道。”余下不甘示弱。正在二人针锋相对之际,赵香云与黄香对视而笑,齐声道:
香莲碧水动风凉,
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
凉风动水碧莲香。
武连、余下面面相觑,子午、普安瞠目结舌。四人顿时忍俊不禁。黄香、赵香云更是开怀大笑。
子午、普安不甘示弱,马上各自显摆开来。子午介绍道:“苏东坡有《题金山寺》流传于世,也算回环诗中的奇葩。”说话间吟诵开来: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睛。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
普安笑道:“这首诗还可以这样读,你们听好了,别心不在焉。如若不然,就了然无趣了。”随即叹道:
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武连依然不甘示弱,马上笑道:“你们要迫使我放出大招,是也不是?我有‘璇玑图’,看你们还敢口出狂言。”余下叹道:“‘璇玑图’的确很不简单,如若不是才华横溢,焉能如此?”“璇玑图相传是前秦时期秦州刺史窦滔之妻苏蕙所做的回文诗章,又常称为回文诗。世人皆知,你这算不得大招。”赵香云不以为然之际,笑道。“苏蕙的‘璇玑图’总计八百四十一字,纵横各二十九字,纵、横、斜、交互、正、反读或退一字、迭一字读均可成诗,诗有三、四、五、六、七言不等,甚是绝妙,广为流传,她为寻回真爱所作的故事也流传到如今。我们知道的比你多!”黄香乐道。“这‘璇玑图’虽说名扬天下,可搞明白的寥寥无几。”子午仰天长叹。
余下尴尬一笑:“听说武则天还为此作过序。”“武家人又出来显摆了。”普安惊道。武连乐道:“不服气么?”“说了这样多,我就吟诵一首诗好了,这便是从‘璇玑图’中择选出来的。”黄香叹道:
苏作兴感昭恨神,辜罪天离间旧新。
霜冰斋洁志清纯,望谁思想怀所亲!
“我也有一首‘璇玑图’诗,你们听听看。”赵香云也吟诵道:
伤惨怀慕增忧心,堂空惟思咏和音。
藏摧悲声发曲秦,商弦激楚流清琴。
“‘璇玑图’这八百四十一个字排成的‘文字方阵’,竟然能衍化出数以千计的各种诗体的诗来,读法更是千奇百怪。眼下我等要想彻底读懂,纵使花上几年工夫,也非易事;而当初苏蕙仅用了几个月,不但构思好,还要织在锦缎上,如若不是情义深重,如若不是绝世才情,恐怕就难以企及了。”赵香云赞不绝口。
黄香灰心丧气,摸了摸自己的头发道:“这‘璇玑图’我是搞不懂,不是我笨,也不是我傻,更不是我不够聪明。只是我怕搞懂它,我会掉头发。”听了这话,众人哈哈大笑。
“明红当年也作了词,也算才女了。看来我大宋的才女比比皆是!不过秦皇汉武以来,这女中豪杰,巾帼英雄就层出不穷。虽说层出不穷,可毕竟与男儿相提并论就有些微不足道了。不过也难能可贵,如若不是才女横空出世,也少了许多生气与活气。就好比大唐如此高山仰止,偏偏武则天做了皇帝,让大唐与众不同,也算万山红遍一点绿了。”子午不觉回想许多往事,顿时寻思开来。
余下也细细想来:“还记得与黄香初次见面,唇枪舌剑之际,总觉得这小姑娘如何凶巴巴,后来慢慢发现,黄香倒也乖巧可爱的了得。如今她对我渐渐退却许多防备,我感到她的柔情似水。没曾料想黄香也是个饱读诗书之人。别看她素日咋咋呼呼,可博闻强识上也不可小觑。”普安顿时又想起一个人,那便是黄叶。黄叶携剑走天涯,不知她现在何处。不知道她会不会舞文弄墨。如若她会,便好,也与众人有可聊之语了。如若不然,她便插不上话了,想到这里,黯然神伤。
武连看向赵香云,心里默想:“她回来了,近在眼前。可我感到她早已今非昔比。她虽说说笑笑,可全无当年东京初次见面时的傲娇与霸蛮。当年的她何其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开心快乐。如今却这样深思熟虑的说话!还文绉绉的不得了。我可不知道她当年是装傻充愣,还是眼下饱读诗书了。如何换了个模样。”
赵香云虽说说说笑笑,可心里却空落落的,毕竟父皇与母后都走了。九哥做了皇帝,而太子哥哥却可怜兮兮依然被女真人关押在白山黑水之间的五国城。想到这里,不觉潸然泪下。可就怕众人看的,不免闷闷不乐。就赶忙转过脸,看向窗外。
黄香也在捧着脸沉思开来:“娘与姐姐如若在世就好了,我与爹爹就不会孤孤单单。我们一家人也可以说说笑笑,欢聚一堂。”
武连见赵香云看向窗外,就知道她恐怕在伤心难过胡思乱想什么,马上提议笑道:“我们何不做一首回环诗玩,诸位意下如何?”
“自然很好。”余下见黄香闷闷不乐,马上点了点头。
“我来第一句!”子午看到余下祈求的眼神,马上吟诵第一句道:
襄阳城外稻花香。
“第二句,我来试一试,见笑,见笑。”普安道:
稻花香飘夜未央。
“第三句,非我莫属。”余下笑道:
夜未央时月如水。
“第四句收尾么?”武连挠了挠后脑勺笑道:
月如水流好时光。
“还有第五句!”赵香云笑道:
好时光里看月光。
“等等我,还有第六句!”黄香乐道:
看月光要在襄阳。
子午等人说说笑笑,意犹未尽,举杯痛饮,酣畅淋漓。窗外荷塘清风徐来,令人心旷神怡。灯火阑珊处,但见才子佳人相携而行。
当夜,襄阳城堪当不眠之夜,灯火辉煌,烟火缭绕,夜市繁盛。人们尽皆沉寂在欢乐之中,毕竟岳飞在郾城大战,大破金贼。中原故地,大败兀术。黄靖镇守襄阳,百姓自然倍感安稳,一个个喜笑颜开,毕竟,郾城大战,大宋克敌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