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陈三勺吗?终于还是来了呀!”
“哼哼,请仙席……全天下也怕只有陈三勺能揽下来!”
“订席的人是谁啊……”
醉仙楼下的人越聚越多,他们都在议论着,议论着陈三勺重新出山这件大事。
三个月前,一位客人骑了一匹毛有些秃的黑马来到醉仙楼,掷了三锭金子在柜台上,掌柜的吓得不敢声张,只听得那人说了一句话:
“请陈三勺亲自置办,要一桌请仙席。三个月后来取。”
自此,先是镇上的厨子们疯了,再是好吃的食客们疯了,最后是一般的老百姓疯了。
关于请仙席,民间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在很多年前,天年大旱,当朝的皇帝为了求雨,访遍天下术士,最后一位道长来到宫中,张口就要请仙席,要请仙人下凡。于是皇帝将民间最有名的大勺名刀们请进宫来,由宫中御膳房的主厨主持,研究着做了一桌请仙席出来。那道长当即欣然起筷,停箸后大笑一阵,第二天便天降大雨,那道长却不知所踪。请仙席由此流传下来。
但没人知道这请仙席是怎么做的,当初参与的人也只是承认他们做过这桌菜,其他的都闭口不谈,因此请仙席连菜谱都没有一份。
时光飞逝,不知过了多少朝换了多少代,请仙席的传说却一直在人们的茶余饭后里流传下来。
陈三勺按下自己心中缓缓潮起的情绪,捉起刀,在刃上跑了些水。
请仙席。
陈三勺快大半辈子没听见过这三个字了,第一次听见的时候他还很年轻,才刚刚拿刀,师父告诉他什么时候你能做出请仙席来,你就成了。他问世上真有请仙席吗?师父笑而不语。
第二次听见已经是十多年后,那时候陈三勺已经是醉仙楼的主厨了,有贵人举他进京,他婉然拒绝,因为他还没有学成,关于怎样做请仙席他一句话也没有得到。师父临终告诉他,只有做出来请仙席才能进京。在放祖传厨具的箱子里有一个暗格,那里面有请仙席的秘方。还交代他,有三金则可请仙。
三个月前,三金来了,还嘱咐要他亲自置办,显然是知道了他的底细。
但是陈三勺不解的是,那暗格里,根本没有什么。只有一撮黑色的马毛。
那做还是不做呢?
没人知道陈三勺答应做席那天晚上他想了些什么,又如何地做了怎样的决定。
他老婆说那天晚上一个人在院子里坐了很久,又抽了很久的烟,甚至破例喝了一些酒。
他其实是想起了小时候。
陈三勺家里穷,常吃不起饭,家里拼了命还是把他送进了私塾,但他读不进圣贤书。
为什么?
因为他的同窗们都他妈的吃得起饭,甚至他妈的吃得起鸡鸭鱼肉。
都他妈的……
于是陈三勺想当一个厨子。他以为自己能做,就一定能吃的到。同窗们笑他,待我们进京当官了,一定请你来给我们做席。
进京……哼哼……进京。
到时候呢……说不定呢……
哼哼……
他从家里逃走了,拜在镇上那位名厨的门前,那天雨下得很大,师父收下他的时候深深叹了一口气。
所以一定要做。
但是陈三勺这三个月什么也没有准备。很多人说他是对自己的厨艺太过自信了。可为什么他连食材也不准备呢?传说中的请仙席九荤九素,可是要江豚林鹿熊掌猴脑开胃的啊。
但他每天就像一个普通的老人一样,出门散散步,吹吹风,就回了。
三个月很快地结束,今天,醉月楼人满为患。
早上很冷,晨星寂寥。
他在自家菜园摘了一颗白菜,又提了一只鸡,来了。
这就是他的准备。
到了醉仙楼的时候,他感觉有些恍惚,他想起来第一次来这里的时候,所有人都不信他小小年纪就能胜任主厨的位置,他当时足足用了八十一种食材,把天下名菜做了个遍,什么刀法,什么勺法,都用上了,当他捧出最后一道菜的时候,所有人都沉默了,陈三勺由此成名,在风头最盛的时候他回了一趟家。
三年前他放下了菜刀,置办了两亩地,重新念起他小时候念的圣贤书来。
不知是在弥补呢还是在逃避。
现在他又回来了。四处人山人海,他知道每个人都在等他。
掌柜的亲自迎接,陈三勺叫小二沏了茶,却不上楼,捡了条长凳,坐在门口等。
茶凉了三次,那人终于来了,还是一匹黑马,缓缓踱来,仿佛凑热闹似的。人潮自觉地让了一条道。
那人问,能做吗?
陈三勺说,能做。
那人说,做了您就成了。
陈三勺说,是,我知道。
于是陈三勺动起手来,没用醉仙楼那口祖传大灶,挑了一个烧水的小炉,扯开个屏风,生起火来。
看客们窃窃私语,年轻厨子们几乎要把那扇屏风盯穿。
一会儿,一堆鸡毛扫了出来,却没有听见刀的声音。
“嗞……”有水蒸发的声音。
“笃笃。”终于听见刀了,两声,清脆利落。
那位客人喝了口茶,看着陈三勺端了一盘白菜出来。
周围的人像开水一样嘈杂。
合着请仙席就是一盘白菜啊。不是杀了一只鸡吗?怎么没见肉啊?
“请。”陈三勺说。
那位客人却并不惊讶,尝了一口,闭上眼睛,动了动嘴,将筷子放下,说了一声,
成了。
陈三勺想做出一个如释重负的笑容,但他无端地没有笑出来。
成了。
秋色无边,正是一片好风景。
陈三勺终于把请仙席做出来了,他却由此知道,世界上根本没有请仙席。
因为人是请不了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