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向西滚动【融合一】
忭峰心想重男轻女是中国人历代习惯,有了儿孙家族就枝繁叶茂。无人敢轻视,谁知道这些儿孙里面将来会不会出现一个高官呢?你现在给他穿小鞋,将来会不会报复你?
家族没有儿孙的,这个家族等于废了,财富再多都是别人的。靠着女儿女婿得势是暂时的,终不长久。这种思维习惯,成为共识,形成一种风气。
冬梅几个丫头够开明,看见郑书启电报里报告林贵妃、蓝贵妃生的都是女儿,立即发电报骂了她们两个一顿。由此可见,儿子在她们心中地位如何重要。
对于这种事情,忭峰懒得理会,把冬梅打几下屁股也就罢了。至于蒋明杰说的老百姓有钱,忭峰不以为然。几万亿钱币砸下去,那么多工程、工厂开工投产,怎么会不产生经济效益呢?
老百姓有钱理所应当,吃的饱了,穿的好了,手里不断零花钱完全正常。何况,中国人本来就很勤奋,碰上这么好的时代,还不使出浑身解数挣钱?
忭峰关心的是民族融合的问题。这个事情蒋明杰一个字未提,忭峰很不满意。问道“朕让你回京办差,沿途考察民族融合问题,你只字不提是怎么回事?”
冬梅道“这事香梅处理过了,你就别操心了。看你最近考虑事情,怕你生气影响决策,没有向你汇报是我决定的。”忭峰关于民族融合的意义、作用都向冬梅讲过,她们几个都明白。
既然冬梅不让说,肯定出了问题。忭峰冷静下来,左思右想不得要领。只能坐在帐篷里喝茶,等着冬梅解说。
民族融合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数量很少的民族直接转为汉族或者其它民族。二是婚姻,各民族自由通婚,任何人不得限制。三是族规不能大于国法之上,应该以国家大法为准。
三个方面都出了问题。数量少的民族基本处于荒山野岭之中,要求他们搬迁或者种田、或者放牧、或者捕鱼、或者进城做工。让他们自己挑选,随他们自己心意。按说这是好事,可以极大改善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事实上他们不愿意搬迁,或者说有的人不愿意搬迁。有的人搬迁以后又跑回山里,理由是自由惯了不愿意被人管束。
婚姻方面更是复杂,有些民族明确规定自己民族的女人不准外嫁。外边的女人根本不会嫁给这样的民族,认为他们是野人,不讲卫生,不爱学习,不懂礼貌,懒惰的很。还有的女人不懂妇道,看上别的男人就要求睡觉,族群习惯延续。
还有的民族实行抢婚,看见漂亮的女人,扛起来就跑。基本属于野人范畴没有一点文明之举,更加不讲道理,我行我素。
有的民族自己的节日到了就回家,扔掉工作不管不问,节日过完回来要工资。不给就骂人、打人,说不尊重他们的民族习惯等等。事情很复杂,问题很多。
香梅在黑龙江一直做政府工作,移民数量极多,接触到不少民族。她的经验是强制管理,违犯者枪毙。而且是公开枪毙、判刑。几千万移民就是这么做成的,没有出现如今局面。
郑书启在这个问题上经验不足,做事谨小慎微,没有担当。已经被香梅在电报上骂了一顿,警告他,民族融合再无进展就到皇上那里告状,撤他职务,回家养老。
听完冬梅讲述,忭峰苦笑道“郑书启没有经验,又不请示汇报,香梅骂他是他活该。希望他以后别犯这种低级错误,民族融合的事情就由香梅负责好了”。
民族融合也不是一点成绩都没有。冬梅最后道“例如,索伦部集体改为汉族,黑龙江、吉林的朝鲜族大部分改为汉族。河北地区的满族不少人改为汉族,河南、山东、山西不少回族改为汉族。苏禄省、兰芬省、安南省、吴哥、暹罗、缅甸许多华侨恢复了汉族姓名等等。只是没有达到目标,效果有限而已。”
话题一转冬梅道“你看了这么多天的地图,打算开始第二次大移民吗?”忭峰指着地图道“第一阶段向西滚动,先南后北。第二阶段空降海东省,隔岸观火,不管别人打杀,自己埋头发展。”
“移民最好是你说的‘悄悄进村,打枪的不要’大量移民暂缓为好。起码要多给融合的时间,小批量,多布点,效果不会差。”
“你说的有道理,晚三年的话,第一批移民黑龙江的人生下的孩子,最大的也六七岁了。将孩子多的小家庭移民过去,对当地治安、工业发展都有好处。”
“如果这样,王石头最高兴。”与冬梅一番对话,忭峰心里有了一个大体规划。急躁的心情得以缓解,感慨道“男人真的需要贤内助啊”。
面对少爷的夸奖,冬梅羞红了脸颊嗔道“人家犯了一点小错就打屁股,这会儿又夸人了。你拍一巴掌给个甜枣的功夫真是娴熟,佩服,佩服!”
香梅几个丫头嘻嘻哈哈笑起来。赵武威、蒋明杰、钱永康几个人也忍俊不禁,却不敢放肆笑出声来,憋得实在辛苦。心道,皇上小小年纪手段高明,自己真要好好学学,揣摩揣摩。学会这一招,家里人团结和睦,还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非常实用。
忭峰咳嗽一声,脸色严肃起来“冬梅你给郑书启、林则徐、奕忻、载铨、毕兰德拉、曾国藩、蔡明恩发报,要他们立即赶来密支那开会。”
密支那因为开通了铁路、公路、机场,已经是云南省的中等城市。而且还在快速发展中,上升空间很大。
经过一年反复研制,彼得的客机已经可以运输一百多人,忭峰给予重奖。彼得作为技术干部,第一个跨入上等主流社会行列,让所有的技术人员羡慕,其它有功人员也得到奖励。装载二百多人的中型客机开始论证研制,中型货机也在紧锣密鼓的试飞之中。
郑书启七人陆续赶到密支那。指挥车将他们送到郊外一号别墅,这里可以容纳一千多人食宿。预留空地很大,目前空地全部是半机械化农田、牧场以及鱼塘,属于南方农业机械化试验站。朱诺将这里定为农牧鱼业基地,冬季这家伙必从北方跑来这里,呆一阵子还带着老婆。名为指导,实则修养。
会议室里坐着忭峰、冬梅几个丫头、赵武威及两个副侍卫长。忭峰后面一张清国地图挂在墙上。
大家端坐无声,空气有些严肃。郑书启七人走进会议室,不免紧张起来。七人都是文官,按照文人规矩行礼。郑书启、蔡明恩身有军衔多拿一份待遇。忭峰点头让他们坐下。离开北京皇宫,忭峰到处跑。过年、生孩子都没有回北京。
如今在密支那这么个小地方,召开这么几个人的小会,不知道皇上是何用意。忭峰在七人脸上扫过,最后落在郑书启身上道“听说香梅骂了你?”
郑书启揖礼道“臣工作未做好,被季皇后骂是为臣好。”忭峰摆手不让他再说“皇后既然骂了你,等于替朕处罚,朕就放你和你手下一马。你自己一等公爵降一级为二等公爵,二丞相林则徐、三丞相奕忻口头警告一次。今天的处罚,载铨你记录档案。重大问题上再出现纰漏,加重处罚。”
大家脸色不变,心里吃惊。包括冬梅在内,实在想不到。香梅已经骂了郑书启,而且皇上自己也说是替他处罚了,不再计较。这样还是降一级爵位,连带着二三丞相也被警告!如果不是香梅骂了郑书启,皇上的处罚岂不是更重?
为什么?不是多大的事情啊,怎么变成了重大问题?
忭峰后面的话解开了大家的疑惑。
忭峰拿起指挥棒在地图上点着一些地方,告诉大家那里有多少人口,什么民族。男女多少、孩子多少,多大面积,什么资源,什么教派等等。
大家的眼睛跟着忭峰指挥棒,耳听着皇上讲述,个个脸色开始变了。想不到少数民族人不多,占据地盘很大,资源很多。特别是新近买下的海东省,居然有那么多石油。心里慢慢明白,皇上说的没错,民族融合的确属于重大问题。如果这些人将来造起反来,实行割据,那可是乖乖不得了啊!这损失该多大啊。
加快交通建设,文化建设,实行民族大融合这样的措施非常英明。特别是边疆几个省份,需要抓紧移民,将清国主要民族汉族人口转移过去。除了道教、佛教外,其它教派也要关注和限制,不能让他们独霸执政权。
忭峰最后道“古人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为了四亿中华民族的大利益,国家执政者能够容忍少数人据土自由吗?可以不服王化保留野蛮习俗吗?家族、家规、教派法规可以高高在上,为所欲为,不受国家大法管制吗?作为大清帝国第一丞相,在如此重大问题上你是否失职?第二、第三丞相你们是否应该受到警告处分?”
年轻皇上的话犹如暮鼓晨钟,惊醒了所有人。郑书启离坐跪地叩首道“臣有罪,臣鼠目寸光,没有从战略高度看待民族融合问题,请皇上重罚!”
林则徐叩首道“臣空耗年齿,遍读史书,竟也如此短视!未能协助丞相做好工作,请皇上治罪。”奕忻跪下跟着请罪。
众人跪下,包括冬梅几个丫头,大家都知道石油是个宝贝。玉门油田开采不几年就完蛋大吉,那么多机器、汽车、飞机、火车、军舰等离开石油就不会转圈。目前全靠秋明油田支撑,听说波斯省发现中型油田也没太高兴。
皇上运用手段买下红海岸边的海东省,居然有那么多个秋明油田。帝国今后再也不缺石油,天大的喜事啊。的确需要大量移民占住,派军队死死守卫着。
冬梅道“臣妾也有所轻视,请皇上恕罪”。
忭峰道“你们都起来吧,朕已经处罚过了。两年前,朕在半月州就讲过。汉族作为大清帝国的主要民族,有着极强的凝聚力、融合力。只要你们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相信你们会做得更好。”
转头看向蔡明恩道“朕晋升你三等公爵,第四丞相。教育部部长由严之需担任,教育卫生仍归你管理。朕不想见到朕与子民交谈时还需要找翻译,责任重大,望你努力为之。”完全出乎蔡明恩意料之外,在郑书启提醒下才急忙跪拜谢恩。
忭峰道“曾国藩,听说你搞得集体负责制很有创意。能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减少了推诿扯皮现象。朕晋升你二等侯,第五丞相。商业部继续由你主管,你这个丞相是临时的,等你晋升三等公爵才算是正式丞相。好在你年龄不是太大,仍然属于年富力强范畴,距离退休还有十几年呢,努力吧。”
曾国藩大喜过望,急忙跪地谢恩。曾国藩是从一等子爵一步步爬上来的。夺取朝廷大权,晋升郑铁柱一帮民团元老,册封了父母。忭峰规定,考上进士就是一等子爵。曾国藩晋升速度不算慢,这与他功底扎实,人缘好有很大关系。
郑书启就为他说过不少好话,进入军机处就是郑书启举荐的。这次办理出口产品名录,他着实费了不少心思,跑了不少地方,开了不少会议。
忭峰接着道“买下海东省,纳赛尔丁出力甚巨,功劳大焉。朕册封纳赛尔丁亲王。目前,纳塞亲王在北京侯旨,载铨回去后将他们几个重新登记在皇室名册上。另外,传朕旨意,昭告天下,汉族百家姓增添纳塞复姓,以表彰纳赛尔丁的功劳。”
转头看向毕兰德拉道“爱卿出兵帮助朕拿下孟加拉,朕册封爱卿亲王已经表彰。后来,爱卿帮助海军官兵修建海军基地,出力甚大。朕封毕兰汉姓,爱卿何意?”
毕兰德拉听到纳赛尔丁居然得皇上册封‘纳塞’汉族姓氏,内心里很是羡慕。突然听到自己也能得此尊荣,急忙跪地叩头道“毕兰德拉以下族群,今日起统归汉族,臣发誓,今后毕兰子孙绝不辜负圣上鸿恩浩荡,绝不辱没毕兰汉姓!”
忭峰哈哈大笑道“好,杨家后代子孙绝不会慢待毕兰家族。载铨,将毕兰复姓昭告天下。皇室名册记下朕的话,杨家后世子孙与纳塞家族、毕兰家族世代交好,永不相负。”载铨道“臣遵旨”。
郑书启心道,皇上可是下了大本钱啊!未死伤一人得到南亚大陆,这个毕兰德拉确实有大功。成立波斯省、买下那么好的海东省,纳赛尔丁的确是立下大功。他们两个也得到丰厚回报,有当今皇上的话,天下间无人敢欺负这两个家族。
忭峰又道“毕兰爱卿,话说回来,你毕兰家族可不能做违法之事。要教育后代,当好人,不当恶人,作为家规代代相传。”
“请皇上放心,臣保证如此”。
忭峰满意点头,看向郑书启道“书启,散会之后,你和载铨领着毕兰、纳塞爱卿去黑龙江拜访家父。让家父也高兴高兴,禀告老爷子,我还需要在外边待一段时间才能返回黑龙江看望他和母亲大人。”
郑书启、载铨急忙答应。
冬梅插嘴道“郑大人走时告诉我一声,有些东西需要你帮我们带回黑龙江孝敬父母亲。我们几个需要陪着少爷在外边一段时间,暂时回不去。”
大家都看了出来,皇上虽然把郑书启降一级。但是,他们之间的感情没有一丝动摇。降级只是惩罚他没有把事做好,不影响对郑书启的信任。
难怪皇上把这么大的国家交给他管理,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完全是感情上的信任,王皇后的话,说明郑丞相与皇后们的私交也不错。
只要郑丞相自己不作死,无人敢把他怎么样。
曾国藩暗暗思量,自己进入军机处步步高升,完全得益于郑大人举荐。这次晋升丞相,看来曹华妮将军帮了自己不少忙。他们都是民团元老,自己今后还是要继续与他们保持好关系方才无忧。
丞相需三等公爵以上才能担任,自己二等侯爵差别大着呢。再升一级就是一等侯爵,这样的高位勋爵不是那么好晋升的。把事情做好,争取立功是当务之急,这方面要好好想想。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啊,才十几年,得抓紧不能浪费。
从产品名录可以看出,皇上对外国人防范甚严。这是立功的一个方面;移民是一个方面;民族融合是一个方面;自己本职工作商业部是一个方面;皇上在军政两会上,对女人受苦很关心,放话道‘谁敢给她们苦吃,朕就让谁吃苦’解救受苦女人也是立功的一个方面;海东省有石油,保密法、防守法也是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