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晓统一部署,共同抗击匈奴。秦晓升任兵部尚书,积极备战;同时秦晓注意提拔一批有才能的将领。他不仅从各地调来兵力,日夜赶造武器,装备军队。
还同时在京师周围。布置兵力,严把九门。注意日夜操练军队,迅速地提高战斗力。随后两京、河南、山东等地的勤王部队也陆续赶到。
秦晓严整军纪,并选拨新进将领操练军兵,分守九城,并命令边防部队加紧修固沿边大小关隘。
就这样,在秦晓的部署下京师本来老弱病残的军队逐步形成了一个依城为营,以战为守,分调援军,内外夹击的作战部署。
秦晓准备与匈奴的铁骑决战京师的城门之下。
秦晓认为,清云谷战斗的失利,犯了许多兵家之大忌,其中后勤保障没搞好是重要原因。
二十四万龙运大军长期在风雨中辗转,军粮不备、军械不习、运输不及时,连唯一的饮用水源都被切断,在人饥马渴的情况下,是不能打胜仗的。并且当时的将军不能与将士同吃同住,不能身先士卒,不折不扣酒囊饭袋,徇私舞弊,欺上瞒下,弃将士们死地而不顾,私自逃命。
因此,秦晓上任后,首先实行正确的后勤方略,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做好后勤准备。
首先秦晓在人力准备方面,着重整顿、充实京师的军队。京师军队的主力早就在清云谷之战中全军覆灭。
而秦晓手中就只有剩下部分守城部队,堪称是老弱病残,没有丝毫的抵抗力,如果不加以整顿,别说是接下来的守城,就是投降都赶不上。
为了迎接战斗,秦晓重新组织了京师的老弱病残的士兵。他急调两京、河南的备操军,沿海的零散铁骑,江北及各路经略使诸府运粮的官军,以及浙江兵来到京师。
秦晓如此一来,就使得京师的兵力由数万人迅速增加到近二十万左右万人,形成了兵力数量上对于匈奴铁骑军队的优势。
秦晓在拒守京城的同时,并派监察御史姜新月等数名重要官员,前往京畿、山东、山西、河南等地招募兵员,进行应急训练,以备补充。他需要的不是战斗人员,他要的是先在气势上,压倒敌人,然后派出精锐部队,与敌人进行交锋。
秦晓在武器装备的筹措等方面,他也是想尽了办法。
他改变腐朽的武器装备,当时,京城军中仅仅有十分之一的将士有盔甲,兵器也严重不足。
为此,他一方面命令当时朝廷的工部加紧赶制,另一方面将幽州库存兵器的所有装备,共一百二十五万件调入雍州京师,补充守城部队。
与此同时秦晓还派出人员到清云谷战斗的战场收集那倒霉皇帝溃败时丢弃的头盔将近九千余件、盔甲近五千余件,虽然有损毁但是如果修缮一下,绝对是对战事的一大助力。
同时秦晓在粮食储备和运输方面更是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当时,供应雍州京师的粮食有数百万石储备在东郊的通州,可供京师军民一年的食用。可是上一任皇帝所得御驾亲征,由于皇帝的昏聩无能,导致近二十万兵士,惨遭屠戮的同时还使得匈奴铁骑士气大振,裹挟胜利的大势,向京师攻来。
秦晓由于短期内无法将其运送到雍州京师,所以有人担心被匈奴铁骑夺取而利用,所以主张将这些粮食烧毁。一拍两散,自己用不到,别人也不能用。
秦晓不同意,直接否决了这这个提议。
秦晓认为,纵使兵甲不足,但是这些粮食却是是宝贵的财富,哪怕最后敌人对京师进行包围,这些粮食就是京师保卫战的重要物质基础。
秦晓此刻深深地知道如果没有粮食,军队就会不战自溃。这也是上一任皇帝失败的一个原因。
因此,秦晓采用了一切措施运粮。
秦晓派出了除官府征用的将近五百辆大车昼夜运粮外,还动员百姓及官兵的家属、亲友自备车辆前往幽州运粮。他说道所谓家国天下,所谓国家,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国哪里还有家?深深地打动了当时的百姓。
秦晓在不但发动百姓的同时还提出,对运到雍州京师数目达到二十石以上粮食的百姓,除粮食本身的运费外,另发白银一两,以资鼓励。以此来吸引百姓自愿为朝廷劳动,并且收获了大部分百姓的民心。
同时秦晓仿用镇云的军功制度,所谓重赏之下有勇夫。在秦晓的督促下,运粮队伍川流不息,昼夜往返。
不几天工夫,就把幽州的几百万石粮食运进雍州京师并储备起来,从而使军心大振,也稳定了民心。秦晓的声威也在朝廷和军中暴涨。
在此基础上,秦晓还下令,官兵皆预支半年禄饷,众从皆欢呼雀跃。军中上下都十分顺从秦晓,并认定秦晓的话。
就在秦晓呕心沥血,终于使得当时朝廷有了起死回生的迹象,秦晓也要扶大厦之将倾时秦晓只感觉眼前一花。
他睁开眼,强烈的光芒刺激着他的双眼。他费劲的睁开眼。
他看见了,一个一头黑白交杂的头发并且满身油腻的老头子。还是那么的不修边幅,那么的邋里邋遢。可是就是这个人,秦晓有一种莫名的亲切,使得他放下了防备,他眼眶微红,声音也有点哽咽。
那人背对着秦晓说道,黄粱一梦三炷香,回首不是少年人,心中家国天下事,潜龙出渊鹏展翅。
秦小子,我们又见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