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章 皇帝生疑心(1 / 1)庸疯才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颂到京覆命的时候,已经是太康元年四月初了。司马炎在含章殿密室单独召见了刘颂。

刘颂简要地介绍了这七八天他调查到的情况,包括孙皓君臣的状况,建邺城的现状,淮南和益州部队结怨的情况,以及吴宫府库的现状等等;还呈上了王濬的一封对自己辩护的奏章。

司马炎大致翻了翻王濬的奏章,就放到了一边。他盯着刘颂问道:“你说吴宫财货尽为乱军所掠,可曾有人看到?”

刘颂答道:“臣走访吴宫内监,都说吴主投降那一夜,亲眼看到数百残兵劫掠宫殿,纵火行凶。”

司马炎冷冷地说:“既然是乱兵劫掠,何以还能在府库之内留下数箱珍宝?”

刘颂心头一惊,忙离席伏于阶下,声音有些颤抖,说道:“这个……臣委实不知,或许是黑夜行劫,仓皇所致。”

司马炎“哼”了一声,换了个话题,问道:“王浑和王濬在这次平吴之役中,哪个功劳大一些?”

刘颂松了一口气,小心地回答说:“臣访问各营将士,都说王龙骧之所以能兵不血刃攻克建邺,降服孙皓,全赖淮南大军于江北歼灭精锐吴军,又以大军临江,震慑其余,使吴军无心战守。所以,臣以为,王浑当录上功,王濬则赏次功。”

司马炎又“哼”了一声,说道:“西陵和武昌之敌,也是不战自降的吗?”

刘颂又是一惊,伏在地上不敢回应了。略略缓了一下,司马炎温和地说:“你下去吧。”

刘颂连忙行礼,退出。

司马炎在殿上踱了一会儿步,然后停下,吩咐内侍:“去把高光叫到这里来。”

几刻钟的工夫,黄沙御史高光悄然来到含章殿密室,待了有一刻钟时间,即匆匆离去。

(注:黄沙御史,官职名,全称是“黄沙狱治书侍御史”;西晋武帝司马炎所置,主管诏狱案件之审理,以及复核廷尉所处理的案件。)

在宫门口,他碰到了侍中王济。王济略施一礼,不经意地问道:“高御史,何事匆匆?”

高光漫应道:“奉旨往江东公干。”说完,即上车离开。

当天傍晚,王济府上一名小厮,骑着快马,出了洛阳南门,转眼就消失在路的尽头。

几天之后,内侍呈给司马炎一份由王浑经军方途径送达的由扬州刺史周浚署名的奏章。在奏章中,周浚揭发,孙皓投降后,王濬纵容其牙门将李高率兵突入建邺诸宫,劫掠财货,焚烧宫室,致使吴宫珍宝扫地无余;建邺陷落后,富室官员纷纷把家财移置船上,以利奔逃,王濬水军游弋江上,大肆掳掠,为掩人耳目,又将三百多艘船只付之一炬;另外就是王濬所部军纪败坏,而王濬则一味姑息迁就,令圣朝蒙羞。

司马炎看完后,笑了笑,递给侍坐在侧的左卫将军冯紞。

冯紞仔细地读完,然后谄媚地看着司马炎,说道:“看来陛下尚未扬鞭,草中鸟兽已然受惊。”

司马炎饶有趣味的问道:“冯紞,依你看,这个奏章怎么回复?”

冯紞不敢怠慢,小心翼翼地说:“以臣愚见,当即刻下诏王濬,令其自辩,乱其方寸,则此事很可能就会不攻自破了。”说完,冯紞又离席,拜伏于地,说道:“小臣愿赍诏前往,以效犬马之劳。”

(注:赍【jī】此处意为拿着、带着、怀抱着;另外一个意思是把东西送给别人。)

司马炎淡淡一笑,说道:“这个事就不劳你了,我自有处置。”

从洛阳兼程赶来的内侍将一卷誊写工整的周浚奏章,交给王濬,要求王濬即行答辩。当石崇急匆匆地溜进军帐的时候,王濬正是一脸的狼狈,咬牙切齿地咒骂着。

石崇拿过书简一看,面色也一紧,他踱了几步,停了下来,王濬紧张地看着他。

石崇忽然摆摆手,说道:“不妨,王安东大概得到了什么风声,此举不过是打算诿过自保罢了。陛下估计也没有什么确凿的证据,遣内侍前来,逼你自辩,只是敲山震虎而已;寄希望于匆匆答辩而露出破绽。待小侄拟一提纲,君侯再缮写一份即可。”

于是,石崇坐定,笔走蜿蜒,须臾成文。大致意思说:“自从益州部队迫降孙皓、抢得头功以后,淮南将校就到处散布谣言、颠倒黑白。曾经有谣言说,我屯聚大军,激励吴人,试图据建邺谋反。与谋反大逆比起来,劫掠珍宝,实在不算什么。王浑家族显赫,党羽遍布朝堂;要不是陛下曲为保护,我这条老命恐怕早就搭进去了。真实情况是:吴宫中的宝货,早已被孙皓赏赐给了建邺周围的守军,这伙混蛋拿了钱财后,便一哄而散。孙皓投降后,其左右侍卫,便趁机纵火抢掠。最后,还是我派人前去灭火救人。建邺诸宫,以及孙皓所乘之龙舟,都是王浑先派人守卫,如果有什么宝货,也一定是被淮南军队所抢夺。说我军纪败坏,情况恰恰相反,我部下牙门将马潜,曾经抓了几十个在市面上抢劫布帛的,全是淮南军士,我记下姓名后,把他们全部移交给淮南所部。事后去打听,全部都被放掉了。我们也不敢过问。凡此种种,可见一斑。益州部队千里转战,勋高劳著。只因得罪权臣,便进退维谷,实在是有伤将士之心啊。”

司马炎看了王濬的这份答辩后,沉吟了一会儿,转头问内侍:“高光有什么情况吗?”

内侍答道:“高御史还没有报告,应该还在调查。”

司马炎合上书简,把它放在一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