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六章 (改)苦衷(1 / 1)小七是个猪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能会有人问起乾国九部的中级学院,他们所教授的进阶元士课程不教功法吗,不教授前人经验吗?不给元基丹吗?

首先,中级学院不是基础学院,三年的免费教育仅适用于后者。

中级学院上学需要学费,学习元术需要钱,需要学分。功法想白拿,不可能,前人经验想白看,不现实。

中级学院的进阶元士课,会教授转职元者之后的元气积累,但更多的是教授更多元术的运用和在战斗中跟其他职业的配合,以及多个元者配合施展的大型元术。元者如何突破元士,我也教你了,就看你的悟性了。成为元士的种种途径,我也说了,就看你想怎么办了。

就是这么任性,就是这么自信,这是元士院跟王国的妥协。

元士院原本超然于各个国家,要教王国元士功法,做梦呢。你以为我傻,还是那些元士家族是笨蛋,立身之本都交出去了。他们还拿什么维系家族,维持自己的超然地位。

其次,泰拉大陆一句谚语:知识无价。

然而,流传更广的是:想要获取更多的知识,就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家族靠功法和前人经验,吸引新生元士血液的注入,维持家族在王国的超然地位。

更多的元士,意味着更多的力量,也意味着更大的话语权。

每年的中级学院毕业季,绝大多数家族都会来学院里比拼实力,招揽新人。当然这种比拼事有底线的,有想拿捏一下的毕业生,不过也是妄想。

明价标码,爱来不来。这就是知识垄断的后果。

王国的统治者对元士是依赖,对元士家族的是防备。拥有足够的元士有生力量,王国在大陆的分量也就越高,抢占资源也就越有利。但过多的力量,就会让这些元士家族威胁自己的王位,统治者们一直小心维护各个元士和武者家族间的平衡,维护自己稳固的王权。

中级学院,虽说是元士院提议建立,但是由王国推广,也一直被王国牢牢掌握在手。你有的只是教育权,而王国有的是学院所有权。

但泰拉没有真正的笨蛋,元士院,自然也是如此。

你想让我白白替你打工怎么可能?元士院需要的是普通人对元士的熟知和认可,需要的是王国对元士职业高人一等地位的肯定,而不是为王国培育出更多更高阶的元士。毕竟,元士的蛋糕就这么大,还想有人参加进来,前人岂能让你如意?

元士院有苦衷,王国也有啊。元士相关知识被元士院牢牢掌控。那你们元士院想造反岂不是一呼百应?

于是王国起初大力扶持了元士的对头,或者说是克制职业——刺客。近身作战,一向是元士职业的薄弱点。刺客的近身高爆发伤害,值得每一位元士恐惧。

巅峰时期的刺客职业,据传有位六星刺客成功暗杀了一位元士半圣。

一举出,天下惊。元士院发出若是刺客职业不交出突破七星的诀窍,不惜与各王国鱼死网破。

在此大战来临之时,元士院暗中派一只小队突袭了一位王国的都会,协力施展高等级的恐怖元术。大范围的暴风,大雪,冰雹等等碾压了城市的军事力量,他们冲入了王城,囚禁了国王。

此战过后,各个王国统治者清楚的认识到了元士的力量。可能同等阶位的刺客需要数月或者数年的谋划和隐藏,才能暗杀一位元宗,元尊和元王。而这么高阶元士只需要数十人的配合,就可以轻易摧毁一座城市,甚至拉自己这位国王下马。

付出与收获完全不成正比,统治者瞬间有了抉择。他们逼迫刺客交出了突破七星的诀窍,控制了刺客职业的数量,压制了刺客职业知识的传播。

他们给了元士院一个完美的交代,也成就了元士院在大陆的超然地位。

王都不得不妥协,你还说元士不够强?

然而,可能是没有了压力,元士职业自此之后再无一人可突破至元圣的境界。

武者的提前低头,让元士院没有了出手的借口。再加上武者圣地——武圣阁的刻意引导,两者在百年内倒是亲密无间。武者,是唯一没有被打压尽传承的职业。

不过,某些对元士有威胁的武功和招式还是被元士院要了过去,慢慢断了传承。

转职元士之后,多数都人会挑选一些武者作为自己的追随者。

这跟两个职业百年的亲密关系有重要关联。

所以,泰拉目前的热门战斗职业就要属这两位。

士兵绝大多数兼职武者,算得上大陆最多的职业者,并不能称之为热门职业。

七,为元士中的极数,也是各大职业的终点。

如果说一块元骨是成为元士的基础,那么两块元骨就是往更高元士进发的奠基石。

自认天才的杨封,选择了自己突破,尝试转职元士。九死一生之下,他成功了,也失败了。因为他失去了体内的半块元骨。

同时他也明白了当初那位大人为何对当初的自己不屑一顾,元士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简单。

元士路上,杨封太高看自己了。仅靠自己的摸索,成就的元士是如此的普通。

自己没有想象中的区别于众人...历经生死,却还是如此平凡...那这么一味坚持,还有什么必要呢?杨忍在此刻暗想道。

元士路上,转职元士只是基础。

杨封不得不低下了自己高傲的头颅,屈服于铁一般的残酷现实。

一块元骨,野路子突破的元士,一般的大家族看不上。小的家族可能看得上,但给与的资源和关注肯定有限。杨封处于这么一个尴尬地位,自己的效力,大家族不要,给小家族又太亏。自己毕竟也是一位元士,称得上大人了。

更何况,梦里那更高的元士境界,元师,元宗还在散发着无与伦比的诱惑力。

不,我不能止步于元士...我不甘心...我必须证明自己。

那种沉重的压力和内心的野望刺激着杨封的大脑,回到乌云镇的他选择了与杨家撇清关系,投身于张家,改姓张。

大丈夫能屈能伸,为了更高更远的元士路,改个姓,少个兄弟又算得了什么。杨封如是想着。

再说,乌云镇的张家只是乾元国王都张家的一支分支。自己若是能在镇上的张家立下大功,入得本家法眼,岂不是困龙入大海?

反而杨家和杨忍能为自己提供什么,元石不过是小块,其他的钱财对如今的他又有何用?自己需要的是一门完善的功法,丰富的前人经验,还有一些能帮助自己突破的丹药。

这些宝贵的东西,是一个底蕴不足的杨家能给予的吗?

“不要怪我,杨忍。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杨封投效于张家的最后一刻,看着远方的杨府喃喃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