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分配人口。人口过于集中和分散,不利于管理,也难以产生价值。由于各种原因,天浩国人口分布非常不合理,有些地方人特别多,有些地方人特别少。以交通网为依托,以城镇规划为战略,天浩国一直在持续进行有规划地移民。
五是,疏散大城。有些大城人口太多,不利于有效管理和发展,天浩国会把一部分人迁移到附近的辅城中,以此来解决问题。这的确会花费一定成本,甚至是巨大的成本,但是对于核心大城的发展却有很大的益处。
六是,集中偏远。有些地方的确不适合居住,就是再怎么投入,老百姓依然会过得很苦。各山区的小村落只有十几户或者几十户人家,这样的地方修路的成本高,修好了也没有收益。对于这种地方,天浩国的办法是把所有老百姓迁移到规划好的城镇当中。
七是,新城集中。对于新建的城镇,以就近原则,天浩国会在附近征集相应数量的老百姓,把他们迁移过去,即保障新城镇的发展,又给其他地方减少人口压力。
八是,保障新城。所有规划、新建的城镇都不可能一开始就一穷二白,早已经开通了水、陆,有专业的官员进行治理,给予足够的资助,天浩国以便让迁移来的老百姓尽快安定、生活下来。
九是,确保权益。分配田地,指导种田,免除赋税,建造住房,配给耕牛、种子,发放钱粮……为了让百姓愿意迁移,甚至乐于迁移,天浩国给移民们提供了非常有力的保障。天浩国的老百姓接受了这个政策,只要听说哪怕需要移民,很多比较穷苦的老百姓会主动报名,因为在那里有更多的土地分配,他们有更多的机会。
经过长年规划、实施,天浩国在全国打造出多个城镇群,合并了多个小乡镇,淘汰了多个小山树,各地发展比较均衡,人口分布比较合理,田地分配比较充足,很少会出现人多田少,根本没有十山一村、一村十人这样的情况。苦寒之地没有百姓,除非军队带着家属戍边、屯田。
这样做要花大量的成本,其他国根本不会也不敢这样做,风九天这样做了,而且做到了。由此,天浩国得到了巨大的回报,各地大大提升了生产力,在持续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口、钱粮。
十,集中规划驿站、码头。
依托路网、城镇的规划、实施,根据车、船、兽的行程,天浩国规范、完善了驿站、码头的标准和布局,淘汰了没用的驿站、码头,同时又兴建了大量的驿站。
为了让驿站、码头更有效率,天浩国引入了商人、百姓联合运营,从而产生更大的价值。
一是,把码头、驿站作为重要支点,即是为了交通、交流,也是为了农、商,借此促进各地的发展。
二是,城、码、驿结合。码头、驿站尽量在路网上的城镇、乡村,以便于管理和资源集中。特别是在偏远的地方,三者合一是必须的,也能产生更多的价值。如果有必要,以码头、驿站为中心,兴建新的乡村、城镇。
三是,官商结合。官府鼓励民间在码头、驿站附近开设茶馆、酒馆、客栈和车马店等店铺,收低税,偏远的地方还全部免税。官府只负责兴建、修缮、管理、规范和收税等必要事务,商、运、存等方面由民间负责。这样一来,码头、驿站的运作更灵活、有效,更能产生收益。
四是,标准化。公文传递,接待官员、吏员,驿站只能提供最基本的住宿和饮食。
五是,分级设置。天浩国的码头、驿站分为三级:一,枢纽型。地点设在重要的沿河、沿海的大城二,中转性。地点一般位于辅助性河、渠的次要城镇三,终端性。这种驿站、码头只是站点,数量最多,作用是把人、货运送到终端。
十一,兴修水利,发展农业。
天浩国这么强大、富庶,有一条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有粮有田。
风九天下大力气打通水路,可以说不惜一切代价,他的核心目的是为了粮。
一是,战略重农。为了发展农业,风九天成立了“万农部”,负责管理农业。为了表示重视,他专门委任一名宰相管理万农部,其等级和六部相同。
二是,培训、使用专业官员。万农部其中一项重要职责是培训地方官,让地方官重农、懂农、利农,从而达到兴农的效果。为此,万农部专门建立“兴农学院”,培训所有官员、吏员。在天浩国,各县、郡、州和京城都有专门负责农业的官员,这些官员对农业非常熟悉、专业,专门负责管理农业生产。如果不懂农业,在天浩国当不了地方官。
三是,科举重农。万农部颁布了专门的农业教科书,所有学子必须学习农业的知识,科考的内容必须有农业治理的内容。
四是,选拔高手,推广技巧。稻、粟、豆、麻、桑、茶、果、禽……负责农业官员在各国、各地选拔农业相关的各方面高手,这些人被任命为吏员,在各地协助官员治理农业,指导农民进行生产。各地的技巧、经验汇集到京城,研究、编辑成册,推广到各地,根据反馈再进行调整。京城有专门用来试种的土地,以保证技巧、经验有效,可以用于全国性的推广。
五是,兴修水利。根据水网的规划,天浩国已经陆续修建好了多处重要的水利工程,打通了全国的水网。随着水网建造的是,数不精的水渠和灌溉体系。正是这张水网的打通,极大地提升了天浩国的国力。粮是人之命,水是粮之命,没有水,再多田也没有用。有了完善的水利设施,天浩国的农业年年大丰收。这项工程不是一时之事,而是永远不能停的巨大工程,其中花费无比巨大,却也能产生不可计算的战略价值和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