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5章养儿养女都难过(1 / 1)泥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本来握着一手的好牌,结果却被他打得乱七八糟的。

程旦生就是这样的情况。

或者说,他是不珍惜自己摸到的“好牌”,根本就无心琢磨怎样打好完全属于他自己的“人生之局”。

女友溜了之后,当母亲的丁升平,还着实替儿子担忧了颇长一段时间。

毕竟那个女孩,就是他们老家邻村的周家村的女儿。

就这样白白被“玩.弄”了几年,人家能毫无反应?!

周家村的村民,往往给人一种“贫穷多子”的感觉。人穷是非多嘛。如果是富人家的女儿,恐怕要担心被你纠缠不休。但如果是穷人的女儿,就轮到你要担忧,会不会被对方“讹”了。

如果对方一口咬定,是你家的儿子程旦生“玩.弄”了人家周家的女儿,要对你程旦生不利。什么?还想凭法.律来保护自身安全?人家“藏头露尾”就不现身,而你家儿子却被一顿“闷棍”,打得生活不能自理,你能找谁“讨好公道”?!

一段时间内,丁升平甚至想到过“破财消灾”,掏钱补偿一下女方吧。但究竟补偿多少为好呢?

少了估计女方不答应。多了,她又心痛钱,舍不得。

结果,用不着她左右为难了。

女方自始至终没提过什么“分手补偿”。

事实证明,丁升平虽然自诩为当年的“牛肉丸西施”,但她确实已经不了解如今这些小女生的想法了。

她认为属于“天塌地陷”的大事儿,在人家小女生眼里,压根就不值得一提。

分手就分手吧。还是女方主动提出分手的。

小女生挥一挥手,啥也没要程家补偿。走得潇洒。

据说轻而易举的又找到了一位“既有钱又长得帅”的富家公子哥儿了。

至于富家公子“流连花丛”惯了,最后愿不愿意娶她,那就难说了。但现在,小女生对外宣称那就是她的新男友。

反倒是程旦生,家里也不是大富大贵人家,距离“富家公子”的阶层,还差了十万八千里。现在失了旧女友,新的却迟迟难觅。

据母亲丁升平说,他又怀念起之前的小女友的好了(只有程旦生的狐朋狗友才知道,程旦生这是晚一个人孤枕难眠。叫鸡又怕染病,颇觉难熬)。

程旦生的姻缘,从此变得艰难起来。

整个人无所事事,就知道跟一群狐朋狗友出门去鬼混。

程业森两公婆生有一子一女。儿子这样没出息了,女儿呢?

女儿倒很听话。但“择婿”的眼光,实在太差劲了。

女儿跟弟弟一样,生长在一个父母都忙于工作,没空教育女子的家庭环境中,自幼就散漫惯了。也变得不爱读书。

既然不爱读书,父母想着她以后有个好工作吧,就送女儿去读了“卫生学校”。

结果女儿和父母一合计,学“护理专业”的话,以后到医院当护士,做活“又累又脏”。因此决定选择“药剂专业”。

出来之后,不用做护士的脏累活了,但学个“药剂专业”也混不进各级医院开设的大药房。毕竟她读的卫校只是中专。

最后只能到各个“药店”去做销售。

这些工作轻松有余,但工资很低。

然后呢,就在药店里找了个男友,最后结了婚。

男友老家,表面看起来是在南方最富裕的城市的人。但多富的城市都有穷人。男友家里面有几兄弟,父母都过了八旬了。他作为最小的孩子,比几个哥哥的小孩的年纪都小哩。

老家的“宅基地”,也早就分给几个哥哥建新房了。

这种情况下,男友也是找对象艰难。

80多岁的父母着急小儿子的婚姻大事。琢磨来琢磨去,家里只能腾出一块120平方的水塘给他。

这块水塘,以前是家里用来养一些活鱼“自产自吃”的。后来父母年纪大了,不搞养殖了。就废弃掉,变成一潭死水了。

父母把这地交给小儿子,叫他自己赚到了钱就来填泥,弄扎实的地基,就在这儿,盖一层或两层的新房,好娶媳妇。

程业森这女婿虽然在老家有了块“水塘”勉强可以用来盖房。但女婿出来工作这些年,也没积蓄有多少钱。勉强够“填泥”,打地基和盖一层的“主体”。

连装修新房的钱都没有啊。

这对新夫妻都是非常节省之人。为了省些钱,结婚都不摆酒不搞婚庆了,单单去“婚姻登记处”扯了个证,完事。

至于程业森两公婆这边,女婿仅仅是给了8000块礼金。一台49寸的杂牌彩电,还有一辆用了不到半年就到处生锈的便宜货电车。

总共花费不过1万2千块,就娶到了媳妇。

谁说老家在沿海开放城市的,就一定富裕而慷慨?程业森这女婿就很穷,也很小气!

女婿和女儿积蓄的钱,没有“乱花”,是准备要弄个属于自己的新家。

女婿和程业森之女都在犹豫,是拿这点积蓄在男方的老家盖一层主体呢?还是拿这积蓄,充当购买“商品房”的“首付款”?

丁升平一直舍不得女儿远嫁的。现在看到了把女儿“招回身边”的希望,频频向女儿哭诉。

自从女儿出嫁之后,想见她一面都难。丁升平和程业森就一女一儿,现在眼看着弟弟程旦生是个没出息的,只能指望当姐姐的今后给他们养老了。偏偏姐姐又嫁得那么远那么穷,今后就算想孝敬父母也有心无力啊。每每想到这些,她晚都哭醒了,再睡不着觉……

女儿是个孝女,听着也哭得两眼泪汪汪。从此打定了要回老家买房的念头。反正老公那边也没有什么“祖传家产”留下来,无非就是120平的池塘而已。

接下来,女儿和女婿真的回到了女方的老家打工。

住得离父母近了,可以经常往来,女儿逐渐才知道,一向坚强的丁升平为何会情绪失控?

原来自从程旦生“失恋”之后,整日跟那群“狐朋狗友”混在一起。程旦生还受朋友唆使,悄悄就跟人家跑到国外去“打工”。

说是“打工”,其实是到挺荒凉的一处境外的“游戏.机”窝.点,充当发牌.官。每月的收入倒是不扉。但这种行业是要被打.击的。国内干不下去了,躲到了境外(其实就是跟国内交.界的深山之内),估计也非长远之计。

果然,“出国”还没够半年,就被抓了起来了。

连累程业森两婆拿了10万块钱,才把他从看.守所内“捞”了出来。

出来后这几个年头,儿子真是像变了个人似的,彻底的养成了“大手大脚”习惯。还好.赌。

在“国外”赚到的钱,回国后很快都输光了。还在一干损友的“鼓动”下,网.货,套现了20多万,统统输的输,挥霍的挥霍,不到一年时间,就欠下了本金和利息共计35万。

如此高昂的债务,彻底超出了程旦生的偿还能力。无奈只得求助于父母。

父母买了房子后,这两、三年省吃俭用,才存了10万块打算拿来装修用。结果听闻儿子居然欠下了35万的网.货。只得把老本拿出来,不够的,又向亲友借了25万,合计35万统统拿去替儿子还了债。

本以为经过这一次挫折,儿子能懂事些了吧?

结果偏不。程旦生是不敢跟之前那些“狐朋狗友”斯混了(估计他也在怀疑对方设局讹他,每次通宵打牌,无论如何都只有输的份)。

但儿子不思进取,不去勤勤恳恳工作,习惯性的刷“信用.卡”,大手大脚花钱的毛病,也养成了。

他不敢再碰那些高息“网.贷”,却把目光瞄准一些合法的,低息的网.贷及信用.卡。

他单单“信用.卡”就办了30张之多(现在还不是梁腾重生前的那个时代。2010年以后银行开始控制“信用.卡”的发放,普通人很少能办下超过10张的信用.卡)。

程旦生在办卡不受限的年代,通过办理30张卡,套出来将近40万的现金。以卡养卡,似乎能贷到的钱就是他自己的钱了,大手大脚花钱。

这些卡息,虽然比较低,但你的“基数”大了,算下来每年也得还好几万。

只要能按时还钱,银行方面不会理会你。现在的问题是程旦生没有稳定的收入。

像他这样“只出不入”的“以卡养卡”,迟早有养不起的时候。

这一年,程旦生负债近50万的事儿,再度因为他还贷违约,而被“踢爆”。

父母彻底懵.逼了。

前两年才刚替他偿还了35万,现在又欠出50万了?

你以为自己有个富有的亲戚,你自己也是富人阶层了吗?

这一回,当父母的坚决不替儿子还债了。你自己欠下的信用.卡巨额债务,自己偿还去!!!

正因为发生了这么些事,父母对程旦生失望透了,才希望女儿和女婿回老家这边发展。

暂时还没有存够钱购买商品房,那也没关系。程业森在学校拿到的那套“福利房”,可以暂时提供给他俩住着。也不必计算什么租金。

现在女儿女婿有困难(说好听些就叫“处于创业阶段”)【】,做父母的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父母也是望着诚诚恳恳干活的女儿女婿,能有发迹之日。

当父母的靠不了儿子了,以后还能指望女儿和女婿。

就这样,女儿和女婿就搬到了“DìDū”的边,住到程业森的“学校福利房”中。

开始的头两年,女婿做送外卖的工作。女儿生了个“女娃”,在家带孩子。

结果没干一年,出了场车祸,腿都摔断了。在医院足足躺了一个多月才能出院。幸好公司给买有保险,自己没支付多少医疗费用。

但经此一事,女婿对于送外卖的工作也是有了顾虑,改行了。

女儿两夫妻的唯一女儿,就托付给陈业森和丁升平带着。女儿女婿把多年的积蓄都拿了出来,在家的附近大型批发市场中,做起了服装批发生意。

至今已经做了快一年生意了。生意不温不火,就那么维持着,短时间内看不会有太大起色。

就这样一种家庭状况,程业森两公婆压力非常大。

学校有相熟的老师,也跟程夫妻说过:像你们这样养儿子和养女儿,实在养得太够本了。替儿子还债就是纵容他!现在看到不?他变本加厉的欠下了更多的债了!

女儿也是!不指望她嫁个好人家帮衬父母就算了,现在算个什么呢?养她那么大了,居然还得替她带“外孙女”!带“外孙女”是外婆的本份吗?难道女婿家没有房子住不算了,连父母都没了吗?居然不是当婆婆的带孙女?这世有这么差劲的婆婆吗?

朋友圈的大多数意见,觉得程业森和丁升平两公婆“太傻”。

但丁升平自有一套想法。

女儿和女婿其实就是她叫回来老家发展的啊。女儿和女婿虽然没本事,但绝对不是懒惰之辈!只要找对了门路,一世漫长,总还有翻身之日。

另外,她家也只得一子一女,帮衬一下女儿女婿,又算什么大折本的事儿啊?出发点,就是盼着他们年轻,有发迹之时。不帮他们带一带“外孙女”,他们岂能专心去做生意?不靠做生意挣奶粉钱,挣买房的钱,以后等大伙都老了,还指望谁呢?

除了积极的帮助女儿女婿,对儿子程旦生则“冷处理”,程业森两公婆,还积极的拓展“生财门路”。

主要一个,是想在他们的老家那边谋些“福利”。

怎么说呢?

原来,近些年来,挨近“DìDū”的老家,发展速度着实惊人。

在程业森的老家“临江村”那边,相关部门已经“冻结”了当地的建房的一切申批工作。同时,也开始限制早些年外迁的户口,再度迁回到“临江村”去。

有风声传出来,“临江村”就要大征.收了。有排名“世界五百强”的地产大鳄,要来“临江村”投资大楼盘、大商业广场、购物中心。

不允许“临江村”村民再建房,那是不愿你建了房又要拆,浪费成本和资源。如果你借这机会,索要更多的“赔偿款”,那岂不是麻烦之极?

至于不允许已经“迁出”的村民把户口再迁回到“临江村”,那是因为征.地工作推进,肯定要征到许多的集体地儿。

本村因此有了巨额收入,户口在“临江村”的村民,才能参与“分红”嘛。这个时候还批准你把户口迁回,岂不是要争抢别的村民的既得利益?!

表叔程业森动的心思,就在老家的拆.迁.补偿方面。

程业森早些年,为了方便工作,把在村里的户口迁到了学校去了。

另外,为了方便两个子女的读书和就业,程业森挺早把他俩的户籍也迁出了农村。

这事多亏学校的一个相熟的老师。他的爱人就在当地的公安.局户籍.科工作。免费就替程业森把两个子女的户口迁出。

户口迁出的好处,还没尝到。如今“临江村”要征.收和拆.迁千亩地儿,只限于本地户籍的村民能捞到“分红”。

这就摆明了,有好处也不跟你程业森一家人相干。

地产大鳄入驻“临江村”,已经属于“板钉钉”的事儿,并非“空穴来风”。

程业森这一代人,有一个亲弟弟,还有个亲大姐。

大姐嫁了,户口当然迁到夫家。程业森户口也迁到了学校。老家就只剩下他弟弟一个人了。

前两年,村里就开始征了一部分地儿,当时征的地,还没有传闻中要征1000亩那么多,只征了100亩,用来兴建本地的重点高中新校址。

程业森弟弟的水田,就被征了一亩多,总共获赔近10万块。

现在又有传闻,在“重点高中”新校址旁边,征地1000亩,建设新的商业综合体。

程业森一家人的户籍迁出了“临江村”,当年“分田到户”时,程业森已经离开了村,不属于本地村民了,无权分配土地。

至于家里的“宅基地”,他弟弟家前些年申请建房,建有一栋两层的小洋楼。程业森“顶职”,到了其父工作过的重点初中,成了有编制的杂工。程业森本来已无意,跟弟弟争老家的那些破屋子。

前些年弟弟做生意有了点积蓄后,拆老家的几间破屋,凑了差不多150平建新房时,也拆了两屋本来属于程业森的破屋。

当大哥的没吭声。

现在,程业森在老家那边还有什么好争的东西吗?

仔细想想,还真有。

当年弟弟盖新房拆了许多的旧屋建好新房,当然属于建房者所有(农村人的普遍观念)。没什么好争议的了。也争不赢的。

但除了已经分到了弟弟名下的田地,弟弟自己建好的两层新房子,老家其实还有十多间破旧房子,因为分散各处,还没有划定归属.权。

没有分,那就是属于过世的父母的遗产。

程业森和学校里头,向“有文化的老师”咨询过了:按照法律的规定,他就算不属于“农村户口”了,但父母的遗产他依然有权继承。

说句大白话,那10几间破房子加一块儿,起码还有250平左右的面积啊。他和弟弟共同继承父母的这些“遗产”,平均分,他也应该可以分到120平左右的老屋吧。

如今“临江村”那边,别说老屋了不能“拆旧建新”,就连新房子也不允许你加盖了。

一切建房的审批,都“冻结”了。

所以程业森“煞费苦心”,想“继承”那100多平的老家的破泥屋,并非为了“拆旧建新”。

他没那么大的权.力。

他的目标其实挺明确的:就是想着老家的这些破泥屋被“征”的可能性大极了。如果能被征.收,就算按照当地最低的“泥瓦房”的补偿价吧,每平大概也有1千左右的补偿。他如果继承了125平,无论怎么算,起码应该到手12万左右。

程业森还有更远大的目标。

那就是,如果征.迁有两种补偿方案,一个是像述的补偿1000块左右每平;另外一个,就是实物补偿了。拆了你多少面积,补你多少面积的商品房。

当然,商品房的价格,肯定要贵过你旧屋的补偿价。比如说,旧屋征一个平方,补你1000左右。你购买新建的“安置房”,一个平方恐怕要收建房成本价2500左右。多出来的每平方1500块的“差价”,就需要你自己补。

算下来,想要拿到一套优惠的“安置房”,恐怕程业森一家得再掏10多20万这样。

但这有什么呢?

相对于周边已经涨到了“骇人听闻”的高房价,多掏20万,就可以拿到一套4房2厅的新房,感觉就像捡到了一袋黄金似的。

程业森两公婆名下,已经购置了两套房子了,老家有可能因拆迁而获得一套新房子。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程业森和丁升平,其实是在替女儿准备的。

当然,按照国人的传统,替儿子买地建房,或者直接购置商品房,都是“天经地义”一般。很少有替女儿购置房产的。

除非是只有一个“独生女”了。家里有什么的财产,最后当然都由女儿来继承了。那就无话可说。

现在,程业森希望替自家女儿争取到的,也就是一套“安置房”的“购房资格”。

如果真的征.拆到了他程业森继承的125平方,他就有.权.优惠购买125平的“安置房”。之后,安置房一直到办下“房产证”时,始终采用他“程业森”的名义。但真正出钱补几十万“差价”的,却是他的女儿和女婿。

甚至就连用“旧屋”抵减的十多万,女儿和女婿,也必须等到手头有闲钱的时候,归还给程业森两公婆。

只有如此,这笔账目才算是结清楚了。

到那时,程业森便名正言顺把自己名下的“房产证”,过户到女儿和女婿名下。

丈人家里能帮到女儿女婿的,也就是用2到3千块的“低价”,在挨近“DìDū”的这片区域,购买到了一套大4室的新房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