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州地处山西腹地,战略位置极为关键,关口众多,连通三府之地,所以也是山西经过战火最多的地方之一,比起太原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汾州又是一个小州,一州不过四城,分别是汾阳、孝义、平遥和介休。
这四城人烟不算多,且地貌多山林水川,在经过几番战火后,大量的百姓被迫进入山中落草,以至于这个极富战略价值的地方变得很鸡肋,打下来没办法获得税收,商队想通过吧,又全是土匪,晋商的面子在这里都不好使。
加上局势不稳,基本上四周都没有割据势力愿意耗费兵力去扫荡藏在山中的土匪,本来赵毅对这一块也是不怎么上心的,但是在一干左右的劝谏下,加上于潞王结盟,根据地暂时算稳了,这才有精力腾出手来治理这一块地方。
按照倪元璐的方案,汾州一分为二,赵毅如果占据了汾阳的话,就有了北上的通路,可以从来时的路径北上,出金锁关取文水和交城,打通与太原府的路线,这样自己在后方的根据地就有两道保险了,一道黄芦岭,一道金锁关,即使发生了什么不可抵御的危机,也有从容的时间撤退。
战略定下了,如何打是关键。
完善军制后,部队的士气就始终保持在高亢的状态,大量的土地经过府衙和军务司监督后一一落实到士卒的头上,这些战士们现在是求战若渴,打赢了有地赚,残废了有人养,战死了后代又有地又有人养,以后还有前途,从此再无后顾之忧。
但士气只是组成战斗力的一部分,战术和实际的战力还需要靠实战来磨砺和提升。
汾州剿匪就是一个很好的练兵之路,正好也给新降的几千人一个期盼和榜样,看看在新民军当兵是多么爽的一件事,这样即使主将不可靠,也不用担心会出现那种封建军队常见的主将带领部队成建制叛变的事情了。
赵毅亲点了陈卓为此次剿匪的中军主将,陈卓作为自己手下从一连长一路晋升到一团长的核心人物,一直被赵毅压在后头打打顺风仗,清扫战场等事情,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功绩,在新民军中颇受些风言风语,说他拍马屁搏上位,他在承受巨大的压力时,心中早就憋着一口气想要证明自己了。
我陈卓虽然是地痞出身,但是跟着大帅以来从未停止学习好吗?
孙子兵法早就记得滚瓜烂熟了,每次战斗的笔记和总结自己做的最认真,亲手写的稿纸和图册都快一箩筐了,要知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我陈卓绝不是什么碌碌无为之辈!
赵毅对手下这些人是看在眼中的,这一回,也就给陈卓一个出头的机会。
除了陈卓作为主将之外,基本都是一等战俘为主力的谭延和许威两个团也被点出来溜溜,分别担任左军和右军,赵毅交代陈卓安排些功劳给他们转正,眼下地多人少,趁机收拢军心,等到大伙儿地多了没俘虏种地,到时候手下的将士们求战的欲望会比自己强多了,这样赵毅也省心些。
李震部则为后军,担任之前陈卓的工作,他一直以来都是作为警卫营营长,存在感不高,而且对于领兵作战方面还是有些薄弱,正好这次带出去历练一番,剩余的人马,一万战力稍弱的降兵守卫老巢,张计和刘雄两部则和赵毅在宁乡休整,等到十月后,陈卓他们也差不多回来了,就可以开始按计划攻打平阳府了。
安排完一切后的赵毅终于有了时间,把练兵的事情扔给张计和刘雄,自己则一头扎进在宁乡新成立的兵工作坊,和董政、约瑟夫等人,还有大量抽调来的匠户研究仿制和改进燧发枪的事情。
有了约瑟夫为主的传教士们的帮助,工匠们上手很快。
大明此时的金属工艺和铸造水平本来就领先世界,虽然这些工匠们都是世袭的,且铸造水平各有高低,但赵毅用后世的福特流水线生产法重新规划了作坊的生产秩序,让各自擅长的匠人做自己擅长的部件。
约瑟夫带来的燧发枪是刚刚兴起的,还没有具体的型号,但是枪管并不长,全枪只有1米的长度,赵毅对这种燧发枪有点印象,他曾参观过历史博物馆,在里面见过于这种燧发枪相似的型号,但按照导游的解说,这种早期的燧发枪很快就被替换了。
所以赵毅一步到位,凭借记忆中的图纸将一百年后欧洲战场的主流燧发枪祭出来。
这种燧发枪又被称为滑膛燧发枪,从出现到列装,流行了一百多年之久,平均的使用寿命长达五十年,结实耐用,性能可靠,有效杀伤射程超过200米,在80米内能做到穿破一层板甲的威力,缺点就是对膛线的精度和维护要求较高,每发射十几次就要清理膛线,发射五十次就要更换燧石。
实践出真知,记忆也不一定可靠,有了思路后,赵毅决定还是动动手,他领着一百多人在两天的时间中,连续赶制了十多条各种各样的滑膛枪,最终在经过仔细对比后,有一款性能中庸,但是制作简易的步枪脱颖而出。
赵毅将这个新型号命名为止戈式步枪,止戈式步枪全枪长达1.5米,在装配上刺刀后可以达到1.9米的长度,其中铁质枪管长达1.1米,口径为17到20毫米,允许留有3毫米的误差,结构简单,全枪只需要一根枪杆加锥形的推弹杆和用燧石的点火装置以及发射机构,后面的枪托部分和枪身则是木质结构,也不需要弹簧这种高难度的工艺。
发射时,取出包住火药的圆柱形纸弹壳,里面含有铅弹,咬开纸弹壳的末端,把铅弹含在嘴里,把部分火药倒入药池,合上火镰,接着把火药和子弹全部放进枪膛,把纸张揉起来作为弹塞,推上推弹杆把里面的东西压实,就可以发射了。
这一套动作下来,在早期的步兵操典里,往往需要十多个动作,极为繁琐,训练良好的士兵可以做到一分钟发射两次,后来一些有着丰富经验的士兵为了在排枪击毙的战争模式中争取胜利时间,将这一套简化的面目全非。
他们装完子弹后,把枪托往地上狠狠杵两下就代替了后面的步骤,这种装填的方式简单粗暴,可以做到一分钟四次发射,缺点就是对枪的质量要求较高。
赵毅选止戈式的原因就是因为它结实耐操作,唯一的技术难度就是雕刻膛线,但这个有了钳工工作台的帮助后,就不是难度了,事实上,以赵毅现在的知识,即使是大名鼎鼎的毛瑟步枪也能做出来,但在经过思考后还是被他淘汰了,止戈式用的的火药是简单的黄火药,子弹是便宜的铅弹,如果换成毛瑟步枪,首先就是制造铜制密封子弹的问题,这子弹在没有车工基础下,只能靠锤子敲,精度难以保证,还有火药需要大量的鸡蛋清去筛选加工,眼下山西都找不出几只鸡了,哪有鸡蛋来这样糟蹋,所以只能留待以后地盘大了,本钱雄厚了,再慢慢搞。
“董教委,以我们现在的生产速度,多久能生产两千支枪。”赵毅看着热火朝天的兵工厂询问董政道。
董政一边研究赵毅画的其它图纸,一边不假思索的回答:“差不多五个匠人一天能造一条枪,等工匠们熟悉了,兵工厂一天能造20到30条左右,除去不合格的枪,一个月大概能造五百条枪,每条枪配三百发子弹。”
赵毅点了点头,他知道人手紧张,这个一时半会儿也急不来,沉思片刻后道:
“人我会想办法再给你弄点,生产速度得提升上去,三个月后,我希望全军能有一万人能够列装新武器。”
董政点了点头,拿着图纸给赵毅问道:“大帅,我观这种枪的性能似乎更好,为何不做出来试一试?”
赵毅定睛一看,正是自己随手画的毛瑟步枪,苦笑着说:“我倒是想做,奈何养不起啊.....。”
接下来又把如何改良火药、铜制子弹的难度、枪管的气密性还有弹簧工艺等等工业概念讲了一遍,把董政听得是眼睛越来越亮,由衷佩服道:
“不想大帅竟然如此学究天人,不知大帅可否指点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