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子他们的车队离开四平城,就一路向东往白山市进发。
四平城到白山地区还是有些距离的,大概又三百多公里。
老爷子他们的车队穿过了四平东面的山地之后,一路往东都是平原。
老爷子他们想赶紧到白山,所以一路上快马加鞭的赶路,不再有什么停留。
他们途径辽源,梅河口后就径直赶往白山市。
这一天两个马车风尘仆仆的进入到长白山境内。
往东的路已经被一座大山阻隔。
他们沿着车辙印绕到西南方向开始进入白山市。
远远的他们就看见被大雪覆盖的长白山,巍峨高耸,雄伟绵长。
他们赶着马车沿着山麓往市里走。
白山城位于整个山区的腹地,这个城其实不太大,属于被群山环抱,处在一个西南东北走向的山谷中。
白山城是属于那种标准的山区小城。
老爷子他们边走边往两侧看,紧挨着山麓两侧,有很多零零散散的小木房子。
这些木头房子不是十分高大,但是造型却很简单,就好像一个一个的三脚架。
全部是支起来的,两边的斜坡特别长,底座特别低。
深山里光线暗,所以每个房子前面都挂着油灯,油灯上面用玻璃罩罩着。
远远的望去,漫山遍野的都是这种房子。
“这里的人,就都住这里啊?”一个伙计问道。
“可不是住这里么?”老爷子回道。
因为老爷子年轻时候也总来进货,所以对这一带也非常熟悉。
整个的白山城像一个扁葫芦挂在那里,两边窄中间宽。
老爷子他们的车队沿着城内的浑江一直往东北方向行进。
浑江又叫沸水,是鸭绿江在中国的最大支流,河水流动并没没有那么急,很平静。
两岸也有很多数,树上还挂着白色的树挂。
白色的树林和湛蓝的江水交相辉映。
城市的两侧分别是长白山的东坡和西坡,偶尔也能看见悬崖峭壁,流水飞瀑。
有的水流缓慢的地方已经结成冰形成了巨大的冰瀑看起来非常的壮观。
到了大概中午的时候,老爷子他们已经来到了城南的向阳村。
在这里他们到郭掌柜家。
这个郭掌柜是当地的一个山货收购商。
每次老爷子他们来进货基本上主要就是跟他联系,通过他来采购不同的药材。
向阳村位于城市的中部,紧靠东坡。
虽是城中,但是属于比较僻静的地方。
郭掌柜家是这个村里的大户人家,世居于此,时代靠山货倒卖为生,嘉靖非常富裕,属于当地颇有名望之人。
老爷子的马车队很快就到了他们家门口。
几个伙计正在打扫院子。
这个地方处在深山里,所以经常会有落叶,还有经常下雪,所以就要经常打扫。
几个伙计看到两辆马车过来,纷纷放下手上的活,出门看看。
老爷子他们下了马车,他和冯掌柜的就开始往门口里走。
“几位先生,请问你们是。。。”其中一个伙计问道。
“我们是你们家郭掌柜的朋友,找他来办点事,他在不在家啊?”老爷子说道。
“他出去一会了,应该快回来了,要不你们几位先在这等会,我也去找找他。”那个小伙子说道。
“好好,好好,我们在这等他吧!”老爷子说道。
小伙子赶紧的把几位往屋里领!
过掌柜的家那真是大啊,在这个小城里面拥有这么大的一套宅院的并不多。
他这个院子总共大概是3个院子组成
一般的四合院是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他这个院落呈双“喜”字形,分为3个大院,内套6个小院,30间房屋,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三面临街,四周是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青砖墙,大门为城门式洞式,是一座具有北方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古宅。
大院大门坐西向东,为拱形门洞,上有高大的顶楼,顶楼正中悬挂着“福禄同堂”四个大字。
黑漆大门扇上装有一对椒图兽街大铜环,并镶嵌着铜底板对联一付:“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字里行间透露着主人的希望和追求。
也许正是遵循这样的治家之道,郭掌柜家族经过连续几代人的努力,达到了后来人丁兴旺、家资万贯的辉煌。
这个大院三面临街,不与周围民居相连。
进入院大门是一条长0米笔直的石铺甬道,把三个大院分为南北两排,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坡。
西尽头处是一个祠堂,与大门遥相对应。
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阁三座。各院房顶上有走道相通,用于巡更护院,显示了中国北方封建大家庭的居住格调。
不但有整体美感,而且在局部建筑上各有特色,即使是房顶上的40余个烟囱也都各有特异。全院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堆金立粉。
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有余,上层是女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
大门坐西朝东,上有高大的顶楼,中间城门洞式的门道,大门对面是砖雕百寿图照壁。
大门以里,是一条石铺的东西走向的甬道,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墙围台,甬道尽头是祖先祠堂,与大门遥遥相对,为庙堂式结构
北面三个大院,都是芜廊出檐大门,暗棂暗柱。
这个房屋结构其实在北方也不多见,这个还是又一次郭掌柜的去了山西办事,路过祁县看见当地的大户人家的建筑基本如此。
尤其是看了乔家大院和王家大院,倍感震撼,所以回来就张罗盖了这么一座小型版的院落。
尽管是小型的,但是在这白山城内已经算是首屈一指了。
老爷子他们几个在伙计们的引领下来到了内堂。
伙计们安排几位落座,并准备了上好的茶让各位先慢慢喝着,随后跑出去去找郭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