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大早,天还没亮,朱允炆就被宫女喊起来,有宫女伺候着穿上斩衰,继续前往几筵殿吊丧。虽然朱允炆对起那么早有些怨言,但作为皇太孙,几天后的皇帝,必须起到表率作用。历朝历代均以孝治天下,若是朱允炆在这上面有了污点,这些文人们不口诛笔伐才怪。
守灵主要是子女的事,孙子辈的并不需要守灵,就算是皇太孙也不需要,所以朱允炆回宫睡觉也没人说什么。朱允炆守灵是他自己要求的,虽然与礼不合,但却体现了他的一片孝心,因此得到了宗人府的同意,在守灵三日后,终于在11日下午没坚持住晕了过去,然后就换了一个人。
也就是朱允炆换了人,先前的朱允炆素有孝顺之名,性格温和与人为善,即使吕氏多次让他回宫休息,先前的朱允炆也是不肯的。现在的朱允炆就不在乎那么多了,毕竟三日已过,朱元璋的灵魂已经回来过了,他对朱元璋的感情也是淡了许多。
在民间守灵的只有子女,但如果是皇帝驾崩,除了儿女外,大臣也需要轮流守灵。到了几筵殿,除了还有朱元璋仍未就藩的儿子和几个女儿外,还有几个守灵大臣。
朱允炆还没到门口的时候就已经有人通知了这些守灵的人,因此在朱允炆到达几筵殿的时候,所有人跪在两边,已经开始嚎啕大哭。
还没到几筵殿的时候朱允炆也没什么感觉,在听到了哭声以后,朱允炆却感觉胸口发堵,嘴唇蠕动几下,两行眼泪就下来了。不知道是原来朱允炆的灵魂在起作用还是气氛的影响,或者是对一代大帝逝去的缅怀?
朱允炆叩拜在朱元璋的梓宫前面,也不抬头,只是无声的哭泣。待眼泪稍干,朱允炆这才站起身来,一一向他的皇叔和皇姑行礼。
如今还在应天府未就藩的还有六位,今天都在,都是洪武二十四年封的王,有韩献王朱松、沈简王朱模、安惠王朱楹、唐定王朱桱、郢晋王朱栋和伊厉王朱彛。他的皇姑们现在并不都在这,朱元璋十六个女儿,如今还有十一个,现在在这的有长女临安公主,二女宁国公主,朱元璋最疼爱宁国公主的丈夫梅殷,因此这几天梅殷驸马也在这,六女怀庆公主,十一女南康公主和十四女含山公主。
朱允炆对他的这些皇叔皇姑们并不熟悉,人多了感情就淡了,更别说是在皇家。他的皇叔皇姑们如何看待他他也不知道。不过前世怀庆公主的丈夫在朱棣造反时曾向朱棣泄密,虽然不知道怀庆公主清不清楚,但可以看出他的这些长辈们肯定有人不希望他登上皇位,即使他们也没有希望。
行礼之后,朱允炆就跪在了旁边,同时对旁边的小太监说:“今日我有要紧事宣布,等诸位公主和朝中大臣祭奠完出门后,你告诉他们先不要走,现在你去门外等着吧。”
小太监答应下来,朱允炆就继续跪着。不一会,就陆陆续续的有大臣前来吊唁,趁此机会朱允炆也熟悉一下官员的名字,将名字和模样对应起来,虽然有很多人他认识,但也有很多人不认识。而在这个场合,应天府大大小小的官几乎都会来。所以朱允炆要宣布允许藩王来应天府祭奠朱元璋,还真是个好机会。
上午的祭奠很快就结束了,夏天天亮的早,大臣们来的也都很早。毕竟晚上还有一波,如果上午来的晚,下午还要继续,这一天就不用干事了。偌大的大明还需要靠他们维持呢,所以大臣们很自觉的早来早走。不过今天因为得到了小太监的通知,三三两两的聚集在几筵殿外窃窃自语,都在纳闷皇太子究竟要宣布什么事情。
等到大概七点钟,小太监过来告诉朱允炆说该来的大臣都已经来了,现在都在外面等候。
朱允炆点了点头,对皇叔皇姑们说:“各位皇叔皇姑,现在我有件事要跟大家宣布,你们也一起出来听一下吧。”说着朱允炆就朝门外走去。
站在几筵殿门口,看着下面站着的群臣,朱允炆心潮澎湃,突然有点理解了唐太宗说那句“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时是什么心情。此情此景虽然与唐太宗不相同,但朱允炆还是豪情迸发,只想吟诗一首,不对,是抄诗一首,要不是情景不对,他可能就读出来了。
朱允炆收了收心思,看向群臣,此刻群臣也看着他,有原来的朱允炆打基础,他自然不会紧张。
清了清嗓子,朱允文开口说道:“太祖以聪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十五载而成帝业。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以后所未有也。惩元政废弛,治尚严峻。而能礼致耆儒,考礼定乐,昭揭经义,尊崇正学,加恩胜国,澄清吏治,修人纪,崇凤都,正后宫名义,内治肃清,禁宦竖不得干政,五府六部官职相维,置卫屯田,兵食俱足。武定祸乱,文致太平,太祖实身兼之。”
听了这些话,皇室子弟和朝中大臣都愣了,没想到皇太孙年纪轻轻,能说出如此有文采高大上的话来。朱允炆看了他们的样子,就知道他们难以置信,心里不由得有些尴尬,这是《明史中对朱元璋的评价,他只不过是抄了一下。接下来他真正要说的话,可就跟文才没有半毛钱关系了。
朱允炆继续说:“皇爷爷大行前叮嘱说七天以后就下葬,并不许就藩的藩王来应天府,然我朝以孝治天下。民间父亲去世,儿子犹要守灵祭奠一直到下葬之日。况且在外百官也要遣官来祭,唯独不允许我的皇叔们回来,岂有此理?因此,我想让葬礼延长至七七四十九天,在外诸藩王均回应天府祭奠,如何?”
下面的诸位被朱允炆前后文明显不搭的风格震了两震,又听到如此重大的消息,一时间竟没有人说话。
一些很快反应过来的大臣在心里嘀咕:“先皇为什么不让王爷们回京你自己不清楚吗,还不是为了你,现在你要让王爷们回来,自己的皇位受到威胁可别后悔。”
安静了大概有十来分钟,礼部尚书郑沂首先开口,然而却不是回答朱允炆的问题,而是跪下说道:“恳请皇太孙殿下登基。”
此话一出,群臣差点就炸了。当然,他们不是争论朱允炆应不应该登记的问题,而是登基被郑沂这个老贼抢先的问题。
“老贼!老贼!”无数人心中暗骂他,同时在心里暗暗叹息,恨不得给自己两巴掌,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虽然说六部尚书和宗人府已经定下来朱允炆明日登基,但总要有个带头的,从龙之功,从龙之功啊!
有了郑沂带头,大臣们呼啦啦跪倒一片,“恳请皇太孙殿下登基,护我大明江山!”前面的还好理解,后面那句话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喊那么整齐的。
“诸位请起。”朱允炆连忙把他们喊起来,“我们现在是在讨论请藩王回京的问题,怎么说到登基上面去了。”
“殿下,先皇规定,诸王回京必须首先要面见皇帝。国不可一日无君啊殿下。”郑沂不愧是礼部尚书,各种礼仪制度张嘴就来。
诸大臣看着郑沂在朱允文前面表现,恨的咬牙切齿,机会全让这个老贼抢去了。
“这。。。”朱允炆犹豫了一下,仍然没有说肯定的话。
现在大臣们算是看出来了,朱允炆这是在演戏呢,谁在登基之前不都是退让三次的?
郑沂又说道:“殿下,藩王入京必须要由皇帝本人发出诏令,您一日不登基,诏令一日不能发出。”
“这该死的郑沂。”朱允炆也在心里暗骂,“说出的理由我完全不能拒绝好吗?还得拒绝一次呢。”虽然这样想,朱允炆还是面带微笑,对诸大臣说:“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恳请皇太孙殿下登基。”这一次,不止大臣和皇室子弟,连护卫、太监和宫女都跪下来了。朱允炆眼前黑压压一片。因为是葬礼期间,全都穿的素服、乌纱帽、黑角带,简直是太有肃杀之气了,直接把朱允炆吓了一跳。
他连忙说道:“我答应了,你们赶紧起来吧。”
“是!”
“太祖皇帝葬礼期间不宜铺张,登基仪式一切从简。”朱允炆又对礼部尚书郑沂和宗人府宗人令马备说道。
“还有,给各藩王的诏令今日就要起草出来给我审阅,然后快马加鞭送到各藩国。此事由殿阁大学士负责。”
“是!”几位大学士,相互看了一眼,有些兴奋,这是要受到重用了?
朱允炆见事情已经解决,便道:“你们退下吧。”
。。。。。。
这些殿阁大学士的积极性也是高,在散去以后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朱允炆才刚吃完饭而已,他们就兴致冲冲的拿着草稿来找朱允炆了,看来平时他们也是闲得慌。
朱允炆一边看诏令,一边问:“你们都叫什么名字。”
“回殿下,臣崔单,洪武二十一年进士”
“臣段福均,洪武二十四年进士”
“臣范湖,洪武二十四年进士”
“臣古华,洪武十七年进士。”
朱允炆微微点头,又问道:“古学士是洪武十七年进士,如今十四年已过,只做到殿阁大学士吗?”
古华苦笑一声,对朱允炆说道:“殿下有所不知,我本是洪武十七年二甲进士出身,因得罪了周德兴的儿子周冀,被迫辞官回家。洪武二十五年周德兴和周冀夫子被先皇诛杀后,才复被启用,洪武二十九年被任命为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
“原来如此。”朱允炆发现身在历史中比读历史书有趣多了,后世可能永远不知道这件事情,史书也不会记载。也许古华自己的著作中可能会提到,却不一定会流传下去。
“诏令没有问题。你们把诏令多写几份,送到各藩王手中吧。”
“是。臣等告退。”
朱允炆已经调整状态,准备进入到皇帝这个角色中来了,虽然以后面临的挑战会很多,但一想到明天就是登基大典,朱允炆心中就一阵激动:“大明,是我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