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 登极仪(1 / 1)豆芽孢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帝的登基仪式在《明史中称之为登极仪,仪式繁荣复杂,比之皇帝的葬礼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代新人换旧人,新皇肯定比先皇更吃香,更引人注目。

朱允炆在晚上把《明史·志·礼七大致看了一下,其中没有建文帝的登基仪式,也没说什么原因。明成祖的也没有,他是因为即位仓促。但后来的明朝皇帝的登基仪式和朱元璋的差不多,只是有些地方微调了一下。因此朱允炆的登基仪式大概也是跟朱元璋一样的。

登基仪式在朱元璋死后就开始准备了,毕竟朱元璋遗诏说七日后就下葬,朱允炆肯定不能在朱元璋下葬后很久才登基的。国不可一日无君,这句话可不是说说而已,在这皇权至上的年代,皇帝就是天,天塌了赶紧换新天,一直黑下去算怎么回事,泱泱大国不能让周围的撮尔小邦笑话。

七天的时间准备登极仪可真是紧张得不得了,在朱允炆看不见的地方,每天有很多人连轴转。虽然从古至今登基仪式还没出过什么岔子,但这种事情上各自为政显然不是最有效率的方法,像后世那样,有什么重大事件,成立一个专门的委员会来负责,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调动人力物力,出了事也能找到具体负责人。但现在说什么也没用,谁让朱允炆穿越的晚了呢。

。。。。。。

第二天。

即使朱允炆对登极仪的繁琐有所认知,还是被礼仪的繁重给累个半死。

首先要沐浴,把自己洗的白白净净的,然后穿上皇帝专用的礼服,皇帝登基时穿的衣服叫“冕服”,这套衣服包含多少部件呢?从上到下一共12件。听起来不多,但要一件一件将其穿戴到身上,复杂程度简直就不用提了,这种衣服一个人是绝对穿不好的。给朱允炆穿衣服的宫女就有四位,就这样仍然折腾了半个时辰,才让冕服服服帖帖的穿在了朱允炆的身上。

出太孙宫,左右两边有侍卫列队等候。朱允炆首先要去南郊告祀天地。南郊是指都城南边的圜丘,在京城东南正阳门外,皇帝祭天的地方。从太孙宫到南郊要走半个时辰,可能还要多,因为队伍走的速度要比正常人走路慢。

“我还没吃完呢,今天还能吃上饭吗。”朱允炆暗道,“要是有个手机该多好,就算不能看,也还能记步数。”祭天的时辰是日出前七刻。也就是说,朱允炆要在出太阳前一个半小时到达南郊。夏天天亮的又早。所以朱允炆几点起的他自己也不知道。还好现在没什么夜生活晚上睡觉睡得早,不然得困死。

等到了南郊,时辰还没到,四部尚书已经率领百官在那等着了,兵部尚书已经五年不设了,吏部尚书在洪武三十年茹瑺离职以后就没设。周围经过了一番精心布置,周围插满了亮黄色和大红色相间的旗帜,圜丘上早已经布置好了几案。朱允炆也不知道要干什么,有礼部官员在旁边跟着,一边走一边跟朱允炆说祭天时需要做的事和需要注意的事项。祭天时所有的物件都是精心准备的,比如说牲畜还需要派亲王去查看,米被称为神米,力求每一粒都长得一样,还有音乐以及祝文等,都有确切的规定。

时辰一到,朱允炆从左门进入圜丘坛,至中层平台拜位。此时燔柴炉,迎帝神,乐奏始平之章。皇帝至上层皇天上帝神牌主位前跪拜,上香,然后到列祖列宗配位前上香,叩拜。回拜位,对诸神行三跪九拜礼。

奠玉帛:皇帝到主位、配位前奠玉帛,乐奏景平之章,回拜位。

进俎:皇帝到主位、配位前进俎,乐奏咸平之章,回拜位。

。。。。。。

望燎:皇帝观看焚烧祭品,奏佑平之章,祭天大典结束。

这一套程序下来,朱允炆已经快要死了,但是,最重要的一步还没有进行——那就是正式登基。

皇帝祭天的时候百官是没什么事的,坐在下面吃瓜嗑瓜子就行,不对,是把头深深的磕在地上就行,但在朱允炆从圜丘上下来以后,百官的任务就来了,那就是把朱允炆抱上金椅。是的,你没有听错。朱允炆下来后,以四部尚书为首的官员一拥而上,把朱允炆抱上了位于圜丘东边的坐北朝南的金椅。这代表什么呢,这代表朱允炆的皇位是被人拥戴上去的,就跟百官三次劝进的意思是一样的。

大夏天的,穿的又薄,一群人围着朱允炆,直接把他热出了一身汗。。。。

朱允炆坐上椅子后,六部尚书继续率领百官以及都民耆老,也就是应天府内有威望的乡绅,一起跳舞庆祝,称之为拜贺舞蹈。那场面,简直是群魔乱舞,比一群大老爷们抱一个大老爷们还辣眼睛。朱允炆看到这一幕差点笑喷了,只能用力地捂着自己的嘴巴不让自己笑出声来,也不能让他们看见自己竟然笑了。

“不行了,忍不住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朱允炆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肯定忍不住。

待他们舞尽兴了,又跪拜下去,高呼三次“万岁”。

在南郊的事算是完成了,然后由仪仗队在前面领路,众人回宫做在宫中该做的事情。

回宫的路上仪仗队也是威风面,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在《大明会典是这么说的:“列旗仗于奉天门外之东西。龙旗十二、分左右、用甲士十二人。北斗旗一、纛一居前、豹尾一居后、俱用甲士三人。虎豹各二。驯象六。分左右。左右布旗六十四。门旗、日旗、月旗、青龙白虎旗、风云雷雨江河淮济旗、天马天禄白泽朱雀玄武等旗、木火土金水五星、五岳旗、熊旗、鸾旗、及二十宿旗、各六行。每旗用甲士五人。一人执旗。四人执弓弩。设五辂于奉天门外。玉辂居中。左金辂。次革辂。右象辂。次木辂。俱并列丹墀左右。布黄麾仗、黄盖、华盖、曲盖、紫方伞、红方伞、雉扇、朱团扇、羽葆幢、豹尾龙头竿、信幡、传教幡、告止幡、绛引幡、戟氅、戈氅、仪锽氅等各三行。”

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对仪仗队的描述真的无法用寻常语言来形容。

好了,接下来该进奉天殿完成最后的步骤了。首先是仪仗队外门外列队站好。然后按照品级的大小,从午门外往里走,官小的肯定站在后面,官大的往前走站在自己该站的位置上。这只是外围官员。四部尚书率领的文武官要进入奉天殿以后再依次入各就位。

最后进来的当然就是朱允炆了,这时候就只有朱允炆还没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去了,在朱允炆从午门往奉天殿御座上走的时候,音乐再起。其实音乐从头到尾就没听过,只不过朱允炆走这一段路所用的音乐是最震撼人心的,也是最复杂的。

朱允炆一边走着,一边看着高处的御座。他知道从今天起有些事情就不一样了,他就是大明的天,大明这艘大船要驶向哪里去,将会由他决定。

朱允炆走了上去,转过身来,缓缓落座,扫了一眼底下的文武大臣。然后音乐停止。文武百官继续向新皇朱允炆跪拜。

等百官平身。捧表官捧着即位诏书跪着挪向几案前,受表官执笏hù跪在几案东边。然后捧表官把诏书给受表官,受表官把诏书放在几案上,宣表官拿着诏书走向大殿西边,把诏书交给展表官,展表官负责把诏书打开,由宣表官宣读。然后宣表官再把诏书收起来放回几案上。

而即位诏书的内容,首先是对明太祖朱元璋歌功颂德,表示自己对继承皇位的诚惶诚恐,再表一下决心,以后要做个好皇帝,最后说明定年号为“乾圣”,从明年起开始实施。本来大臣们给朱允文展示的几个年号里没有乾圣,是朱允炆自己选的,没错,就是要这么霸气。明太祖定“洪武”,前世的朱允炆却想“建文”。虽然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但“文”建好了,再想“洪武”可就难了,所以朱允炆舍弃了大臣们提的几个年号,果断选择“乾圣”。

到这里,一套仪式差不多就要完成。宣表官把诏书放回几案后,奉天殿迎来最后的高***拉弹唱,百官齐呼万岁,外面还有仪仗队也跟着大喊。最后的四拜结束,表明对皇帝的恭贺结束。

可以看出整套仪式基本上不需要朱允炆说什么话,他所要做的也就是在祭天时烧烧香,烧烧纸,其他的事全都由官员包办了。看起来这样也挺好,但朱允炆想到的却是皇权究竟是不是在他手中。虽然文武百官都民耆老拜的是他朱允炆,但朱允炆确实一句话都没讲啊。百官的意思是不是说要把他这个皇帝像供佛一样供起来呢?所谓“垂拱而治”,说的就是皇帝啥也不干,事情全都交给官员来干。事情当然应该交给官员来做,但怎么做,做成什么样子确实应该皇帝规定的。

是的,朱允炆的登基仪式到这里就结束了,朱允炆也快要被累死了。当然还剩一点小尾巴,那就是册立皇太后、皇后和皇太子,所谓册立,就是派遣官员去东宫和太孙宫给个通知,说明以后吕氏就是大明的皇太后,马氏就是大明的皇后。至于皇太子,朱允炆还不想现在立,朱文奎才三岁,说句不好听的话,以后能不能成长起来还不一定呢。而且朱允炆还想改革一下皇帝的继承制度,他自己也还年轻,所以立太子这事放在以后再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