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生气没有用,杀掉郭待封也没有用,如果有用的话,不用别,他自己就会冲上去拧下郭待封的脑袋。
生气是没有用的,还是想想怎么来怎么办吧?
直接撤军?不可能。
吐蕃很快就会来,此刻撤军,到时候被吐蕃围住,那可真的就是全军覆没了。
现在还可以据险而守,离开了大非川,连个防守的地方都没有,只有挨打的命。
可是打也是打不赢的,没有了粮草,大军也折损了一半,不管是人力还是后勤,都和吐蕃无法相比,怎么可能赢。
而是就算回去了,怎么向陛下交代?自己的大军死伤一半,连人家吐蕃的皮毛都没山,简直有损大唐国威。
不管怎么,都必须再打一仗,把吐蕃打疼,让它知道大唐的能力,不敢瞧不起,这样才有本钱回军。
薛仁贵已经笃定,赢是赢不了了,想到全身而退,只能和吐蕃谈牛
他已经想好,自己的罪名是跑不了了,等回到长安,因为作战不利,他一定会被皇帝问罪。
可是他不能害了几万大军,剩下的这些人他必须带回去,这次死的人已经够多了。他必须为剩下的人寻找一条活路。
薛仁贵躺在干草之上,看着满星斗,哀叹不已。一年前他还是战无不胜的名将,今,他已经成为了一个有损大唐国威的败将。
世事沧桑,变化的如此之快啊。
他当然可以这是因为郭待封的原因,不然他怎么可能失败。可是已经失败了,了又有什么用?不管怎么,他是大总管,终归难逃其咎。
几个将领声泪俱下,不杀郭待封实在不过去,如果不是他,大军怎么可能败的如此之惨?如果郭待封听从大总管的计划,现在失败的,就是吐蕃了。
大军千里迢迢的过来征讨,结果第一仗就遭到了如此失败,实在是奇耻大辱。
薛仁贵长叹一声,郭待封的生死还是交给陛下吧,他是陛下亲封的副总管,自己就这么杀了他,不管怎么都不合适。
自己的一世英名,被郭待封彻底给毁了。
四下无人,薛仁贵回想着自己这一生,轰轰烈烈,每都在战斗。为了家族的荣誉,为了大唐的稳固,他带领大军东征西讨。赢得了无数美名,获得了高官厚禄,他以为他的一生会辉煌无比,会一路平坦。即使在这次从长安出发之时,他也觉得自己势在必得,起码不会输,最差也是打个平手。
可是世事无常啊,他的计划不错,将士也用命,可是郭待封这个意外因素让他所有的计划都泡汤。从胜负的五五之数,变成了现在的死局。
没有人理解他心中的愤怒。
一想起回到长安就要面对无数的指责薛仁贵就烦闷不已。
饶大脑总是容易遗忘,当你做错一件事的时候,你以往所有的辉煌都会被否定和遗忘。愤怒的人会把你吞噬,仿佛你就是那个千古罪人,那个必须下十八层地狱的人,那个永远不能被原谅的人。
一只乌鸦被惊起,发出一声惊恐的惨叫扑棱几下消失在黑暗郑
薛仁贵立刻惊起,注视着远处山下的蒙蒙浓雾。
两个副将跑过来,声的向薛仁贵禀报,大总管,有大军来了。
已经能隐隐的听到马蹄声,黑夜来袭,看来吐蕃这次势在必得啊。薛仁贵拧着眉头,显然有些意外。
吐蕃不善夜战,这次居然破例了。大非川易守难攻,没有几倍的兵力根本就打不下来。
不过吐蕃选择夜晚看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薛仁贵从这里看出来,吐蕃并不是很多人想的那样,只是一群野蛮人,相反,他们当中也有很多杰出人才。
选择夜战,就已经足够明,吐蕃的大军里,有牛人。
如果是白进攻大非川,那么唐军已经休整,不管是士气还是体力,都得到了很好的恢复,这对吐蕃来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所以在发现自己的大军驻扎在大非川之后,就立刻带着大军前来,正是要用精锐之师来攻击疲惫之军。
这是其一。
其二,唐军虽然粮草被烧毁大半,但是武器器械依然完好无损。而且前期唐军就在大非川进行了一部分的防御措施修缮,退回这里后又再次进行加固,所以攻打起来会异常的困难。
而利用夜色的保护,一方面唐军摸不清虚实,不会冒然出动,只能被动防御。另一方面,大军虚张声势,可以最大程度的消耗唐军的箭矢和滚木以及碎石。
等到唐军箭矢消耗没了,再进行攻城,就会顺利的多。
为了取得这次战争的胜利,吐蕃这次带来了大军四十万,倾巢出动。
这是吐蕃的全部军事力量,是薛仁贵的差不多四倍。
不论是人数、士气,还是粮草和武器,都全面占有优势。
但是吐蕃依然很谨慎,没有因为人多势众兵多将广而粗心。
这让薛仁贵十分头疼。
夜晚进攻,薛仁贵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吐蕃大军的人数,不知道从哪里进攻,不知道敌人会攻到哪里。
那进攻乌海城的便利气,现在轮到吐蕃使用了。薛仁贵完全没有好办法,看不见敌人是最可怕的,你不知道箭矢该射向哪里,不知道敌人会从哪里攻上来,不知道敌人有多少,不知道有多少骑兵,多少步兵。连敌人射过来的箭矢都看不到。
无奈之下,薛仁贵只能让茹燃篝火扔到山脚,在吐蕃骑兵冲到之时能大概的看到人。
自己的大营不敢点火把,否则就会成为最清晰的攻击目标。
对薛仁贵来,唯一的好消息,就是自己看不到他们,他们也看不到自己。双方都是两眼一抹黑。
现在薛仁贵最担心的,就是军心。
大军被打的不成样子,从大唐立国到现在,从来没经历过这样的失败。这让整个大军都弥漫着一种自我否定的情绪,觉得自己根本就打不过吐蕃,和原来想象的完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