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五章 河沟捉鱼去(1 / 1)北极什么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们村前有条小河,大人们习惯称之为“河沟”,在我三四岁的时候它还是很浅、很窄的,但它向东一直流到县城。据说它在西边的几十公里之外与一条很大的河交汇,而在交汇点的不远处有一个大闸,每年春末夏初都会开闸放水,其他时候即使开闸也没有水。这条河沟还与村东、村北的小河沟相通,而村东的河沟一直向北又连接了我们行政村的另外两个自然村。

政府每隔几年就会组织村民挖河,在我上初中之前,我记得挖了两次。最近的挖河是在去年的春天,春天不冷不热,河水濒临干涸,是挖河的最好时机。镇上给沿着河的所有村都划分了任务,一个村一段,本村的河段任务都划到了外村,领了任务后,村小组组长召集大家开会,要求凡是有地的家庭都必须要派出一个成年人参与挖河,如果不去可以按照种地的亩数交钱,也可以自己出钱雇人替你去,但有一些例外,比如七十岁以上的独居老人、参军家庭都会免除任务。河段已分、人数已定,村民们天不亮就吃早饭,准备好干粮。干粮也很简单,有的是炒面粉、有的是馒头、有的是花卷,有的为了体力充沛还准备了煮鸡蛋,但基本都会带上水瓶,组长一喊“集合”,大家穿上胶鞋,推着自行车,带着铁锹,如果没有自行车只能去借或者搭趁别人的自行车,他们走到村中间,组长依照名单查看人数,如果有人没到,组长就直接到家里去找。村民们有男人、有女人还有老人,那个时候男人偏多一点,毕竟在那个年代很多男人还是无事可干,即使做点小生意的也会参与挖河,因为交的钱肯定要比挣得钱多。集合完毕,人已到齐,这只队伍就出发了。我们村的、其他村的,男的、女的、年老的、年轻的,河段近的、河段远的,都是同样的装扮,都是同样的工具,整个路上络绎不绝。到了地方,组长交待挖河标准、分配任务,最有力气的男人在河底、上了年纪的男人在河坡、女人在河岸,河底挖深了,往河坡挖,河坡挖完了,往河岸挖。这项工程大约需要五天,五天之后,镇里派人沿着河堤检查,没有达到标准的还要返工。工程结束了,这条小河就深了、宽了,河堤也变高了。

每年小麦灌浆期,上游都会开闸放水,但实际上这条河每隔一段就会有一个小闸门,我们村东南边也有一个,干旱的年景,上游有的闸门会关闭或者开得小一点,而我们村的小闸门也是这样做。记得有一年实在很干旱,我们村干部就去上游的村交涉,要求他们把闸门开大一点,而下游的村庄也会到我们村交涉,这种交涉甚至会演变成语言冲突。还记得有一次,天气干旱,下游的村民在没有放水之前就把我们村的闸门烧了,那个木制的闸门就一直漏了个大窟窿,直到二零一零年左右才修复。

这条河留给我的印象就是玩,并没有引水灌溉的作用,因为那个时候农村鲜有灌溉设备,再后来有了灌溉设备,但这条河已经没水了。

夏季到来,小河两侧长满了草、芦苇,如果夕阳西下,再有一叶扁舟,就颇具有诗情画意了。但是,我们不会,刚刚填饱肚子,没有那种雅兴。放学的时候喜欢在河坡里寻找茅根草,这种天然食材别有一番风味,在河水里洗一洗,而后嚼一嚼,甜丝丝的。有时也会挖一些喇叭花、野菊花移到自家院子里种上,尽管过不了几天它们就会枯萎,但依然挡不住我们对这些植物的喜爱。

但更有乐趣的事情便是捉鱼和洗澡,这些活动,无论大人还是小孩似乎都喜欢。鲫鱼鲢鱼泥鳅黄鳝最常见,我到现在也想不明白那个时候、那条小河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鱼,我们根本不需要渔网,用手抓就可以抓到,豆腐杨曾经用竹篮子从水里过了一下就可以捉到好几条鲫鱼。张大成的父亲鞋匠张善于捉黄鳝,鞋匠张说黄鳝全身都是宝,黄鳝肉很香,营养丰富,一条黄鳝能炖半锅汤。杀黄鳝时要把血抹在纸上,然后晒干,这些带有黄鳝血的纸具有止血作用,如果干活时不小心扎破了手,用这样的纸贴一下,很快就康复了。有时候,我们去张大成家里玩,看到院子里晾晒了很多带血的纸,感觉十分恐怖。

除了捉鱼之外,就是洗澡,男人们和小孩们倒是无所谓,只要感觉热,就下河洗澡,游泳技术好一点的就到水深的地方去,不会游泳的就在河边洗洗。而天黑得时候,有很多女人在河里洗澡,这时候,男人即使下河也会离她们远一些。有时会开玩笑,男人向女人喊道“小心蚂蟥”“小心黄鳝”等等之类的话吓唬那些女人们。天热的时候,洗澡确实方便得多,一旦天气稍微转凉,想再洗澡就需要到镇上那个唯一的澡堂子了。

秋天,河水退去的时候,留下很多淤泥,这正是捉泥鳅的最佳时机。我们穿着短裤,下到河底,摸不了几下就能摸到一条泥鳅,但这泥鳅极其滑,用手根本就抓不到,抓的越紧,越抓不住,只能用双手捧住或者捂住,然后再放到竹篮里。樊鹏程最喜欢捉泥鳅,但是技术却不怎么高,一上午全身都是臭臭的,也就抓三五条,但悲剧却发生了,他的脚被碎玻璃瓶划了很长一道口子,哭得都站不住了,豆腐杨把他抱起来,抬起脚的那瞬间,鲜血殷红了一片淤泥,豆腐杨把他赶快背回家,用清水把那只脚冲干净,只见那道伤痕很深,脚的外侧能看到骨头,豆腐杨吩咐我去张大成家取一些黄鳝血纸,这只脚一个月都没好。这件小事,也没有挡住大家对泥鳅的热情,他们开始穿上鞋下河,或许对他们而言,泥鳅的美味实在难以抵挡。

无论洗澡还是捉鱼,几乎没有樊小义的事,在他六岁那一年,下河洗澡,差一点被淹死,幸亏被鞋匠张所救。刘桂芝知道了此事,一方面对鞋匠张表示感谢,另一方面把樊小义打得死去活来,所以樊小义不会游泳,也不去河里洗澡,更不去捉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