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节 初入朝堂(10)(1 / 1)跳动的蛤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面圣的过程很简单,一个正受器重的王安石,一个冉冉新星古瑞,两个人请求的事情,赵顼甚至连想都没有想就答应了。

在朝堂之上讨论时,因为苏颂、宋敏求的事情起到了一些震慑作用,炽手可热古瑞虽然与新党走的近,但毕竟没有直接和旧党的人结仇,所以反对的声音虽然有,但并不高,任命很快就通过了。皇帝加封古瑞为提举兵器事,统领冶铁、兵器之职。

得知这个消息最开心的是王堇,她原本想找古瑞庆祝,但古瑞却已经到书院去了。

科学书院的山长室。

古瑞派人请苏轼过来。

苏轼刚一到,古瑞便问道:“苏公,你上次说有大臣要弹劾李定李资深的情况怎么样了?”

苏轼愣了一下,问道:“难道吉丰想为他说情?你当初可是答应过‘以是非曲直为界谏言,而不以亲疏远近行事’,现在不会因为李定是变法派的人就要忘记当初的承诺了吧?”

古瑞见苏轼着急,忙道:“苏公想到哪里去了?似李定那种奸诈小人,我怎么会为他求情。”

苏轼松了口气,道:“弹劾不顺,折子被王安石和陛下压下了。”

古瑞道:“满朝都知道李定此人品行不端,难道就不能找出有力的证据来弹劾他,让他滚出朝堂?”

苏轼无奈道:“哪里去找实证?”

古瑞想了想,道:“当然是从他做官的地方,比如秀州,或者他出生的地方,比如扬州。”

苏轼喜道:“对呀,我怎么没有想到!我正有好友在秀州,请他们调查一下。”

古瑞又道:“等有了实证,还不能由一般的人来弹劾,需找陛下信得过的谏官。”

苏轼道:“若真能得实证,我亲自去找御史陈荐,请他出面上书弹劾李定。陈荐是刚直之人,一直得陛下信任。”

古瑞点头,又道:“宋敏求和苏颂肯定也愿意为这事儿出力,苏公可以再去找下他们,说不定他们能提供些线索或证据。”

苏轼道:“吉丰所言极是。”他兴冲冲地转身正要走,又疑惑地回过头来,看着古瑞道:“吉丰今日有些奇怪,竟然主动参与弹劾李定。要知道李定可是王安石面前的红人,而吉丰是朝廷公认的新党一派,你这么做于理不合呀。”

古瑞笑道:“都说苏公是旧党中坚,我还是不是与苏公引为知己,还时常把酒言欢,这奇不奇怪?我们都是讲‘是非曲直’,而不顾‘亲疏远近’的嘛。李定本来就声名狼藉,我要参与弹劾他有何不可?”

苏轼大笑道:“吉丰高节!”

古瑞心中暗道:“高不高节不知道,反正李定这厮竟然刚来就告我黑状,肯定留不得!”

送走苏轼,古瑞又遣人去找沈括。

沈括刚刚才讲完课出来,手上的粉笔灰都还没有擦完。他见古瑞道:“吉丰不来找我,我都打算来找吉丰了。”

古瑞问道:“沈教授找我有事?”

沈括道:“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事。陛下不是刚刚加封吉丰为提举兵器事么,一来要表示恭喜,二来我有个想法,书院的科学科大部分还是太停留于纸面了,我想既然冶铁和胄案现在都归吉丰管,是不是可以带着学生们去真实的冶铁部、兵器制作部等地方看一看,开开眼界。”

古瑞道:“这是好事。我来安排,只要不是机密的场所我们都带着学生去看。”

沈括道:“那我的事情就说完了。吉丰你找我何事?”

古瑞道:“朝廷要成立一个兵器研制部,我想暂时就设置在科学书院里面,专门辟出两处房屋来作为办公和研究之用。我想请沈教授兼管研制部,不知道行不行?”

沈括立即答应道:“没问题。”

古瑞又道:“仅沈教授和我在此,我便实话实说。我之所以急着请求陛下让我管理冶铁和胄案,又要设置兵器研制部,实际是有私心的。”

沈括不知道古瑞为何给他讲这些,一时没反应过来。

古瑞继续道:“我一直担心过了第一年没有学生选科学科。因为毕竟科举取仕是考文经科,学科学科显得没有前途。所以我不惜得罪许多人,着急地将冶铁和胄案抢到手中,又设兵器研制院,实际是想给学科学科的学生们一个保障,只要认认真真学习能正常结业的科学科学生,我保证全部给他们在胄案或者兵器研制部谋事。虽然不能做官,只能做吏,但我会想办法提升大家的待遇,也不失为一条好的出路。这层意思你可以私底下给科学科的教授们传达,也可以给有志于科学科的学生讲,但最好不要外传,不然可能会惹麻烦。等以后科学事业真正推动起来,我相信到处都会需求科学科的学生,那时就不愁了。紧要的是眼下,刚刚发展起来的科学事业不能在我们这里断了。”

古瑞说完,沈括竟然双眼通红,哽咽道:“吉丰高节,与我等天壤之别!”

古瑞道:“哪里。各位科学科的教授们为了科学科的发展也都尽心尽力,不仅有繁重的授课任务,还要续编教材和纠正教材中的谬误,都是忙得不可开交。”

沈括道:“我们做的这些与吉丰做的相比根本啥都不算。”

不久,王安石正式拜同平章事。

新党欢庆。

古瑞第一时间到王宅表示祝贺。但他除了表示祝贺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他对王安石道:“王公,我素闻新官上任三把火,今王公新升官职,不论是陛下还是百姓都等着王公为天下谋更大的福利。我建议王公尽快推出新的举措来,我也有一条建议想请王公参考。”

王安石笑道:“吉丰有何建议?”

古瑞道:“我听闻天下之吏,所做颇多所得甚少,生活困苦。致使许多吏压迫剥削人民。诚然他们这样做很恶劣,但想想也情有可原。所以我想王公不如奏请陛下增加吏的的俸禄,这样不仅可以让大家感受到官家和王公的体恤,更加尽力地推行新法,也能保证百姓少受压迫盘剥,一举多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