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历的四月,正是春夏交替的季节。出门的如丝细雨,下了一整天依然没有停歇,在公社教委开了一天会的老穆冒雨急冲冲地走在回家的路。至于会讲了些什么,他都记在了揣在怀里的那本“小笔记”,让他说可能说不半句了,现在脑海中留下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教委任主任最后提到的:“今年我县重点中学——谷城一中开设的初中部将招录100名优秀小学毕业生,各学校可以组织优秀的学生参加考试,具体报考时间另行通知。”
这消息对于老穆来说,是个着实振奋的消息,春节后的每次会议间休,老穆都与那些开会的老师们讨论,哪个中学教学质量高,哪个中学的师资配备好,在他的心目中,为即将毕业的儿子选择一所好的学校比“久旱逢甘霖”还重要三分。
“谷城一中,那是当年自己高中的学校,学校的环境与师资不仅没的说,而且还是地区的重点中学,那里开招初中部,这为儿子提供了一次绝佳的机会,为儿子选择这所学校,全是造化啊!”老穆这样想着,脚步显得更加快了些。“可招考不同于推荐,招考是要凭成绩的,儿子的成绩虽然在全公社能排名次,但那是全县几十万人口优中选优,更何况还将有临近县里的小学毕业生参加考试,能不能考中还是个未知数。”老穆盘算的同时,不由得在自己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号。
刚迈进家门的老穆,顾不得擦掉头的雨水,便一屁股坐在屋内写字的儿子旁边。
“今天做了哪些?我给你检查一下。”老穆接过妻子递过来的毛巾,将雨水打湿的头发擦了擦,便仔细看起儿子的作业来。
四月过后,天气转热起来,正是耕种大好时机,处在北温带的小王庄自然免不了要忙碌一阵子。当下村里人的积极性很是高涨,每天早早起床,下地耕作农忙。
为方便自己下地干活,秀花提前几天就将小儿子穆宝送到了娘家,让自己的母亲看管。今天好容易盼个星期天,老穆本可以去帮老婆做农活,可是在儿子即将升学的当口,却怎么有心去想着地里的活计呢?秀花早早做好了早饭,下地忙农活,老穆却在家陪着儿子趴在老式的抽屉桌前做起了功课。
“穆老师在吗?”老穆在屋里听得清楚,便急忙起身出门站到院里,“张主任,这么早来家里一定有要紧事!”老穆说着急步前握住来者的手。
“前几天你说的事,我一直记着,就是谷城一中报名的事,这不,昨天我们才接到通知,这月15号就开始准备报名。”“这还劳您亲自跑一趟!”老穆客气地说。“今天一早赶集,恰路过这里,特来给你说一下,过几天可能教委还要专门通知,你想着准备一下。”
“太谢谢了,那进屋里吃完饭再去吧!”说着就往屋里让,“不用客气,家里还等着我到集买菜下锅呢!有啥事再说吧!”边说边推起刚停稳的自行车往大路走。
当日历翻到15号那天,老穆早早去了公社教委,第一个为儿子报了个名,本来他还想为学校多报两个名额,但是与学生家长沟通,人家都认为自家孩子学习不如穆珍,均表示不愿去做陪考而作罢。
报名结束时,老穆听公社教委张主任说,此次招生全县共报了650多人,加邻近县里的考生,总计报考人数达835人,共招两个班,每班50人,按此算来,录取比例至少是8︰1,这样的淘汰率对于小学升初中来说,还从未碰到过,老穆悬起的心,对儿子这段时间的学习丝毫不敢放松。
儿童节刚过两天,地里的麦穗儿已等得不耐烦了,农家的磨镰刀声、吆喝牲口准备场地声、维修机器声,已混成农村三夏准备的交响曲。谷城县结合当地实际,通知各农村的学校放假两周,回家为农村三夏帮忙。
“人家都准备收割麦子,你看你们爷俩,脑子全用在书,这才小学毕业,就把你急成这样子啊!”秀花一边在院里磨镰刀,一边对站在院里的老穆嘟囔,老穆在院里不知想什么,扳着手指头在算计着什么,“5号、6号、……10号。”老穆愣了一下,对秀花说道:“再有6天,就要准备一下去参加考试了,赶得这么巧,正是最忙的几天,这简直是在耍心理战术,就是考试,农村的孩子与城市的孩子区别都这样明显,城市孩子不用考虑什么三夏大忙,会全力以赴去迎接考试,而我们还要一边应对这农忙一边去应对升学,你说这泥饭碗与铁饭碗就是没法比啊?”
秀花明白,对老穆说什么也是白说,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孩子的升学胜过一切,孩子的升学是这个家庭最大的事情。磨完镰刀的秀花拍了拍身溅的水珠,缓缓站起身,不断捶着那发麻的大腿,“我与艳儿下地去割麦,你们爷俩学累了,就到地里帮我们一下!”说完便提镰出了大门。艳儿是老穆的女儿,比穆珍小两岁,去年因为在学校不注意,手落了点残疾,便不愿意去学了,现在家帮着老穆妻子忙农活,虽只有九岁,却是十分懂事,一年下来,各式农活干得像模像样,很让老穆夫妻喜欢。
老穆目视着妻女远去,若有所思地回到屋内,对儿子说:“珍儿,累了休息会,做完后再做另一份卷子,我下地帮着割会麦。”
“嗯。”穆珍头也没抬答应了一声。
老穆拿起院里磨好的镰刀一溜烟地顺着妻女远去的方向大步追去。
三夏的割麦,全部是旧式的镰刀,全凭人弯腰用力一镰一镰去收割,一天下来,累得人腰酸腿疼不说,单就弯腰站一天,也让没有连续从事劳作的人累得浑身跟散了架似的。
老穆很少干农活,这一天下来,浑身骨头节都酸胀难受,大腿根如同灌了铅一样,迈步都有点困难。回到家中的他,顾不与儿子搭话,便躺在了床。感觉那有点发胀的眼皮实在难以睁开,便稍稍闭在一起,很快便传来了老穆只有沉睡时发出的缓慢呼吸声。
秀花做好饭时,已经掌灯时分,微弱的灯光下,穆珍依然在做着那对他来说好似永无尽头的试卷。“儿子,别做了,叫你爹吃饭!”秀花对儿子喊道。
穆珍缓缓站起来,走到床前,推了推躺在床的老穆,“大大,起床吃饭!”老穆没有吭声,依然在沉睡中,穆珍又使劲推了推,老穆才慢慢醒来。
“吃饭!”穆珍又重复了一遍。
“这么快,肚子确实有点‘咕咕’叫了!”老穆揉了揉惺忪的眼睛,“你的卷子做得怎么样了?”
“已经做完了,还背了一遍该背的课文!”穆珍显得很听话地说道。
“那拿来检查一下!”
“不吃饭了吗?”穆珍带着疑惑的眼神问道。
“吃,边吃边看!”
穆珍回到桌前,拿起桌的试卷递给了老穆。
老穆坐起来,接过试卷并下床坐到了靠窗的桌前,凑着昏暗的灯光细细审阅起来。秀花将端进来的面条放在老穆一旁,端着饭碗,眼神却没有离开眼前的试卷。穆珍没有动,垂手而立在老穆的另一侧,眼睛注视着老穆按在试卷的大拇指,跟着他滑动的红笔尖在移动。
“全部正确!”老穆看到最后一道题,轻轻说了最近常说的四个字。
站在一旁的穆珍心里又落下了一块石头。接着去外间端起案板的饭碗,大口吃了起来。
三夏麦收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几天来,老穆忙完地里的农活,回到家便是忙于给儿子批阅试卷。即便是在地里,心思从没有离开儿子的学习,对于课本的知识真的是做到了疏而不漏,唯恐有一点闪失,而失去了这次机会。
儿子这几天也很争气,每次都做得让老穆十分满意,也为老穆的悬着的心里注入了底气。
“今天已经是8号了,明天我就要带珍儿去考试,我提前回家去看看珍儿的学习。”站在地头的老穆对正在捆麦的秀花说道,还没等秀花做出回应,便头也不回地向村里走去。秀花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无奈地摇了摇头。
“珍儿!珍儿!”刚踏时大门的老穆连叫了两声,却没有得到回答,老穆心里有点吃紧,“这孩子哪里去了?”房门开着,当老穆站在房门时,惊了一下,儿子正趴在桌沉睡着,“珍儿!”老穆有点生气,提高嗓门叫了一声,依然没有应答。
老穆急忙走近儿子,伸手摸了摸儿子的额头,立即缩了回来,“坏了,儿子高烧昏迷。”他顾不多想,抱起儿子就往村里的诊所跑去。
虽说大家称为诊所,实则是当年村里人称“老李头”的赤脚医生李大奎的小药箱,后来增加了个药柜与工作台,于是便成了现在的诊所。站在诊所外的老李头看到老穆慌张的样子,急忙推开门将老穆迎进诊室,顺势摸了一下穆珍的额头,“先量一下体温。”边说边从磁缸中取出体温计甩了几下,递给了老穆,此时的老穆看着脸蛋烧得红如火炭的儿子,几乎要哭出来,他轻轻掀起儿子的胳膊肘,将体温计夹在了儿子的右腋下。
“39度5,我这里只能打个小针,你得抓紧到公社卫生院去打吊瓶!”老李头说着对着院里的女儿喊道,“小妮,咱家的地排车在哪里?赶紧准备,让你二叔将他儿子送医院!”
“在地里呢!”院里的小妮回应道。
“快去拉来,现在就去!”老李头有点着急地喊道。
“顺便叫你大婶子!”老穆嘱托道。
在诊所坐着等车的老穆,心里如同着火一般,“这时候病倒了,简直是……”老穆不敢往下想,“现在是救人要紧!”
虽然仅有十多分钟就听到了路秀花的说话声,然这对于老穆来说好像是等了一个时辰,他抱着儿子急冲冲地跨出诊所门,对还没有站稳的秀花嚷道:“快去家里取床被子来!”
“别去了,先抱我这里的吧!”老李头说着,先递过一床草席,然后抱着一床被子连同草席铺在了地排车。
老穆让秀花坐在车,用棉被裹着,抱紧儿子,自己拉起地排车,急速地向前冲去。那一路小跑,引来路旁不少正在忙农活人们诧异的眼神,老穆顾不;被那偶尔因颠簸引来秀花“慢点”的提醒,老穆顾不;对于路一些认识人的招呼,老穆实在是顾不答话。
离小王庄最近的公社卫生院仅三里多路,老穆将车停下来时,已是满头大汗,当儿子挂吊瓶时,他这才发现自己腿有点发软,瘫坐在病床,一动也不愿动。他头脑里清晰地反映出大夫说过的“没有大事,发现得及时,只是感冒发烧,打打针就好了!发现晚了,容易烧出其他后遗症,就麻烦了!”
吊瓶打完后,已是掌灯时分,穆珍的烧已退去,大夫吩咐:“回家注意休息,多喝开水,这病来得快去得也快,无什么大碍!”老穆心里落下了一块石头。
芒种过后的午后,太阳已透出火苗般的热量,炙烤着大地。儿子准备好考试用具,老穆除了带在学校住晚用的铺盖外,还专门为儿子找了顶草帽戴,然后推出那台老式“泰山”自行车,带着儿子向县城骑去。
小王庄离县城六十多里地,正常骑车要两个多小时,路老穆怕儿子受不了累,骑二十来里地,就在路边卖茶的地方停下来,买两碗水喝,一路停了三次,到县城时太阳已滑落至屋顶,老穆带儿子先找到学校考试安排的住处,说是住处,其实就是高中学生的宿舍,全是下两层的双人床铺,每个房间有十余个床,可以住进三十人左右,按照公社分别标示住的房间,老穆找到为自己公社安排的宿舍,房间里已经住进十几个考生,再加来陪考的家长,总共也有三十来人,大家来自同一公社,免不了有认识的聚在一起,低声聊着天,有认识老穆的,对着刚进门的老穆摆了摆手,以示招呼。老穆也相应地回应一下,然后挑了一张靠近墙的下铺,将自己带的铺盖简单地铺在面,儿子来时当座垫的小褥子,再加一条已经褪色的紫色厚毛毯,简单地收拾好后,老穆长出了一口气,“你在这里好好躺一会,我去给你打点水来吃药!”老穆轻轻地对儿子说,“嗯!”儿子答应着,然后拿带来的搪瓷缸走出了宿舍,等老穆端着热水回来,宿舍里床位基本铺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