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六十九章 轰炸(1 / 1)乐江渔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老伙计,一起努力。三江经济带的事就由你来担着,交给其他的人我不放心。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让惺惺相惜的人成为对手,这样才能不偏离游戏规则,才更有利于我们对局面的把控。”余耀民突然轻松地笑了起来。

“我知道该怎么做了。”俩人接着谈了一些其他方面的工作。

配送中心,应该说物流中心又来了几个人,从县委办、政府办和政研室抽调出来的。这事是余耀民布置的,孙渡祥亲自挑选的人。

按余耀民的说法,这战斗已经开始,我们不能输了阵仗。这些同志坐在办公室写不好,那么就去调研,就去实践中总结理论。必须得拿下这场战斗,还不能丢了县委县政府的面子。

李明哲感觉到身上的压力更大,把这事说成战斗,这是什么概念?实际上这是他李明哲与何明之间的战争,他不能失败。但对胜利没有一点信心。

这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战争,而且是实践层面的战争。不仅要在理论上取得胜利,还要在经济发展上取得胜利。但他们能做到吗?不管是物流中心还是工业园区,在三江经济带的机构设置上已经完成,但工作却并没有取得什么进展。

因为何明与程洪釜底抽薪,他们的工作得从零开始,这第一步他们就处于下风了。再加上何明与程洪在三江经济带的绝对影响力,能不能推动工作都成问题。能胜吗?对于李明哲来说答案是否定的。

他不清楚余耀民明知会败还坚持这么做,自己丢了脸面不说,还会把他李明哲给坑死。可是已经走到这一步,他能反悔吗?他能退缩吗?唯一的选择就是硬着头皮上。

写作的班子已经搭起来了,也不用他操什么心。那么他就应该把心思放到发展经济这一块上。可是却没有一点头绪。上传的那篇文章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他构思出来的。但要把这些理论变成现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其实他心里很清楚,这些理论有很大一部分是高大上空洞的,根本就没办法落地生根。城市与农村相同吗?如果应该到城郊乡镇或交通便利的乡镇在大量财政资金的扶持下还有可能实施。可前车镇是什么地方?偏远山区。可没有多少成功的先例可供参考。

烟也抽上了,酒也喝上了,人也憔悴了,头上也出现了白发。可就是拿不出有效的办法。他也想通过集思广益的办法解决。会开了不少,拿出来的主意没有一个能对付现在这个局面的。

何明在合江村正在准备第二篇文章,题目已经拟好《论新时代基层党建与宣传工作阵地建设方略》。他要亲自操刀,这是他的专长,他通过几天的了解和以前的积累,有信心写好这篇文章。

有程洪那些‘歪理’的支撑,有合江村党建宣传工作的实践经验,有曾正明和老刘这俩个行家的配合,可以让他完成好这篇文章。

从群众工作到党员参与及参与后的变化分析,从新媒体手段和村级文化娱乐阵地建设经验总结到宣传效果绩效评估。最后是经济发展程度与党建工作的关系分析,经济发展程度与宣传工作的关系分析。随着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党建和宣传工作要做什么对应的调整。

重点说明了,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对党建和宣传工作的不同要求。讲述了党建和宣传工作的循序渐进工作制度。

农村社会矛盾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重点介绍了合江村经济发展前期的社会矛盾和经济发展之后的社会矛盾,经济发展前期的群众思想变化和经济发展之后的群众思想素质变化情况。引经据典不多,介绍合江村群众思想素质、文化、政治生态、党员思想等变化居多。

写完之后交给皮作家润笔,皮作家无奈地摆手。还是那句话,写作还可以,写这类材料他不行。最多在语法措词上进行一些润色。

整篇文章一气呵成混然一体,又通俗易懂,党的理论运用得巧妙生动。最重要的是能适用各种经济状态下的农村基层操作运用。

上传,陈悦的诚悦兴农网马上在政府会员版块进行转载,然后是大量的热评。看着那些评论皮作家都有点心跳,想不热都不行。皮作家心里估计这篇文章会被一些党报党刊进行转载。

“皮作家,下一篇文章就得你来主刀了。”何明很满意地看着那些评论。

“你们俩位大神在前,我这小人物在后,不敢动笔了。”皮作家听到何明的话脸马上就拉下来了。

“亏你在合江村呆了快两年了。”何明笑了笑:“就当你对扶贫工作的总结,按你的理解去总结。例如,程洪不是说过扶贫的重点是产业发展,是让群众赚钱?

经济水平不同,农村社会主要矛盾就会发生转变,当下农村面临的问题也就不再是问题。也就是说经济发展了扶贫也就不是问题了。

其次才是社会福利保障手段的运用,再次是基础设施的建设。最后是党建、宣传、社会综合治理等手段的运用。

我不是说我不能写好这篇文章,关键是我没有办法从一个扶贫工作队的角度去观察扶贫工作。所以这篇文章还得你与老刘来写。呵呵......三驾战车一起发力完全可以完美地粉碎一切对手。”

“别把自己粉碎了。”皮作家翻了几下白眼说道。不过经何明这么一提醒他心里已经有了架构。

“你们呀,都想多了。”何明坐了下来喝着开水:“鲁县长一定是征得余书记的意见之后才让我们这么干的,也就是说余书记默许我们展开这场战争,而且在背后促成这事。

他有深意的,他不会在意结局如何。他应该是想通过这件事情来告诉大家一些东西。那么我们何不顺应他的想法来推动这事?这也是我这么果断地要上传三篇文章的原因。

文化人的通病,过于揣测别人的心思,过度解读事情变化的结果,总往戏剧化方向思考。这样不好,人总是要食五谷杂粮,而不能单纯在活地思想中。我们只是凡人,而不是神话人物。这事就你办了。”

“好吧。”皮作家苦着脸应了下来。

李明哲也看到了何明的文章,他有些呆傻,也有种认输的冲动。平常他自认为自己笔杆子不错,此时他才明白与何明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事业还没有起步,战斗也才刚开始。何明与程洪一个比一个狠地轰炸他,想一举击垮他,这是要灭了他的节奏呀。求助,他打了一通电话听到的只是指责。至于余耀民和鲁敏华的电话他根本就不敢打。

此时余耀民与鲁敏华面对面地坐在空旷的大会议室中。刚才正在开常委会,因为何明的这篇文章让他们不得不提前休会,俩人专门为这事商量一下统一意见。

“何明又扔了一个大炸弹呀。”余耀民摇头说道:“这是不想给我们喘息的机会。只怕李明哲已经蒙了吧。老伙计,这事你得拿个主意了。”

“只怕事情没有那么简单,这只是他们的第一波攻势。”鲁敏华无奈地苦笑:“第三篇文章只怕已经在酝酿之中了。接下来就是群众找物流中心的麻烦。而他们这么做不仅让我们疲于应付,也可以为他们争取大把的时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不说经济,我们先商量一下这第二篇文章我们怎么应对。”余耀民淡淡地说道。

“这得由宣传部门和组织部门来应对呀。政工这一块我又不是很专业。”鲁敏华无奈地摇头说道。

“这倒是办法。”余耀民坏笑了一下:“不能让一些人抱着隔岸观火的想法。得让所有人参与进来一起练练。下一步应该是那个皮作家以工作队的名义著文了,这扶贫领导小组也要参与进来,让他们先着手做好准备了。

对了,我认为这事呀。得让全县的干部都参与进来讨论,征文也行。不得不说谭书睿同志这招用得不错。

但我们得变化一下,主动一些,把战火挑动起来,用这个办法来挑选才人和后备干部。必要的时候让组织部门找何明同志谈谈话,还得要压压他。我不能不强势呀。”

“这......”鲁敏华苦笑起来,真要这么做他有些担心物极必反,余耀民还真是霸气侧漏呀:“是不是太急了?”

“没时间。等不及了。”余耀民叹了一口气说道:“工作任务那么大,政治形势那么严峻。常规手段需要的时间太长了,我等不及。

你也很清楚,县科局根本就没有进入到状态,把所有的工作责任的压力全部踢给乡镇。而乡镇的干部抱怨声四起,怨声载道。为了能保证工作按时推进,我可是在不停地拿着鞭子抽打他们。

我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但不这样做能行吗?所以我们必须得想一个办法让他们愿意主动承担工作。经济利益手段没有了,补助不能乱发,在福利方面可以说是基本上平均。政治利益手段只要是聪明人,也不起不到作用,官帽不能乱给,再说你我手上没有官帽了。

唯有以最少的利益来调动干部的积极性,那么我们就得借势,借助外力。何明这力我们就得借,要借就得炒热了。

何明的观点不错,利益也分大小,也分个人与集体和群众。调动干部积极性的手段不能简单地放在个人利益上。还有很多嘛,荣誉感、成就感、认同感、党员干部的责任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