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一章 神秘人(1 / 1)乐江渔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是我来说吧。”鲁敏华实在听不下去了,不客气地接过话来:“要战胜对手,就必须得先了解对手。对于实力强大的对手,还得要尊重对手。

合江村模式,很成功。成功在什么地方?第一、新媒体的利用。第二、新销售方式的运用。第三、群众组织发动得好。第四、谋划布局得好,特别是打破空间的布局。第五、领导班子团结得好。

程洪打一开始就没有走常规的路子。在发展经济上可没有得到一分财政上的扶持。他们紧扣住了一点,群众利益。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这一点展开的,路线对了方向对了,能不成功。有钱赚,谁不跟着?

走得很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发展经济这一主要目标,打造了涵盖党建、宣传、思想、文化、群众素质提高、人才培养整个体系的模板。把这些东西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推动力。他们用事实证明我们党的理论是正确的,是远大的。

对手?敌人?也是同志。应该定位在竞争上。尊重对手,就是要学习对手。我们把他们的长处学过来加以运用,再发挥出我们的优势。这才是我们该想该做的。

三江共有七个村,四个村是他们的根据地。我们可以拿另外三个村作为根据地嘛。马子坪村的老百姓找上门来,大家认为是麻烦,但我认为是契机。把他们的问题解决了,可以取得群众的信任。

然后借鉴合江村的一些好的经验,进步一夯实基础。我们还有财政手段可以用,我们还有政治资源优势。争资立项,招商引资。我们要输了,这脸还真没有地方放。

何明他们可以证明他们是对的,我们难道要纠结他们是错的?我们只需要证明我们也是对的就行了。我们的模式也是成功的。我们的理论中就不能与他们的理论交融?我们的经济圈就不能与他们互补?

心太小,眼界太小,就决定了你们的思维有些狭隘。合江村能与何家村打擂台,为什么我们就不能与何明打擂台?心中没有那些私心杂念,能找不到目标和方向?何明的智商并不比你们高出多少,或者比一些人还要低。

他为什么能成功?因为他心中无私,因为他理想信念坚定,因为他的目标单纯。所以他才敢跟余书记和我发起挑战。,你们敢吗?不敢吧。

因为你们心里想个人得失比群众利益要多,因为你们怕得罪我与余耀民同志。归根到底还是思想问题呀。不说了,说得多不如干得实在。同志们努力吧。

李明哲,这计划我还是要看的。你要是觉得自己不行,我就向余书记建议换个人来负责。或者你自己主动辞了,省得我打小报告。”

“鲁县长,我保证做好......”李明哲从来没有想过辞职的事,也不想丢了这官帽。只能是习惯性地机械地反应着。能不能完成任务,他心里根本就没有底气。

鲁敏华生气地离开了会议室,随从人员都表情严肃地跟着离开。李明哲低着头,把他们送出物流中心。回到住处,他又思考起来。鲁敏华把他骂醒了,但仅仅只是醒了一部分而已。他的醒就是完善鲁敏华的计划并组织实施好。

此时程洪正在跟一个网友聊天,他也不知道对方是怎么找到他的微信号的,首先表明他是诚悦兴农的会员身份。他猜测是陈悦把自己的微信号给了对方,也就没有多想什么。

“小程,我有一个问题要请教。你所说的农村在不同经济条件下,社会矛盾也不同。能不能详细说说?”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八十年代,农村矛盾集中在耕种方面,集中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争夺上。九十年代农村矛盾集中在土地资源矛盾上。这两个年代的差别就是土地收益已经慢慢地转变成不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而对土地资源的争夺上,是农民的土地意识还很强。零零年代的矛盾主要是对社会一些不公平现象的抱怨,农民对广义的利益看得更重。一零年代的主要矛盾主要是收入的不平衡,对社会保障和福利看得更重。这一点也证明群众的素质在大幅提高。

那么地域的经济水平处于什么年代,矛盾的主流就处于那个环节。例如城郊地区的农民纠结的是土地征用带来的利益分配问题,其他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也正体现不同的地域性经济环境之下,社会矛盾的主流也是不同的。

也可以从土地流转方面进行说明。仍然有大量的农民依靠土地来获取收入的地区,土地的流转力度就不大,阻碍也大,毕竟群众还得依靠土地收入来维持生计。从土地上解脱出来的劳动力越多的地区,土地流转的阻力就更小。”

“我明白了。这是你发展农村经济的理论基础?”

“是,要想你的发展理论能实施,就得符合农村的实际情况。不过我这发展理论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是不可能在农村普及的,只能是拉动部分农村地区和部分产业发展,无法上升到国家层面。

仍然会有大量的农村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发展。毕竟粮食安全保障才是国家大战略,而粮食安全保障是需要广大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奉献。不是眼界太小,而是无能为力。

相对来说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才是最终的出路。政府要做的是,在劳动力大批量转移之后留下来的空档,要迅速通过政府措施实现农业现代化。

加快土地流转速度,扶持大批量的现代化粮食生产基地和新型农民,加快健全粮食流通渠道建设、节约流通成本、提高粮食种植利润才是王道。

而我所做的仅仅只是小技,上不得台面。所以我也不想我的这个理论影响很大,如果影响过大的话,从国家层面来说会引起产业畸形,影响国家战略。有诚悦兴农和乡里妹子这类新型农业科技企业的影响带动就足够了。”

“你错了。经济发展就象一个生态环境,有强大的自我净化能力。可以推动进程,却无法改变结果,不符合经济规律的东西最终都会被淘汰。从党和政府层面来说,不是你的合江模式成功与否。而是你实践的理论,而是你对农村现状的了解,而是你对待党的事业的态度。”

“过奖了,我仅仅只是一个基层的普通干部。能走到这一步,不是我的功劳,而是风云际会的结果。无它,顺势而为而已,无非就是我帮助了别人,别人成就了我。”

“你对何明同志那篇文章的看法?”

“不管是我这篇文章还是何明同志的那篇文章,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对与不对,都得通过实践来检验。合江模式并不一定就适应其他的地方。正如您所说,但合江精神却可以推广,特别是这些基层干部们对党和群众的忠诚。”

“这话我喜欢,看得出你们是从内心中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从字面上很容易理解都能理解,但付之于行动的却不是很多。不说了,我还有个会议......”

程洪有些茫然地看着电脑屏幕,这神秘人是谁?从说话的内容和语气上来看应该至少是何明上级的上级了。怎么就加自己这个小人物为好友?

不管这些了,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吧。他刚才是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合江模式也好,三江经济带也罢,只是迎合了一部分人的口味而已。即便是从区域经济来说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真要从国家层面来讲,这并不是什么好事儿。

正因为想通了这一点,他现在并不热衷于这事儿了。但一想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这事儿他还得要干下去。他就一个乡镇干部,让当地的群众致富才是他的本职,还轮不到他去操心国家层面的事儿。

李明哲花了一点心思,终于做好了方案送到鲁敏华的办公桌上。鲁敏华虽然对方案还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但却并没有对李明哲再提什么要求。就他做出来的方案能实施好就已经很不错了。把调子定高了,只怕会适得其反。

从方案上来看,李明哲花了一些心思,还真采纳了一些何明与程洪的理论。经济发展方面仍然沿用程洪的布局,产品走的是包装上市和找大单供货的路子,基层组织建设采纳了何明的大部分观点。

要说调整,只是增加了政府参与程度部分的内容,在思路上符合鲁敏华的观点。战争不在于胜负,而在于收获。这才是鲁敏华与余耀民的理念。

对于鲁敏华来说,他担心李明哲能不能落到实处。关键问题在于他能否取得三个村的干部和群众的支持。他对李明哲持怀疑态度,这人文字上还能玩得转,实干方面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的。

他简单地交待了一下就让李明哲离开了。李明哲马不停蹄地跑到了物流中心,把周志坚、张鹏和周松青三人召了过来。他把自己的想法向三个人说明了一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