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3章 小团伙(1 / 1)乐江渔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行,这事我跟何明书记汇报。路就这么走,一起努力。”周志坚点头揽下这个艰巨的任务。这不是汇报而是说服,要说服何明支持这事难度不是一般的小。有可能让何明与李明哲的矛盾公开化。

“一起努力”三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一个小团伙达成了共识,危害肯定不小。要放在以前何明绝对第一个会打击这种不良现象,不免一到两个人的职不会罢休。

周志坚是合并村党总支书记,下面还有一个村主任。好免,免了就有人顶上他的位置,也没有免布继录村主任那样的麻烦。第一个开刀的对象绝对是他,他的风险最大。

何明正坐在办公室看文件,周志坚敲了敲门之后推门进来。何明抬头见是周志坚微笑地点头打招呼:“周书记,坐吧。”周志坚坐着等何明把手头的事忙完。

“怎么?找我有事儿?”何明笑着给他倒上水,然后坐在他的对面。

“我跟松青、张鹏研究了一下”周志坚先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然后介绍了李明哲的一些工作情况,最后讲出他们准备抵制李明哲的决定:“何书记,我们搞小团伙了,请你批评。商量着对付一个镇领导干部,就是犯了错误。”

“你这是请旨犯错呀。”何明有些惊讶但掩饰得很好:“不向我报告,我可以当这事没发生,但向我报告了我必须得阻止,这也是我的责任。我可不能跟你们一起犯错误。”何明并没有怪他们要拉自己下水,向他报告这才是对他负责任。

“何书记,那你说怎么办?李明哲根本就不是一块搞经济的料,随着他乱来,我们可承受不起这代价。可抗拒的结果你也清楚,说战争也不为过。我们三人是下级,本身就处于劣势。再加上他的手段,我们不当这村干部没关系,可群众的利益损失怎么办?”

何明顿时无语,一方面是他坚守的干部操守,一方面是群众的利益。他心里有些抱怨周志坚给他出难题了。

“何书记,李明哲干了什么你也清楚。虽然还不能用天怒人怨来形容,但绝对称得上是倒行逆施了。”周志坚叹了一口气说道:“也不让你为难,我们知道你的为人。这事我们三人担着,向你汇报是让你有个心理准备,也免得到时候应对起来手忙脚乱的。”

“唉”何明长叹了一口气:“先让着他吧。原则性的问题不能退让。一旦他要做出没有底线的事情,该要斗争还得要斗争。你既然向我汇报了,我也不能置身事外,这不是我何明做人的风格。

也算是给你们交个底,我何明也不是怕事的人。群众利益谁也不能伤害,不管涉及到谁我处理时绝不手软。你们也不能做出触犯底线的事,不能拿群众利益来搞政治斗争。

我跟程洪在处理李明哲的事情上,一而再,再而三的退让,也就是不想触了这底线。输也是输在俩人身上背负得太多上,这道理我们都明白,但也只能眼睁睁地承受着一切。”

“何书记,我们向你保证。这底线我们决不触犯!这党性和原则我们还是有的。”周志坚心中一喜,立马表态做保证。

“对你们我还是放心的。斗争也要讲智慧、讲谋略。张鹏处理有点急,你得看着点。被动一点不是坏事,真要拿到台面上了,反而变成主动。”何明想了想还是叮嘱了一下周志坚。

“我们都是老人了,经历的事儿也不少。放心吧何书记。”周志坚很认真地点头,这算是面授机宜了,何明很少把事情说得这么直白,这还真是对他们三人的信任。就算有事凭这一点周志坚也不会把何明推到台前。

人就是那么一回事,李明哲防这防那的,人家也都防着他。何明推心置腹,反而能赢得别人的忠心。这道理古训中,先贤的话语中都没少讲,但明白并这么做的人并不多。做到了,就是能办大事业的人。

这就是所谓的肚量,缺少这些东西的人,量气就不大。想想也不是能成大事业的人。这也证明李明哲与何明还真不是站在同一等级上的对手。

“周书记,你是怎么想通这一点的?就是关于你们三个村发展上的事。”何明笑道:“这事程洪虽然讲过,只是面上提及,但要看透还真有点难度。”

“何书记,你与程主任都不地道。这事就得要透彻地讲嘛,让我们走了不少弯路。”周志坚无奈地抱怨起来。

“程洪有一点讲得很对。”何明翻了一下白眼:“你要是不上心,任凭我们讲得口吐莲花,也无济于事。你们自己悟清楚了这道理,才能做得更好。你们现在悟清楚了,相信你们三个村会做得更好。别抱怨,程洪总结得很精僻,你回想一下,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儿?”

“唉服了你们了。”周志坚苦笑地摇头:“都象大师一般打机锋,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受罪了”

“哼别整这些虚的。”何明哼了一声:“你周志坚要不是最近学了一些经济上的理论,只怕现在都不一定能想明白。自身的问题,还说人家装高深。我大会小会上都讲你们这些老书记要加强学习,可你们明白过学习的重要性吗?

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对待学习,到了需要用的时候又抱怨自己的学习不够。打从布继录上正轨之后,人家每天都要抽两三个小时读书,还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这叫做用时方知少。

段龙源,以前除了他的餐馆就是打牌。这搞了个公司之后牌也不玩了,就看书。何录华、刘明桦和曾家贤都重新拿起书来学习。你们呀,不吃亏不知道这道理。纯属贱人一群。”

“何书记,骂得对,批评得正确,保证立行立改。”周志坚苦着脸可怜地看着何明。

“得了吧。读书嘛,看了,还得去思考。结合你心中的疑惑,在书上寻找答案,时间不够,就得选择性地去学。这对于我们这些老同志来说,是最有效率的学习方法。”何明再次上党课。

“何书记,我还有事就先走了”周志坚逃似地离开,忍受不了了。何明也没有想到他也在变化,变得有点罗嗦和说教了。

“都这德行,讲到学习都像要他们命一般。”何明叹了一口气重回自己的坐椅上,低头陷入沉思。心中暗叹,李明哲呀,犯了错总得付出代价。到时候怎么陷进去的都会想不明白,主观上还得拿他与程洪来顶罪。

他不怕得罪李明哲,程洪同样不怕。这事那怕李明哲一辈子都不明白,怨恨他们俩一辈子,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人活着总有可为和不可为,总得有自己守护的东西,心地坦荡心自安。

李明哲又到马子坪村委会找上了周志坚,周志坚并没有因为得到何明的允许就给他脸色看,反而热情地招呼他到会议室坐,随后通知了张鹏和周松青俩人。

很快四个人就坐在了会议室,李明哲目光深遂地看着三人:“三位书记,办工厂的事情动员得怎么样了?”

他最近有点上火,就为三个村经济发展上的事上火。合江四村的人气越高,就意味着经济搞得越好。与马子坪三村的差距就越来越大。擂台还在打着呢,都过了半年时间了,铁定要输,但也不能输得太难看。

他想了很多办法,都因为见效慢对擂台赛没有帮助而否定了。请教高人指点,办工厂是见效最快的办法。第一、可以在投资规模上占有优势。第二、工厂见效快周期短,年底就可以见到效果。第三、把工厂建在原材料地对其他产业拉动效果好,能快速形成产业链。

好处还有很多,李明哲懂的只是对他有利的这些方面。农业方面的工厂也就那些选项,而程洪早有布局,几乎涉及的产品都有作坊存在。还有龙源公司的食品工厂,李塘村的香油提炼工厂。

而他要想插足工厂这个领域很有难度,还不被程洪压制着?高人再出点子,把作坊工厂化。一方面投入的成本低,另一方面生产技术是现成的。只要建个包装车间就可以上市投产。因为要求低投入少,投产比龙源公司还要快。

这个理论经他一汇报还得到了县里一些领导的重视,准备在全县推开。办一些小型的作坊式工厂,叫做扶贫工厂。产品全部使用统一由农产口销售公司注册的商标,统一设计包装。对全县农业产业提质提量,升级改造。县里已经准备试点,他顺带就把这个任务接了过来。

他也很清楚程洪的布局,就是农产品作坊化,便于与聚源公司链接。而他这么做又可以破了程洪的布局,对程洪的布局来说就是釜底抽薪。成功了他不仅压程洪一头,而且经验还会在全县推广,进一步提升他的知名度。一箭双雕,所以他非常地热心促成这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