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3章 精神文明建设(1 / 1)乐江渔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还差不多。”程洪满意地点了点头:“虽然你请客的花费不一定比我这酒值钱,但这心意我记下了。”

“去”何明翻着白眼。

“前车片区你的计划是?”何明又接着问道。

“随他们吧。”程洪摇了摇头:“不要刻意地去做什么。只要引导他们与三江片区融合就行了。特别是要把三江人的思想观念融入到前车片区来。这一次红星村去合江村的都有收获。

经济富裕了,还得让人的精神富裕了。这事是长久之计,我们也得要抓,还要重点抓。你得引导前车片区的村干部和群众去合江村学习。学习的模式已经有了,就按部就班地落实就行。

你的想法是对的,让自己抽身出来,把工作重心放在思想宣传教育上来,放在总揽全局上来,算是找到了本职工作的重点。”

“你以为我以前不想呀?”何明苦笑了一下:“年代不同了,不再空着肚皮是喊口号抓学习的时代,经济不抓上来,什么事都是空谈。经济这一块就交给你了。”

“我尽力而为吧。”程洪叹了一口气,他与何明的观点不同,却不想与他辩论。他们之间的关系才缓和不久,有些事急不来:“我也不是万能的。先从有条件的村开始吧。然后慢慢地推开。”

“谢了。”见程洪应下来,何明忙道谢:“琼丫头新年去我家拜年了,陈悦也来过”俩人谈起了顾兴琼和陈悦,也谈了一些生活上一事。也问了程洪家儿子的学习情况。

程洪感觉与何明的关系又回到了两年前,说得很随意,也很贴心。李明哲就是横在他们之间的硬伤,去掉了,也就没有了介蒂。

第二天程洪又骑着他的摩托车去了马子坪村,这一次是周志坚发出的邀请。他刚进周志坚家的大门就看到了周松青和张鹏。

周松青自始至终都在背后支持着周志坚,张鹏却沉默了一个阶段,也不是很配合李明哲发展作坊。整个红塘村仅有八家食品作坊,而且还是当初配合周志坚搞起来的。

他反而听从布继录的建议发展了几个蔬菜基地,自己就建有一个规模不少的基地。也在何录华的支持下培养了一批工艺品技术人员。经济基础上反而比月华和马子坪村都要好。

以他这火爆的性子,按说早就跟李明哲对着干了。但在周志坚和布继录、何录华的劝说之下他选择了忍让,要不然结果只怕比周志坚还要差。当得知程洪联系他们三个村之后,他马上就跳了出来。鼓动周志坚把程洪邀请过来,做好三个村新一年的经济发展规划。

周志坚把周敏也叫了过来,有意把他推上台前。周剑峰夫妻在厨房里忙碌,他们六个人在客厅里坐了下来。

“张书记,好久不见了。”程洪坏坏地看着张鹏:“内功修炼得怎么样了?”

“鳖屈死了。”张鹏大大咧咧地半躺在沙发上:“我准备着今年也辞了这鸟职,象志坚一样做个富家翁。老程,你这一来,让我看到了希望,那个心思也就打消了。”

“我有那么神?”程洪不禁翻了一下白眼。

“有没有那么神,我说了不算。”张鹏伸出大拇指:“你联系我们三个村的消息一传出来,那些作坊主们都安静下来了,就等着你拿主意呢。要不然,我们今天也不会拉你过来,实在是顶不住那些作坊主们的压力,天天闹着让我向你讨个主意。”

“你们跟老布和录华交流得多,就算是我不来,你们也知道怎么做。我现在也说不上什么,要讲也是他们说的那些办法。重复有意义吗?”程洪看向周志坚问道:“录华叫了没有?”

“继录、正明、明桦、家贤、录华、龙源都请了,工作队请了老刘和老伍,他们应该很快就会过来。”周志坚笑了笑。自从豆燃和李大中离开之后,新派下来的工作队队长并没有什么建树,在关系上也要次之一点。

“老程呀,我们心里清楚着呢。可也得给群众吃个定心丸呀,特别是那些作坊主们。”张鹏苦着脸解释。他也知道不需要程洪再指点什么,但得要他这尊大佛来坐镇呀。

“如果要说你们还存在的问题,那就是宣传发动不够,对群众的教育引导不够。”程洪淡淡地笑了笑:“这事呀,唐华生应该感触最深了。人人看rrk3

这是一次机会,处理得好,就可以尽快地实现弯道超车的目的。加快你们产业布局的速度。作坊这一块的问题,由绿源合作社整合就行,你们也没有必要操这个心了。

关键是要加快与聚源公司和兴悦公司的链接速度。要动员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李明哲这些时间所做的那些事儿,把群众都吓着了。而你们要做的是打消他们心中的顾虑。

红星村这么远都赶过来学习,你们可别近水楼台不能先得月呀。就算是亲戚拉亲戚这发展的速度也不至于这么慢吧?”

“群众工作这一块的确是我们的弱点。一味地想着发展经济,却有些忽略了我们的工作本质。”周松青点了点头表情很虚心:“当初老布他们能带着群众顶住干扰发展经济,而我们就做不到这一点。

李明哲和周万年他们一伸手就拉走一大票人跟着,我们却无法阻止,志坚最后还被迫辞了职务。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我们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不够呀。或者说我们群众工作没有做到位。”

“别看合江村玩的那一套让人眼花缭乱的,每一次活动组织都很有深意。”程洪点了点头:“这都是引导的手段,都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正能量活跃在合江村的每一个角落里。

别看这些都是小事,通过这些小事,沉移默化地影响着合江村的每一个人。心灵上的富裕才能算是真正的富裕。要不然,群众手里头赚的钱越多,地方却是越乱。

也影响我们在发展经济上的布局,也影响到大家赚钱,影响群众致富。这一次事件就是一个教训,为了赚钱忘记了根本。同是农村人却祸害农村人,结果能有一个好下场?

真要说总结这次的事件,不仅仅只是经济方面的失误,更主要的是群众教育上的失误。当然,经济发展不起来,没有这基础,我们干不了大事业。

可我们现在有条件发展经济了,你们也不必要整天盯着经济发展上面的事来。那么作为村级组织,就应该把重心转移到精神文明这方面上来。”大家都认真地点着头,程洪说得很有道理,也符合他们当前的形势。

“以前呀,我总认为经济发展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经济发展不上去,这精神文明建设就不好搞。”程洪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很多人也是这么认为的,其实我们这想法是错误的。

农村总体形势是利好的,经济发展只是快与慢的问题。精神文明建设还是有很好的基础。通过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拉动经济发展,是当前农村发展经济的必经之路。

看上去合江村是先把经济搞上去了,再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际上合江村还是先抓好了精神文明建设,然后拉动经济发展。然后相互促进形成良性的互补循环状态。

大家都知道有了合江网之后才有合江村发展的大好形势。大家都看着合江网最初提供的农产品销售功能,却忘记了合江网这精神文明宣传阵地的功能。

合江人谈到合江网,不会说上面的商铺生意做得怎么样。他们都说皮作家的文章写得好,写得有意思。他们都能拿皮作家的话来衡量事情对与错。

这一次呀,要不是带着红星村的群众来合江村看看,我都没有想明白这个道理。对于群众来说,两者之间还达不到技术层面的交流,只能是思想上的交流。

技术培训我们在其他村也没有少搞,但这些技术却没有发挥出效果。因为技术层级太低,群众在这方面的素质也很低,还引不起交流的兴趣。走在一起谈的是思想上的问题,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事搞不搞得,而不是怎么搞。

这搞不搞得,那就是解放思想这个问题了。怎么搞,这才是技术层面的交流。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只有达到何家村这个层次了,才存在技术交流上的话题。思想上解放了,技术上进步了,群众钱也赚到了。条件成熟自然瓜熟蒂落。”

“这么说来,我们把重心放在精神文明建设上来?可怎么抓这工作呢?”张鹏好奇地问道。

“这你得问正明。”程洪笑了笑说道:“他是内行。让他拿合江村的例子给你分析分析。在经济方面我行,但这一块我也不行。我能想通这个问题已经很不错了。”

“等人马到齐了,我们再议议。”周松青忙说道。他也有些急切地了解这方面的问题,但人多了讨论起来收获才更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