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盐生意谈的非常顺利,最终扎木还是同意四斤盐换一头牛。
第一笔生意谈好后,双方气氛就显得很欢快了。
吐蕃人也展现出他们好客的一面,看看那些女子,一个个殷勤的给商队的人倒酥油茶,就能知道他们都很满意石盐换牦牛的主意。
此时已是八月底的天气,草原上的温度正好不能不热。
帐篷内烟雾缭绕的檀香,再配上衣衫轻薄的女子们载歌载舞,愣是把没见过世面的猴子和老马,看得双眼只瞪。
女人们脖子上挂满了白银饰品,再配上鲜红的玛瑙,随着身体转动一圈后,更显得整个人充满活力。
有几个大胆的,见着老马和猴子的模样,直接越跳越近,有意无意的用裙角撩拨两下。
好家伙,两个单身狗就差没跟着一起跳起来。
歌舞一直到另外一批吐蕃人过来后才结束。
通过孟瘸子的翻译,秦欢才知道生意又上门了。
墨狼部在青岩部的北边,这次听说有汉地的商队过来,他们带了很多铜钱来交易。
因为战乱,很少有汉地的商队深入北方的大草原做生意。
中原大地此时都是战火纷飞,想要把货物在往更远的地方运,商人们宁愿不赚钱,也不想丢掉性命。
所以这就造成了墨狼部两三个月的时间,才能在青岩部这边购买物资。
最后在孟瘸子的一再解释下,他们才确信,商队真的要去到更远的北方做生意。
而且这次不收铜钱,只换牛羊。
这下好了,有个商队以后要经常到北边来做生意,他们也就不用跋山涉水到青岩部来了。
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可以用不值钱的牛羊换盐巴和茶叶。
这下简直让墨狼人高兴坏了。
然后墨狼部的首领达仁,盛情的邀请商队到他的部落去做客。
“少爷,新来的墨狼部的人问我们带了多少茶叶,我该怎么说。”
“实话实说好了,四百斤团茶,还有八百斤新式茶。”
这次来是另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推广新式散茶,只有把散茶推广开,后面才能更容易的用茶换牛羊。
但是对于吐蕃人到底是否接受散茶,其实秦欢心里也没底。
毕竟吐蕃人习惯了团茶,徒然出现个新事物,也不知道能不能接受。
孟瘸子又转过身说道:“达仁首领问能不能把团茶都卖给他?”
“一斤茶换一头牛,最多给他一百斤,剩下的我们还要往北边去。对了,你问问他们对新茶有没有兴趣。”
“我刚问了,他说换一头牛没问题,可是新茶,他们好像不怎么感兴趣。”
“这就不好办了。”秦欢在思考办法。
实在不行,一斤团茶换一头牛,其实也可以接受,但是这中间其实很麻烦。
团茶的市场价是一贯钱一斤,因为是发酵茶,又是蒸又是压成团的,这样弄下来非常的耗费精力。
不管是从市场上采购,还是自家制作,所耗费的时间和人力成本,绝对要比散茶多很多。
散茶就不一样了,只要是从源头上弄到未加工的新鲜茶,稍微炒制下便可以了。
有时候秦欢觉得简单干脆的吐蕃人,是非常好相处,甚至说从他们那里弄钱来,也是相当容易的。
可有时候,简单就代表着不想思考太多,或者是进行太多的尝试。
譬如说新式茶叶,人家听了后连看都懒得看一眼。
既然看都不想看,那还怎么卖给他们呢。
忽悠,必须忽悠,而且要往狠了的忽悠。
秦欢悄悄的给猴子一个眼色,示意他把茶具拿出来。
刚摆上了茶具,两个首领一头雾水,幸好孟瘸子适时的解说,这才打消对方的疑惑。
“尊贵的头人,为了感谢你们热情的招待,我们主人拿出了汉地款待贵客的礼节——茶道,而且他还用到汉地皇族才有资格享受的新式茶叶。”
“噢,噢”
在两人的惊呼声中,秦欢示意孟瘸子提了一壶白开水过来。
茶道这个东西,在唐朝时便出现了,吐蕃人自然也知道这是中原人特有的喝茶礼仪。
对于从来没有踏足中原土地的两个吐蕃头人来说,见到秦欢很有仪式感的摆出茶具,洗茶,泡茶,分茶一整套流程下来。
除了惊呼,还是惊呼。
用茶道来忽悠两个土包子一样的头人,秦欢觉得没太多的成就感。
段位不一样,认知不一样,就跟王者吊打青铜一样,很没意思。
他觉得如果对方是懂行的,要是能忽悠的人家一愣一愣的,那才有感觉嘛。
即便他认为没成就感,可手上的动作和脸上的神情,却是丝毫不敢马虎。
没别的原因,就跟砖家是一个道理。
这种东西看得就是气势和花架子,谁在乎你的茶到底是什么味道,只要气势到了,感觉到了,仪式感足了。
哪怕你弄几片树叶子,他们也能自行脑补出极品茶叶的感觉来。
何况大唐的茶道,名扬天下,没喝过,难道还没听过。
当把分好的茶水,很珍重的送到头人们面前,看着他们像对待刚出生的小羊羔一样。
秦欢就知道,新式茶叶的销路已经打开了一大半。
团茶由于制作精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以价格也是相当贵。
一斤茶叶一贯钱,贞观时期的一贯钱可以购买一百五十斤栗米。
放在五代末期,一贯钱更是可以购买两百斤栗米。
吐蕃人居住在高寒地区,每天必须摄入足够多的能量抵御寒冷。
所以他们的主食大多是牛羊肉、糌粑、酥油这些的高热量的食物。
每天吃的热量高了,如果不能分解多余的部分,便会在体内堆积成脂肪。
而茶叶刚好能刮油水,解油腻,帮着他们分解身体内多余的热量。
这样一来,吐蕃人也很无奈,团茶是如此之贵,可是偏偏又像盐一样少不得。
盐嘛,哪怕中原人不卖给他们,他们还能从契丹那边弄到海盐或者湖盐。
可这茶叶就不一样了,贵,他们也只能从中原人手里买。
头人们品茶的空当期,秦欢也没闲着。
他自然清楚酥油茶才是吐蕃人的最爱。
这种加上牛奶和酥油的茶,几乎是牧民们一辈子都离不开的饮品。
“老孟,下一步看你的了,问问他们愿不愿意试试。”
孟瘸子一阵的忽悠吹嘘之后,一个吐蕃女人端着一个银壶朝他们走了过来。
秦欢往银壶里面倒了些散茶,吐蕃女人加入少许开水,然后就使劲的将茶叶捣碎。
茶叶弄的差不多了,女人提了一桶牛奶过来,一点点的将碎茶往里倒。
孟瘸子又在秦欢按照秦欢的指示,往里面加了核桃,芝麻,杏仁,酥油等,最后又放了些石盐。
来回搅动几十遍,整个帐篷里面都能闻到桶里的香气。
淡淡的茶香混合着浓郁的奶香味,让喝完清茶的头人们接连起身朝这边走过来。
这些东西,秦欢在来之前就特地的列出单子,让二叔派人去兴元府采购,这才有了新式的酥油茶。
喝过后世酥油茶的他,虽然不是很习惯,但不得不说,这东西还是挺不错的。
跟现在吐蕃人单一的牛奶混合茶叶相比,添加了各种果仁以后的味道,确实对他们的冲击感太大了。
想都不用想,前面喝过了秦欢的清茶,也体验到茶道的艺术。
再转回来喝到熟悉的酥油茶,两个头人差点没乐的把所有女人们都叫进来跳舞。
“老孟”秦欢朝孟瘸子挤了挤眼。
“尊贵的头人,我家主人说这种新式的茶,要比原来的茶更加的珍贵。但是为了表达你们的盛情款待之情,主人说他愿意两斤茶换一头牛。”
扎木和达仁两个首领听完后,再也没了遮掩,激动的轮流开始拥抱秦欢。
闭着眼睛,脸带笑容,秦欢憋着一口气感觉肺都要炸掉了,才算从两人怀抱挣脱开来。
像扎木这种稍微有点地位的头领,一生差不多就洗三次澡,那身上的味道简直比普通吐蕃人重十几倍。
没办法,为了挣钱,秦欢硬是忍着。
一番操作之后,他把后世的销售心理学用到极致,新式茶总算是顺利的推销出去了。
茶道只是为了提升新式茶的比格,让吐蕃人自己弄酥油茶,是为了证明新式茶完全可以替换团茶。
当然加进去的各种果仁,也是功不可没。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新式茶两斤换一头牛,足足比一斤团茶便宜了一倍。
我的东西有比格,又完全可以替欢原来旧的产品,再加上价格也便宜。
这还用想什么,稍微有脑筋的人也知道该如何选择啊。
其实来之前秦欢也不是没想过,直接放低价格,用价格打死团茶。
但是便宜的东西,他怕蒙昧的吐蕃人会怀疑东西有问题。
后来他又想到,如果时间长了吐蕃人明白价格不对等,一头牛换四斤盐的生意做不下去了。
到那个时候该怎么办呢?
想来想去,他就觉得必须培养他们的消费习惯,新式茶叶就算花点时间和套路,也要给推销出去。
这样的话,吐蕃人接受了新式茶,市面上只有秦家有。
哪怕吐蕃人明白过来了,两斤嫌贵了,大不了三斤茶换一头牛,再不行四斤茶,五斤茶。
可如果是团茶,四斤茶,五斤茶换头牛的生意确实也能做,但那得多累啊,而且中间耗费的精力也多。
团茶的生意其他的汉人也能做,培养起吐蕃人喝散茶的习惯,那就只能他一家做了。
总得来说,做生意不能光靠玩价格,上等的生意,肯定是得培养消费者的习惯。
这个道理秦欢比现在的任何人都明白。
习惯一旦养成,卖什么给他们,怎么卖,卖多少钱,还不是自己说了算。
这种走一步看三步思考方式,也是秦欢开货车时便养成的。
开车嘛,视线你就得看远点,光盯着眼前两三米的距离,不出事才怪。
再往大点说,秦欢现在就要从小处着手,一点点的养成这个时代人的观念。
只有大部分的观念养成了,才有利于他做各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