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内迁的匈奴部众,已逐渐转向农业经济,并且纷纷沦为田客和奴婢。
但,匈奴王侯贵饶情况则远远凌驾于一般部众之上。
魏及后来的晋朝统治者虽然限制了匈奴王侯贵饶军政权势,在经济上仍给以优裕待遇。
晋书卷101载记第一刘元海传言:
刘元海,新兴匈奴人……初,汉高祖以宗女为公主,以妻冒顿,约为兄弟,故其子孙遂冒姓刘氏,……于扶罗子豹为左贤王,即元海之父也……幼好学,师事上党崔游,习毛诗、京氏易、马氏尚书,尤好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略皆诵之。
史、汉、诸子,无不综览,尝谓同门生朱纪、范隆曰:“吾每观书传,常鄙随、陆无武,绛、灌无文……”太原王浑虚襟友之,命子济拜焉。
以上材料明,刘洲一家,作为匈奴的贵族,历汉、魏、晋三代而未衰,但已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
刘洲本人少时家境甚为富裕,故能诵读书传,他既明古学,故能与名儒士大夫贯通一气,而为太原士族王浑等友敬。
由于刘渊懂得帝王统治人民的史实,更助长了其野心。
一到时机成熟,刘邦昔日“大丈夫当如此也”的喟叹便在刘渊脑际盘旋,而欲“成高祖之业。
”
综上以观,匈奴在三国时表面似无作为,不过为军阀的附庸。
然匈奴入塞既久,其部众既渐从事农业,掌握中原比较先进的生产技能,上层部帅亦通晓中国传统文化。
其民族凝聚力既然保存,但许多人口又沦为田客、奴婢,深受汉族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此皆可资匈奴上层贵族利用。
待到三国之后的西晋,因内乱不休,无力对付近在肘腋下的匈奴等族人,这就给匈奴贵族以可乘之机。
所以三国时代正是匈奴养精伺隙的关键时代,也是此后他们在中原首次建立少数民族王朝的准备阶段,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乌桓
三国志卷30乌桓传言:“乌桓、鲜卑即古所谓东胡”。
东胡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史言商代初期东胡居商之北。
春秋战国时,东胡西邻匈奴,南接燕国。
当时各国常互送质任,燕将秦开曾为质于东胡,甚得东胡信任。
秦开归国后,乘东胡不备,袭击破之,东胡却地千余里。
秦汉之际,东胡与匈奴部比较强盛。
匈奴头曼单于子冒顿曾为质于东胡。
冒顿归国后,杀父而即单于位。
东胡自恃强盛,相继向冒顿索得千里马及冒顿所爱阏氏,仍不餍足,复向冒顿勒索瓯脱外弃地。
汉高帝元年前206年,冒顿知东胡骄疏可袭,乃发兵一举而灭之,于是东胡属下的乌桓便受匈奴奴役。
每年必须向匈奴输送马、牛、羊等牲畜和皮张。
至元狩四年前119,汉武帝遣霍去病击破匈奴左部,乌桓始摆脱了匈奴的羁绊。
汉武帝把一部分乌桓迁徙到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五郡塞外。
从此乌桓得临近先进的汉人农业区。
对乌桓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汉对乌桓的需求,主要在军事方面,即令乌桓侦察匈奴的动向。
乌桓大人每年朝见汉帝一次。
汉设护乌桓校尉,以卫护和监视之,使不得与匈奴交通。
至昭帝时,乌桓渐强,乃发匈奴单于墓,以报冒顿时的优怨。
但被匈奴击破。
汉大将军霍光打算趁匈奴与乌桓交兵时,出兵打击匈奴。
结果,没有邀击到匈奴,却把乌桓袭击了一下,由是引起乌桓的反抗,被汉军击败。
宣帝时,乌桓仍为汉保塞。
王莽代汉后,准备打击匈奴,乃征调乌桓等兵屯驻代郡,而质乌桓兵妻子于郡县。
乌桓兵恐久屯不休,遂自亡叛,诸郡尽杀其质,由是双方结怨。
匈奴诱使乌桓贵族与己连兵寇汉边境。
东汉建武二十一年45年,刘秀遣马援将三千骑出五阮关掩击乌桓。
乌桓相率遁逃。
但当汉军还师时,乌桓又尾随追击,马援晨夜奔归,因乏食,杀马千余匹。
次年46年匈奴发生内乱,乌桓乘机击破之。
匈奴北徙数千里。
刘秀下诏罢除诸边郡亭候,以币帛招降乌桓。
建武二十五年49年,乌桓大人郝旦等九百余人率众归附,于是封其渠帅为侯王君长者八十一人。
皆居塞内,布在缘边诸郡,令招来种人,给其衣食,遂为汉侦候,助击匈奴、鲜卑。
总的来,乌桓同东汉的关系,好于鲜卑同汉的关系。
汉灵帝初,上谷乌桓大人难楼众九千余落,辽西乌桓大人丘力居众五千余落,各自称王。
辽东属国乌桓大人苏仆延众千余落,自称峭王右北平乌桓大人乌延众八百余落,自称汗鲁王,皆有智勇。
灵帝中平四年187年,前中山太守张纯叛入丘力居众中,自号弥安定王,为三郡乌桓元帅,抢劫青、徐、幽、冀四州,杀略吏民。
次年,汉以刘虞为幽州牧。
刘虞前曾为幽州刺史,在胡汉民众中素有威信。
丘力居等闻虞至,皆降附。
张纯走出塞,为其客所杀。
后丘力居死,子楼班年,丘力居从子蹋顿有武略,代立为大人,总摄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部。
时袁绍与公孙瓒频繁交战,蹋顿等助绍破瓒,绍赐蹋顿、难楼、峭王、汗鲁王单于印缓,以“宠其名王而收其精骑”。
建安十年205年,曹操攻占冀州后,袁尚偕同其为幽州刺史的胞兄袁熙投奔蹋顿。
蹋顿数与袁尚兄弟入塞为寇。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往击三郡乌桓,大破之,斩蹋顿及名王,得汉及乌桓等降人二十余万口。
辽东单于苏仆丸与散熙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康不敢受而诱杀之,将三首一齐送操。
操归至易水时,代郡乌桓行单于普富庐、上郡乌桓行单于那楼来向操庆贺,表示愿意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