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过午饭,夏花离开了何府,刚出角门,见杨迎盈从轿子内走出,她见礼后正欲抬脚,被杨迎盈叫住。
“等等,不知夏姑娘有事没事到府上为何?听闻你家姑姑已攀上高枝,你家绣庄没了师傅,你不当好好照看吗?”杨迎盈道。
“杨姑娘慎言,我家姑姑乃当今圣上亲封的宁和郡主,为结两国之好,下旨赐婚,这乃满朝文武皆知的事实。杨姑娘身为官家小姐,不会没有听说过吧?”夏花道。
杨迎盈满脸通红,怒极,什么东西,什么宁和郡主,谁稀罕,不过是别人不要捡剩的,抬手欲给夏花一个耳光。大庭广众,夏花不曾想她如此骄横,躲闪不及,暗道糟糕。背后传来“杨姑娘……”。
两人同时转身,见是何三,杨迎盈立马换了一副面孔,娇滴滴地道:“何大哥,你找我?”
“我才刚好似看见杨姑娘欲向夏姑娘动手?”何三道。
“怎会呢?何大哥你看错了,对吧,夏姑娘?”杨迎盈看向夏花,加重了语气。
夏花噗呲一笑,而后何三也笑了。
杨迎盈有些摸不着头脑,只是见何三对着她笑,她满脸飞霞,早将夏花抛诸脑后。
夏花见此,微微耸肩,举步离开,行了一小段路程,不知想到了什么,忽的回头,见何三已不在,只留下杨迎盈站在原地,似乎还在偷着乐。
……
时间不紧不慢地走着,夏记小吃,夏记绣庄,还有庄子那处,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夏花府城、县城两处跑,偶尔会去何府会会何家姐妹。
一晃就到了采摘棉花的季节,漫天飞雪,一片银海。今年的棉花比去年每亩地多采摘五斤到二十斤不等。大伙儿满脸洋溢着笑容,高氏冯氏更是乐不住嘴。
此时,养心殿的吴乾宗正听着司徒尚书的禀报。年初,夏家敬献的棉被于整个边疆而言不多,但那是一大家子劳苦一年的成果,巧合的是那阵子边疆正遇大雪,棉被来得颇为及时,且那一仗大捷。当即宣了几位大臣,商议一番后,下令推广棉花种植。然,大多百姓并不知道棉花有多大的价值,心下不免抵触,仍偏爱小麦玉米等解决温饱之物。
为此,吴乾宗宣召司徒尚书等养心殿议事,随即采用非常手段,强制推行,并且予以扶持,即采用夏花手稿所写的,要是谁家多种植棉花,谁家就可以免收赋税。如此一来,好些村民在确保自家能勉强度日的情况下,都开始大力种植棉花。
后来,大吴的棉花纺织业蓬勃发展,对棉花的需求也逐年增加,活跃了当时的农村经济,从而增加了百姓的收入。棉布,棉衣,棉被等以棉花为原材料的纺织品逐渐普及,物美价廉,逐渐从而取代了以前用丝麻等御寒取暖的方式。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今年大吴大多地方的棉花都呈现丰收景象,吴乾宗嘴角上扬,瞧着众臣子颇为顺眼,当然尤其是司徒尚书。
“陛下,微臣大胆估计,不出十年,棉布,棉被等物就会在大吴普及,那时“布衾多年冷似铁”必不会发生。今上高瞻远瞩,见事比臣等高上百倍,爱民如子,实乃百姓之福。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司徒大人道。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大臣相继道。
声音洪亮,于大殿上空久久飘荡。
吴乾宗心潮澎湃,激荡不已。
“众爱卿请起,此事除去在座诸位,当有一人立了大功。”吴乾宗不禁想到倘若那时夏花没有呈上棉花手册,搞不好就会被有心人利用,大发横财,从而可能让棉花成为与丝绸,羽绒一般之物,后果堪忧。
“陛下是指夏姑娘?”司徒大人道。
吴乾宗点点头。
“夏姑娘深明大义,倘若身为男儿,必能为吾朝所用。”司徒大人道。
……
那厢,夏花正在田地与大伙儿抢收棉花,忽感耳朵烫烫的,不知谁在唠叨她呢。
三日后的清晨,一阵阵马蹄声越来越近,夏志安等人耳闻,忙放下碗筷,相继往院门口走去。
“阿花,你看那为首的好生面熟。”夏志安道。
“爹,那是杨同知。”夏花道。
夏志安领着众人上前行礼。
“免礼,陛下圣旨随后就到,快准备接旨。”杨同知道。
夏志安大惊,忙道:“大人,草民从未接过,烦请大人……。”
“走吧,本官前来,原是为着这事儿。”杨同知道。
夏志安即刻将杨同知一干人请进大厅,随后跟着杨同知带来的差役准备着香案香炉等物,青叶、小慧立马奉茶,曹氏和夏花回屋准备了好些鼓鼓的封红,阮婆子等复又打扫院子和大厅,几乎一尘不染。渐渐地,院子里的村民多起来,眼睛时不时往屋里面瞧。
而后,花蓋村的里正,村老等人闻讯而来,虽说夏志安并非是这里的村民,然他家为人和善,与村里人家相处颇好,且自他家来后,又是种棉花,又是开作坊,不说村里,就是连着附近的几个村,日子都比先时好过了。这会儿子听说有圣旨下来,这般隆重,准是好事,岂有不前来恭贺的理,顺道沾沾喜气。
两刻钟后,远远地就听见阵阵马蹄,随即便有锣鼓声声,屋内屋外众人依照差役的示意站好了队。
杨同知当即起身迎了出去,夏志安等人跟着。
人马越来越近,打鼓宣锣,浩浩荡荡。众人目光几乎同时移向中间马车,楠木车厢,雕梁画栋,巧夺天工。后面还有七八辆马车相继而来。
到了庄子院落,马车轿子纷纷停下,众官员下车后,互相见礼,随即跟着一公公打扮的人向大厅走去。
公公路过夏花身边时,脚步一顿,道:“夏姑娘,咱们又见面了,别来无恙。”
夏花躬身一幅,道:“民女问公公安。”
王公公点点头,举步向前,随行的官爷赶忙跟着。
到了大厅香案前站定,只听一声“跪……。”
气氛瞬间庄严,厅内窸窸窣窣。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钦此。夏志安接旨吧。”王公公笑道。
夏志安有些愣神,夏花轻声叫了一声爹,“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夏志安双手捧着圣旨,提花锦缎,祥云瑞鹤,不禁颤抖,看了眼曹氏,见其眼睛湿润。
“县主,杂家向你道喜了。”王公公道。
夏花还礼,向曹怀义兄弟一瞥,两人随即向在座诸位塞了封红,厅内一片喜气,互相道贺。
圣旨颇长,夏花听了大概,说棉花一事,功在社稷,特赐庄子牌匾,“夏氏庄园”,封夏花为县主,赐封号“绚”。赏黄金一百两,白银五百两,笔墨纸砚一套,绸缎十匹。
夏花大喜,先不说她所谓的县主,更为“夏氏庄园”四字,达官贵人,平民百姓,见了无不敬畏,要紧的是夏家从此在府城算是站住了脚跟。
当然,想着自个儿是县主了,虽说没有封地,只是一个封号,然唬人还是挺威风的,眼里笑意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