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五章 元夕(1 / 1)一蓑烟雨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间一晃而过,很快就到了正月十五,晚上,李陶陶有约。几天之前她就收到了萧县令的请帖,邀请她十五到春风楼看花灯,赴诗会。李陶陶其实很纠结,她并不想和那些自命风流的才子们说诗论词,谈笑交际,那纯属浪费时间嘛。可是她又想出名,有了知名度才有发言权,这样才有利于她未来的某些计划。她考虑再三,决定还是前去赴约,而且要在今晚一举成名。

她穿上那套墨绿的民国装,薄施粉黛,淡扫蛾眉,整个人看起来亭亭玉立,气质高华。她带着李瑛坐上了雇来的马车。门口,大小三个男子对她行注目礼。原来是傅嘉昱受李陶陶的委托,带着杜德纯和卫正则出门去看花灯。卫正则笑嘻嘻地说:“我姨母真好看啊,跟我阿娘一样好看。”杜德纯则骄傲地说:“好看不好看倒在其次,关键是我阿娘学问好啊。今晚,她肯定又有佳作问世。”

傅嘉昱倒是读过那首《水调歌头》,的确惊才绝艳。《西游记》也找来看了,怪诞离奇,不可思议,难怪能风靡一时。真让人惊叹她是怎么想出来的?还有《三字经》和《百家姓》,他也翻了翻,真是启蒙的好读物啊。他可以断定,这两本书和《千字文》一样,必将流芳千古。

这些事,无论哪一件,都足以笑傲天下。可她是怎么做到的呢?难道她真是千年不遇的奇才?

春风楼是一座大型的茶楼,在庐州城颇有名气。凡是文人诗会,字画拍卖之类的文艺活动,都是在这里举行的。每年知名度很高的元宵诗会,当然也是在这里举办。所以,春风楼每年都会在十五这天,费尽心思地扎上许多精致的花灯,璀璨夺目,流光溢彩,装扮着这个美丽的夜晚,几年下来,倒也成了庐州一景。

春风楼大门的柱子上,居然贴着一副春联,李陶陶有点惊讶,没想到春联的传播速度竟然这么快。看来流传了几百年的风俗文化,果然有它存在的道理。上得二楼,只见萧县令坐在中间,众人正围着他谈笑风声,说古论今。李陶陶上前见礼,“民妇李氏见过萧县令,祝您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萧县令着一件月白的圆领袍,温润儒雅,笑容温暖。他是典型的文人气质,举手投足间,仙气十足,风度翩翩。让人如沐春风,不知不觉间,心生仰慕。

他微笑着说:“新年好新年好。李娘子你来得正好,我们在说这个春联,听说最先是从你开始写的,那就请你为我们讲讲,这个春联到底有些什么讲究?”

李陶陶先团团施了个礼,然后侃侃而谈,“春联嘛,在未来是可以替代桃符的一种对联,它的寓意也是辟邪和祝福。或者是对过去的这一年的总结概述,或者是对来年的美好祝愿,有五言,七言之分。”

李陶陶环顾四周,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开玩笑,姐今天就是来震惊四座的,绝对要高调。“春联是古代骈体文和传统诗歌相结合,衍生出来的一种新的独立的文体。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两联彼此相对,互相呼应,结构完整,文字简练。我总结了一下,有五个要点:第一,上下联字数要对等。第二,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第三,上下联平仄要相调。第四,切记合掌,就是上下联词义重复。第五,横批很重要,往往对一副春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众人听得连连点头,李娘子果然是有大学问的人啊,这么随便一说,就总结出几大纲几大条,言简意赅,简明扼要,只要是读书识字的人,听了都会写了吧?众人在心里默默记下李娘子说的这几个要点,觉得今晚不虚此行,学会了写春联,来年就可以一展才华了。

也有那不服气的,故意抬杠,“李娘子道理倒是说得动听,想必也有不少佳句,不如写几副出来,大伙点评点评?”

李陶陶微微一笑,胸有成竹,“这有何不可?今天本来就是来交流学问的嘛,我抛砖引玉,先来一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横批,鸟语花香。又有,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吉星高照。还有一副,这个就特别适合今天的东道主春风楼了。财源滚滚随春到,喜气洋洋伴福来,横批,财源广进。”

在一片叫好声中,春风楼的掌柜喜笑颜开,赶忙拿来笔墨和红纸,恭敬地说:“还请李娘子墨宝,为本店写下刚刚的这副春联。”李陶陶也不谦虚,十几个字,一挥而就。一手漂亮的颜体,大气磅礴,笔酣墨饱,不愧原主练了二十多年,在这关键时刻,还真是长脸。众人啧啧赞叹,转而跃跃欲试,一时间佳句频出,场面热闹非凡。

夜幕渐渐深沉,衬托出花灯的亮丽绚烂。街面上,星星点点,亮如白昼,行人摩肩接踵,欢声笑语,好一幅元宵盛世图。李陶陶倚窗而立,心涛起伏,这样的繁华盛景,还能维持多久呢?是否所有的繁华之后,都是无尽的悲伤?

“很美,似银河,对吗?”一个人轻轻走近,立在窗的另一边。李陶陶侧头一看,原来是萧县令,他的话让她突然想到一句诗,脱口而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萧县令一笑,“呵呵,你经常这样出口成章吗?”李陶陶谦虚地说:“也不是,有感而发嘛。”萧县令来了兴趣,“还有吗?”李陶陶笑笑,“有啊。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李陶陶念到这里,自己都笑了起来,“这一句描写元夕盛景也太形象了,好有画面感,对吧?”

萧县令微微一笑,突然说:“萧某,名瑾瑜。”李陶陶一愣,萧县令这是要走亲民路线?这算是自我介绍?她学着他的句式,“李氏,名陶陶。”萧县令有点意外,“哦?君子陶陶的那个?快乐的样子?倒是很适合你。”“是吗?”李陶陶莞尔。

两人不再言语,默默看着窗外,各自想着心事。窗外,热闹非凡,窗内,平和宁静。直到萧瑾瑜的小厮找了过来,“公子,诗词比赛是否开始了?有人催了好几遍了,想是得了佳句。”“好的,那就开始吧。”萧瑾瑜对李陶陶一颔首,自行离去。

于是,诗词比赛热火朝天地展开了,老少才子们都憋足了一口气,势必要在这元宵之夜一鸣惊人,一举成名。因此,好些人在几个月前就开始着手准备了。

这楼上的,哪个不是苦读诗书多年,久负才名才会被邀请至此的,这些人,就是庐州读书人中的精英了。所以他们的一首诗或者一首词,只要一出炉,众人无不争相传阅,还专门有人负责抄送到楼下。楼下聚满了许多没有资格参加诗会的读书人,眼巴巴地等着,力求一睹为快。因此,这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诗会,出名只在这一夕。对于这个机会,李陶陶表示很满意。

李陶陶独自坐在偏远的一边,倒不是她故意清高,毕竟就她一个女子,在一大堆男人中间,总归有些不自在。她远远地听着,倒也的确有不少佳作。比如这个叫冯子画的,写的这首词就很不错。

“恋秀衾。元宵三五酒半醺。马蹄前步步是春。闹市里看灯去,喜金吾不禁夜深。如今老大都休也,未黄昏先闭上门。待月到窗儿上,对梅花如对故人。”众人议论纷纷,都说这首词当得第一。冯子画故作谦虚状,眉梢眼角却抑制不住地洋洋得意。

李陶陶抿嘴一笑,老兄,不好意思啊,如果没有我,或许你真是第一,只是对不住了,我也急需扬名立万。

到这个时候,在座的才子们基本上都献上了佳作,还有一两个仍在苦思冥想的,众人也没放在心上。德高望重的几个老者正在点评讨论,大家很快就沟通好,达成了共识,拟定了名次。

萧瑾瑜突然说:“李娘子似乎还没有作品。”“李娘子今天情况不对呀,还没构思出来吗?”旁边一人有点幸灾乐祸。另一人不知是捧还是踩,“李娘子可是有大才的,还记得那首《水调歌头》吗?她一出手必是精品。”

李陶陶走了过来,笑眯眯地说:“到我了吗?谢谢大家的关心,其实我早就有了,只是见刚才比较拥挤,所以就等了等。”她来到书案前,提笔就写,胸有成竹,笔走龙蛇。“青玉案,元夕。”旁边自然有人负责念出来,“这是一首词。”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负责念的那人话音刚落,众人就议论开了,“嗯,开篇不错,精彩。”“寥寥几字,就能勾画出生动的形象,这就是功底呀。”“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好!活生生的一幅元夕画面啊。”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嗯,有细节,恍如身临其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人念完了,众人也痴了,反复吟颂着最后几句。这几句实在是太震撼人心了,仿佛说进了每个人的心里,听到的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和感受。

所有人都惊呆了,这又是一首必将流传千古的名词啊,这位李娘子,居然有如此惊世的才华?!这样的极品诗词,别人穷其一生,也未必写得出来一首半首,她居然接二连三,举重若轻地写就!这不公平啊!

众人在惊叹的同时,也都百思不得其解:她是怎么想出来的呢?我怎么就做不到?同样是这几个字,怎么她组合出来,就这样的惊才绝艳,一轮到我,就成了狗屎一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