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日奔波,一行人终于进入辽境,来到辽宋边境最大的城市——涿州新城。
站在护城河外,众人远远望去,只见护城河以北高低参差不齐分布着密密麻麻的屋舍,左右看不到尽头。这宋辽边境最大的城市竟然没有城墙!
王若素不免发出阵阵惊叹:“契丹人竟如此磊落大方?边境重镇居然敢不砌城墙?”
周游摇摇头:“非也~非也~~公子有所不知,边境诸城不设城墙的提议并非出自辽国,而是出自我大宋!自契丹兴起,大宋立国,宋辽之间战祸长达十余年,边境诸城屡遭兵燹之祸,早已是一片残垣断壁,先皇悲悯百姓流离失所,无安宁之日,便下定决心要保他们百年平安,于是提议边境诸城都不建城墙,以示和平之决心!”
提及皇兄,赵元俨脸上露出少有的敬重之色:“自古以来,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先皇不惜以放弃汉人故地为代价,既是为了大宋江山稳固,更是为了让边境百姓不再流离失所。”他翻身下马,对众人道:“走吧,去看看休养生息十余年后边境百姓的生活!”
众人见状,纷纷下马,踱步前行。
跨过岸宽水深的护城河,便算是进入新城了。虽无城墙,但辽国在此立了高大牌坊。王若素抬头看见上牌坊上方挂着一块方形石匾,上书“千里同风”四个鎏金大字。
“这字不似本朝流行的飞白体,写的是唐代颜体楷书,一笔一划多了几分潇洒俊逸,但又给人铿锵有力的感觉,甚是眼熟。是谁写的呢?”
众人顺着王若素的目光看过去,刻着“千里同风”四个大字的石匾在夕阳的照射下,流光溢彩。
周游笑了笑:“公子好眼力,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王若素的目光在周游、秦凤身上流转,最后停在了正抬头目视石匾的赵元俨身上。
“原来是父亲之笔,是孩儿糊涂了。”王若素向赵元俨揖手致敬。
赵元俨平静的语调仿佛在讲着别人的故事:“那时宋辽边境刚刚划定,辽国皇帝感念皇兄仁慈开明,便邀请大宋为新城题词。皇兄最后委派身无军功只有文治的八王爷亲自书写,彰显朝廷偃武修文的决心。从此八王爷之名蜚声辽境。”
王若素见他双目虽注视着石匾,但目光却没有聚焦,似在回忆往事,便喃喃道:“所以八王爷才是出使辽国的最佳人选。”
赵元俨收回目光,点点头:“也罢。奔波了数日,甚是疲惫,早点入城歇息,明日还要赶去榷场。”
众人按规矩,牵着马走路入城,守城的官兵盘查十分仔细,又是查看入城公文,又是检查箱子马匹,用了大半柱香的时间,才得以进入。
涿州新城重建已有十余年,但城中人口并未恢复到前代鼎盛时期,其中半数人口都不是本地人,大多是来自宋辽各地,前往榷场经商之人。因而这座边境小城的商业经济尤为发达,商旅服务业与内地大城市相比毫不逊色。十步一酒楼,五步一摊铺。
王若素等人下榻的是新城规模最大的客栈,虽无单独别院,客栈设施也不如大名府祥云客栈完备,但因新城商旅往来频繁,生意也分外火爆。周游几经交涉,也未能包下一整层楼,众人只好分散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