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寿宫里,刘太后端坐在桌子前,一本花名册正躺在铺着锦缎的桌面上。
她的贴身内侍蔡著此刻正微微弓着腰,细着嗓子道:“太后,这些都是户部报奏审核过的闺阁姑娘。按惯例,是从功臣勋戚、名门望族、富商豪贾中选出来的,年龄都在二八年华上下。”
太后微微点点头,粗略翻了翻,便将花名册交到他的手里。
蔡著按次序每念一个名字,两个宫女就将对应姑娘的丹青展开,供太后挑选。
花名册上的名字至少有五六十个,蔡著挨个挨个念,宫女们挨个挨个挂画。
这些都是经过大宋各地报奏的、推荐的姑娘,个个都长着一等一的容颜,个个都琴棋书画一样不落。既然有心入宫,描画时必定着重金请了一流画师,所以单看丹青,个个都长得符合时下的审美情趣,偏偏每个人又有一处点睛之笔,各有千秋。
初看时觉得新鲜,但连看几张过后便觉疲劳,太后逐渐打起哈欠来。蔡著见状,便加快了速度。
“等等……”哈欠之余,太后抬手道:“那张是谁?”
两个宫女赶紧把正在撤下的画儿摆正。
身段姣好,一张鹅蛋脸上长着弯弯柳眉,一双杏目清澈阳光,一双薄唇勾着一弯笑容,她的笑容是那样明媚,照得一双眼睛温情脉脉。
“她叫什么名字?”
蔡著低头在花名册上找了找,道:“王月,字若素。”
“名字清淡了些,倒是个少见的美人儿,模样看起来也端庄,让人赏心悦目”,太后有仔细看看了画像,道:“是个什么来头?”
蔡著继续念道:“王月,字若素,嘉州人王蒙正之女,年方十四……”
太后讶异地打断他:“王蒙正的女儿?”
蔡著核对了一下,恭敬道:“正是。”
王蒙正品性低调,自己曾多次试探过他,他并未表态说想让女儿进宫,难道是他改变主意了,所以将女儿的画像送进来?
又看了半晌,她挥挥手:“继续吧”。
第二日下午,太阳还未落山,赵祯从文德殿出来上了轿辇,朝庆寿宫走去。
“蔡著。”赵祯的声音从轿辇里传了出来。
“皇上。”蔡著快走两步靠过去。
“你可知母后找朕什么事?”
“回皇上,太后昨儿看了户部筛选出来的闺阁姑娘。”
赵祯应了声,不再言语。
轿辇一路直行。
庆寿宫内,赵祯端端正正地跪下:“孩儿给母后请安。”
刘太后笑盈盈地把他扶起来:“皇上在文德殿坐了一天,累了吧?”又吩咐宫女端上甜汤。
看着赵祯吃着甜汤,太后道:“自登基以来,皇上不曾一日缀朝休息,每日还要学习看书,看着皇上这么勤于政务又上进,母后甚是欣慰,不过皇上也一天天长大了,即便是寻常百姓人家的孩子,在这个年纪也婚配了。”
赵祯轻轻笑了笑,看着太后。
“昨日户部上报了从各地选出的优良女子,我从中挑选了几个甚是得体大方的,皇上看看吧。”
“谢谢母后。”
几个宫女两两一组,展开几幅画。
赵祯面色温润,心里却打着鼓,直到看到了某人的画像,暗自勾起了嘴角。
看着画卷一一展开,太后忍不住啧啧赞叹:“个个都是一等一的美人儿~~”继而回头问赵祯:“皇上,您瞧着哪个姑娘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