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爷当时在家,是因为姥爷将工作以“以老换少”的方式换给了舅舅,让舅舅在自己的工作单位上班,姥爷则不得不提前从地质402队退休,在家务农。
姥爷是地质402队里最优秀的焊工,是八级焊工。
姥爷的焊工技术听妈妈讲是从小日本那里偷学来的,其中又有一段波折和离奇的故事:
那是姥爷还很年轻的时候,生活在鞍山汪家峪,是顺治八年时拨来的拨民中一个大姓氏“吕”姓中的一大主脉嫡系。
姥爷的爸爸是汪家峪村的村长,那时还没有鞍山市,只有日本人在当地建起来的昭和制钢所。汪家峪属于辽阳管辖,姥爷的爸爸经常去辽阳开会。
姥爷大排行老四,为人很聪明,12岁就会扶犁。
扶犁听说可是个技术活,既要驱赶着老牛让老牛走直线,又要用力下压控制手下的犁耙,让犁耙深入土层一定的深度,起到翻耕的作用。
会用劲儿是一方面,还有体力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没有体力,没有劲儿,怎么会用也不行,三方面缺一不可。所以,姥爷12岁时能扶犁就被当时传为了美谈。
姥爷青少年的时候去了本地当时日本人建造的昭和制钢所当焊工学徒。
所谓学徒,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学徒,老师手把手教会徒弟,以将徒弟带上岗为目的,而是只是跟着师傅干活的人,帮助师傅准备材料、划线等。
真正干活的时候师傅通常会把姥爷支走干别的活,不让姥爷看到他是怎么干活的。其实说白了,那时的学徒工就是师傅手下的一个打杂小工。
姥爷在这个日本师傅手下偷偷学艺了三年,不但整个准备流程都了如指掌,比如什么材质的钢料使用什么样的焊条等,还对焊接时的各种现象和结果都熟烂于心,再加上姥爷本身就很聪明,所以很快就掌握了焊接的技术。
有一次夜晚,大概是日本人在焊铁架山的防空洞的时候,姥爷趁日本师傅回去睡觉的功夫偷偷跑过去看了看师傅干的活,一时激动,手也痒了,便拿起了地上的焊枪戴上了焊帽,学着师傅的样子继续往下接着焊接了下去。
焊了一会儿,再往前看看师傅焊的,觉得和他差不多,挺满意的,就又焊了一会儿。后来试验得也差不多了,姥爷就放下了焊枪,摘下了焊帽刚扭头想走,就见师傅从身后过来了。
原来是一闪一闪的焊火花让师傅从睡梦中醒来,引来了师傅的关注。
后来,这个师傅的徒工是不能再做了,这个师傅将姥爷的事儿汇报了上去,又引来了昭和制钢所两大工段长的注意,都要姥爷去他们那里干活,姥爷为难了,最后选择连夜逃走,去了沈阳姐姐家避难。
姥爷整天和日本人打交道,深知日本人的性子和为人,他们把当时的中国劳工就是当作干活的畜生看待。
当时最为直接的证据就是日本人曾经订立过的一个罪名,叫做经济罪,其中一条就是范指所有、任何在日本占领辖区内吃到了大米饭的中国人。
如果你不小心拥有了一点点大米,(当时都是在吴三台子由那里居住的朝鲜族人负责种植大米的,收获后统一上交)如果你又在极需要的时候煮着吃时不小心地被日本人知道了,那么你就犯了日本人的经济罪。
这是事实,不是我杜撰的,现在在鞍山的许多老人都知道此事。
由此可见,日本人对中国人的敌视、鄙视、压迫和控制。
所以,作为那么聪明的姥爷,又深知如此的日本人,当时怎么能让自己陷入此等两难境地?让不在乎中国人死活的日本人来回搓球?
所以,姥爷选择逃了,毅然决然地选择无声无息地逃往在沈阳居住的姐姐家避难。
姥爷当时已经和姥姥结婚了,在汪家峪和一大家族的人一起居住。
姥爷逃走以后,昭和制钢所的日本人还去了汪家峪找了姥爷一通,但姥爷的逃走没有提前告诉任何人,就连汪家峪的人也没一个人知道。
所以,日本人在姥爷家里找不到姥爷以后,也就回去了。
当时的社会也不算安宁和太平,没准儿他们还以为姥爷死在了哪个犄角旮旯里呢!
一年以后,姥爷偷偷地回到了汪家峪,和姥姥一起将家悄悄地迁到了羊草庄,投靠了当时在那里居住的姥姥的弟弟,也就是我的舅老爷。
姥爷由此才算是真正地定居了下来,在那里务农、养牛,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农民。
姥爷养牛养得好,种地也种得好,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让一家人挨着饿。这之中还有许多啼笑皆非的小故事、小插曲都让我记忆深刻,难以忘怀。
姥爷是在解放后新中国成立后重建鞍钢时才重新招工应聘上班的(当时大概1952年左右)。
那时,姥爷家在羊草庄本来就是一个外来户,姥爷又极有本事,能让自己家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最重要的是姥爷对村里大队的人又不巴结示好、行贿于人,不登门送礼、曲意逢迎,所以就遭到了村里某些人的嫉妒和排挤。
当时村里的有头有脸的人都管养牛卖牛的姥爷叫“牤牛子”,意为只知道傻干活的倔老牛。还命令姥爷专门干些净得罪人的差事儿,又因为大姨的事儿,给姥爷找了很多的麻烦,差点把姥爷的病气犯了。
姥爷一看自己再在村里这么待下去肯定不行了,不上班也真不行了,当时鞍钢的招工已经结束,姥爷就在属于陕西地质局的402队的招工中应聘当上了一名焊工。
在402队的日子,姥爷应该是最快乐的,他有了四个最强铁哥们组合,都是技术最强的,分别是车工刘师傅、电工师傅和钳工师傅。
车工刘师傅的爱人也是地质局的,是407队的,奶奶也是属于407队的,当时她们是比较好的同事,于是就介绍了爸爸和妈妈认识结婚。
后来,舅舅在村里干啥啥不行,都娶不着媳妇,姥爷没办法将自己的工作又让给了自己的儿子,自己重新在家务农。
我登门到来的时候已经是1975年初了,那时姥爷已经在家务农很长时间了。
姥爷是一个极富个性的、有着自己独特魅力的人,有着聪慧的头脑,敢于冒险和挑战自我,有责任担当,正直的、霸气的人。
姥爷的一儿三女儿中,妈妈排老三,上面有大舅、大姨,下面还有老姨,妈妈是姥爷的二女儿,姥爷经常叫妈妈“二儿!”
姥爷最喜欢妈妈,是因为妈妈的性子最随姥爷,又不像姥爷那样的坏脾气,是姥爷最为得力的助手。
也是妈妈帮着姥爷支撑起了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