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北黎凉都的德阳殿,灯火通明。
皇帝穿着金色衮龙长袍,捏着密折的手,青筋迭起。他的脸色如往常般镇静,眼睛一瞬不瞬地盯着密折上的字。
安王昨日身亡于汴州客栈。
朱衣卫,乃皇帝密卫,专供皇帝驱使。就在一炷香之前,朱衣卫头领肖庆送来密报。
安王被杀,本非小事。不管他被何人所杀,总是和北黎脱不了干系的。
因为事情发生在北黎,所以北黎朝堂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就意味着北黎十分被动。
“皇上,当务之急,应是如何处理安王被杀一事。切勿急躁,失了分寸。”身着朱红官袍的老者,语重心长地说道。
他正是两朝元老,当今皇帝的师傅,颇负盛名的江太师。此次,他也在受诏入宫之列。
“太师,言之有理。”皇帝收敛了怒火,缓了缓口气,又道,“这次追查,事关重大。不知老太师可有良策?”
江太师抖了抖雪白的胡子,笑声洪亮,“良策倒没有,但这查案人选,老臣倒是有几个。”
“太师,这紧要关头,莫要再藏着了,快些说吧!”皇帝疲惫地按了按太阳穴,声音带着深深的无奈。
江太师也不生气,道,“皇上忒心急了。这谢闻肯定是要的,还有都统齐临,再者就是宋启,王昱,周深三人。”
“前面三人我略知一二。但这后面两人?”皇帝迷惑不解地询问。
“此二人都是北黎新起之秀中的佼佼者。王昱之父,乃是安国长公主麾下的猛将之一。其子才略不输于其父,在梁城颇有声名。月初到我府上拜访过,谋略不逊于当年的宋启。”江太师神色满是赞赏,又捏了捏胡子,“而周深在世家子弟中,向来是出类拔萃,年纪轻轻,就心思缜密,谦逊有礼。这次让二人一同旁观,也算是培养国之栋梁。”
皇帝略微思忖,“也罢。就依太师所言。秦明,你们即刻将朕的口谕传给这五人。明日起,令他们彻查此事。朱衣卫归宋启等人调配,和如有可疑人物,一律抓入天牢。”
秦明行了礼,退了出去。
“凉都,太平了很久,却在这个时候刮起腥风血雨。师傅以为何人会是这幕后黑手?”皇帝叹了口气,目光沉沉如同黑雾,看向江太师。
江太师缄默不言。他心中隐隐约约预料到,安王被杀不过是个开始。凉都,终究是太平了太久。或者,该说北黎太平太久了。
以宋府为首等五府纷纷接到了口谕,秦明等人走后,各府主事表现各异。
宋启端起了白玉酒杯,望着里面澄澈的酒液。
“主子,夜深了。”侍卫林志小声地说道。
“恩。夜确实深了。凉都不就像这深夜?什么也看不到。”宋启哂笑一声,仰头饮尽了杯中酒。
林志不敢说话。
宋启看着他那模样,忽然间兴味索然了,摆摆手让他离开。
林志自然是恭顺地离开。
恭顺?呵!宋启眼睛望着林志的背影,讽刺的笑容大喇喇地挂在脸上。
宋府又是一片寂静。
齐府自接到口谕后,齐临书房的灯直到天快亮时才熄灭。
王谢二府主事接完口谕后,书房的灯亮了一小会儿便灭了。
倒是那周府有些不同。
周府接到口谕的人并非周深本人,而是其胞弟周宜。
周宜此人,名声比起其兄,简直是不值一提。
明明是尊贵的世家子弟,但有其兄珠玉在前,他反而显得十分平庸。
这次他无意中替兄接了口谕,心中惶惶不安。
他以前就知晓自己和胞兄的差距,可也没想到竟有这么大!
胞兄虽是占着嫡长子的名分,可好歹还没有入仕。他们之间的差距,也不就是名声和才华。
可如今,胞兄竟得了皇帝的青睐!倘若这差事办得好,那青云直上不过是转眼间的事儿。
而他么?不就是这脚下卑贱的泥土。
这样想着,周宜心中顿时觉得很不是滋味。
“公子,回来了!”
仆人的声音在夜里格外地清晰了,往日只觉得那些个仆人惯会偷懒。明明是府里的大公子,偏偏给唤成了公子。
如今看来,不过是人家敬重胞兄。那些个恭敬的眼神,在周宜看来,实在刺眼。
“怎的如此晚还不歇息?”周深解下锦裘,迷惑不解地看了周宜一眼。
周宜看着胞兄的动作,有些出神。
那些动作行云流水,有一种说不出的洒脱,却又带着嫡长子的尊贵气度。非模仿可得,而是主人自己的习惯。
“怎么了?”周深复问了一次。
“有些要事,等着秉明哥哥来处理。”周宜退了半步,不紧不慢地说道。
周深有些诧异周宜的表现,遂边走边说,“那就去我书房吧!”
步伐慢悠悠的,让跟在后面的周宜,心情平复了很多。
到了书房,周宜已经面色如常了,甚至还多了几分淡定。
“坐。”周深坐下,示意周宜坐下谈话。
“安王昨日身亡于汴州一间客栈。适才,朱衣卫的秦明秦大人奉了圣上口谕,令您和颐王、谢太傅、齐都统、王昱共同彻查此事。朱衣卫暂时由你们调配。”周宜语调沉稳地说道。
周深修长的手指不疾不徐地敲了敲桌子,抬头问道,“还有其他的吗?”
周宜摇摇头,又道,“没有其他事了,弟弟先告退了。”
周深点点头。
周宜退了出去。
周深看着窗外的夜空。
黑魆魆一片,一点星子都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