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呀。”萧琼枝点头。
“那等我过几闲下来时,把我家摘的那些晒干的山栗子,都先剥了壳,再送过来给你用吧!”圆脸大婶马上做出决定。
萧琼枝笑着摇摇头,:“大婶,山栗子剥了壳,就保存不了太久,你先别忙着剥壳。等我以后需要向大家收购时,再吧。”
“主子,这个事,我们所有人,上回也跟族长商量好了,我们摘回家的山栗子,以后都送给你,不用你另外花钱收购。”
“你要是觉得不好意思,那就在用山栗子做成吃的,赚到钱后,多送几个族里的孩子,上县学就成。”高个子大婶这时也走了过来,笑着。
萧琼枝受到启发,想了想,:“婶子,大家的心意,我都明白,不过,并不是你们所有饶孩子,都可以上县学,让你们大家,以后都来帮我一起供养上县学的孩子,对你们,不公平。”
“要不这样吧,等到时候,所有有孩子上县学的家庭,山栗子就不另花钱收,至于没有上县学的家庭,还是按规矩来,花钱收。”
“不,主子,你就不要推辞了。你不知道,所有村里的孩子,只要会读书,一定得集全村族人之力供养才行,这是我们村里早就有的族规。”高个子大婶立刻收住笑,一本正经地。
其他几位大婶,也都纷纷点头,表示对高个子大婶法的肯定。
萧琼枝怀疑这个理由,估计也是她们事先商量好的,准备质疑。
周大勇却突然看向她,:“枝儿,这位大嫂的话,是真的。我当年上乡学、县学,族长都曾经找我哥,起可以按族规,由村里族人一起出钱供我读书的事。”
“是我哥坚持称能供得起我读书,等供不起时,再麻烦族人,族长才没什么了。”
“原来是这样,我明白了。”萧琼枝点点头,没再质疑高个子大婶她们。
不过,她也没有打算,真的就免费收大家的山栗子,因为,她并不觉得,村里的族人们,都有义务供养村里的孩子上学。
下午,萧琼枝一吃完中午,就着手准备做山栗子豆腐的事。
她去厨房里,看了下刘五秀、周大勇他们第一剥壳浸泡的两大桶山栗子。
它们已经都由原本的山药蛋大,给泡得胀大了两倍,捏在手里,质地也不再坚硬,只要用力,就能捏扁。
这很吻合她记忆中那个世界里,外婆家亲戚到的、做山栗子豆腐的第一步要求。
她兴冲冲地拿了一颗,放嘴里嚼。
还好,只有一点微涩,主要是带着山栗子自身特有的香味。
这很吻合她记忆中那个世界里,外婆家亲戚到的、做山栗子豆腐的第二步要求。
她放心了,去正屋,找来上回带刘五秀、周大勇去药房买药时,顺便买回的紫蔻、丁香、干姜、薄荷等香料,各抓了几把,用帕子包了,交给周大勇。
然后,先让他用家里的石磨,给磨碎,再仍然用帕子包了,扎紧帕子口,放一边备用。
紧接着,她把楚芸娘叫到跟前,指着那两大桶山栗子,对楚芸娘:“娘,这些山栗子都已经泡好,麻烦你像用黄豆做豆腐那样,先把它们磨成糜浆,再兑水,用纱布来回淌,沥去残渣,最后,下锅煮成豆浆、倒出来,用纱布沥去多余的豆浆水,就校”
到这里,她看向周大勇,:“二叔,要磨的山栗子很多,非常费力气,后面的沥残渣、与沥豆浆水,也很费力气,我娘一个人,肯定做不来,麻烦你帮她一把吧。”
“行,这厨房里的话,我其它不行,费力气的事,我在行,以后,你只管喊我帮忙。”周大勇很爽快地答应了。
楚芸娘却有些顾虑,低声对萧琼枝:“枝儿,五秀以前给我打过下手,有经验,能跟我一起把事做好,你二叔,平时行事,不是太细致。”
“而这磨山栗子、沥残渣、与沥豆浆水,都是细致活,我怕他做不大精细,不能跟我一起把事做好,到出豆腐,会有结块什么的。”
“不会的,娘,你忘了,还有我呢,我会在一边,盯着二叔的。”萧琼枝早有准备。
其实,她以前看过刘五秀帮楚芸娘在做豆腐时,打下手,很清楚刘五秀能做好。
只是,周大勇之前刘五秀昨半夜,吐了很多、很多血,这充分明,刘五秀身上的内伤,特别的深。
尽管喝太岁肉汤的效果,确实很神奇,令她恢复了记忆,令周大勇没有了打鼾的老毛病,但这些相对于刘五秀受的伤来,并不算是事。
毕竟这些都不会明显影响寿命,而刘五秀身上的伤势,可是能很快就要了刘五秀的命。
在刘五秀顺利渡过郑邦之前到的、服下他那颗保命丸,能活的七之前,她都不敢让她干费劲的力气活。
这次,也就只能用在这些事上,完全是门外汉周大勇了。
“那就好。”楚芸娘目光一亮,没有再什么。
不过,她的顾虑,确实也是很有道理的。
周大勇不缺力气,但不细心,对于不熟悉的工具,掌握起来,非常费劲,老出状况。
磨山栗子糜浆时,倒还好,没出什么问题。
用纱布沥山栗子糜浆的残渣时,他总是淌不好,搞得老把残渣掉进浆里。
萧琼枝提醒多次以后,看他依然好不了多少,终于对他放弃治疗,不得不去找郑邦来帮忙。
郑邦正在削箭。
他虽然也在这些事上,完全是门外汉,却对自己的动手能力,很有信心,爽快地答应了。
到厨房后,他大致问了下萧琼枝,要怎么用纱布沥山栗子糜浆的残渣,又看了眼旁边的楚芸娘,是怎么操作的,很快就学会,一上手,感觉就跟老手似的,把活儿干得简直比楚芸娘还好。
惹得周大勇在一边瞪直了眼睛,连连夸:“郑大哥,你这也实在是太厉害了,弟拜伏!”
“是你动手能力太差,不是我厉害。”郑邦淡淡扫他一眼,很不给面子地。
周大勇不由俊脸一红,默默地仍然回到院子里,剥山栗子壳去了。
惹得萧琼枝看了一眼他的背影,笑着转头对郑邦:“二叔这几也开始转性子了,舅舅你话这么不给他留面子,他居然也没有跟你争执呢。”
“真正的聪明人,经历的事越多,成长得越快,枝儿,这很正常。”郑邦仍然显得很淡定。
但他这句话,其实是从侧面,肯定周大勇是个聪明人。
萧琼枝打心里替周大勇感到高兴,与有荣焉。
因为,郑邦极少夸人,夸人聪明,她的印象里,除了夸过她,就是这次夸周大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