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春节,王木木还是在外婆家。
大年三十,鞭炮齐鸣,阿姨一家都来了,孩子们已经长大,已经没有发放压岁钱这个环节,可每年三十家人依然会蒸出十几笼包子,给兄弟姐妹分掉。
张亮过了年就是二十,已经不是在拿着摔炮满村乱蹿的男孩了,他现在有了新的兴趣,口袋里只要有点钱立马骑着自行车去镇上网吧通宵。张国庆看到儿子蹿出门,无奈的摇摇头,这孩子的网瘾已经越来越严重。
张燕拎了五斤橘子过来招呼王木木:“丫头上楼,吃橘子去。”
王木木跟着张燕去楼上,经过楼梯间窗户时,她习惯性朝家的方向看了一眼,她看到自己家的屋子隐在一片黑暗里,而隔壁伯伯屋里的灯全开,门口放着天香、那是奶奶扎着,每年奶奶都会扎天香,在除夕夜点亮,祈福家人平安顺遂。现在家人都平平安安了,孩子们也长大了,她一定不用向以前那么操心了吧,只是……
王木木目光在自家窗户上扫过,神色黯淡,她不知道以后自己家里的灯还有没有可能会再次亮起来。
这时张燕在楼上喊了一声:“丫头,快点,干什么呢?”
“哦,来了。”王木木听到喊,连忙收拾好心情上了楼,就这么会功夫张燕已经剥两个橘子进了肚子,她见王木木过来,把兜里的手机掏出来给她看:“丫头,你看,这是我爸爸给我买的手机,你知道这什么牌子吗?你猜猜这多少钱?”
王木木看了一眼张燕手里的手机,翻盖的,大屏幕,当时最流行的款,可牌子这种东西对于王木木这种没有手机的人来说根本一点不懂,只好老老实实的问:“不知道,什么牌子,多少钱?”
张燕等的就是王木木这句,她的性格和张旭一样,爽直爱得瑟,她说:“这手机的牌子叫摩托罗拉,要一千八,是现在最好的手机。”
王木木被这个价格震惊到了,她惊道:“我三个月工资都不够买这个手机呢,你好厉害。”
张燕被王木木这句厉害说的立马翘起的尾巴,继续嘚瑟:“这有什么,我爸每个月都会给我好多零花钱,我现在要什么他就给我买什么,而且我告诉你,现在厂里有好多男孩追我,经常给我买各种好吃的。”
王木木又被‘好多男孩’震惊到了,顺嘴问到:“多少?”
“四五个吧。”张燕很无所谓的说:“而且我告诉你,我认识一个男生叫邱宝,王晶好像跟他偷摸好着。”
“啊?”王木木像是得到了什么新鲜新闻,瞪着一双眼睛问:“什么意思,王晶有喜欢的男生了?”
“嗯,你知道王晶她从来不主动跟我说话的,可有两次她看到我都主动问我邱宝这个男生怎么样,我说还行吧,问她怎么了,她只说一个组的,瞎问问。”张燕说:“我还奇怪呢,她怎么主动找我说话,后来听厂里人说,有人看到她和邱宝一起下班,从桥洞那边走,你说两人家都不往那边去,故意绕那么远回家是什么意思啊。”
什么意思?当然是那种意思。
不过王木木还是觉得不可思议,她一直都知道王晶这人嘴巴紧,自己的事从来不多说,王木木和她一起长大,可对她一点都摸不透,只知道王晶不喜欢交朋友,唯一的优点就是不爱嚼别人舌根,不爱说三道四,家里的人都说王晶精明的像个小狐狸,混社会绝不会吃亏,对她放一百个心…反正王木木那点脑瓜子根本无法跟王晶比,连提鞋都提不上的。
王木木突然想到今天王晶说起明年要去市里上班的时候并不是很高兴,现在再想想,王木木明白了,刚才张燕的意思是王晶恋爱了,那么这件事肯定也会传到伯伯耳朵里,他知道后不同意王晶谈恋爱,所以才让王晶去市里上班的。
这件事大概就是这样的,王木木其实并不笨,只不过很多事她懒的去想去计较。张燕聊了一会就回去了,王木木也早早洗漱躺在了床上,外面的鞭炮时不时的会传两声进耳朵,王木木闭着眼想事情,她现在已经不再是小时候那般开心的守在电视前守岁的孩子了……现在的王木木连家都没有,对年充满排斥。
而张娟自然会去周达明家过年,她应该再也不会回小庙村过年了,至于那个她和王大江一起生活过的家也跟她没有任何关系了。
2005年春节来到。
初一一大早,王木木躺在床上就听到楼下村民拜年的祝福声,王木木双手枕在脑后,听着外婆祝福这个祝福那个,不一会儿张燕来了,她跟外公外婆拜完年就出门玩了,都没有来得及上楼喊王木木。
王木木想,大概又去找男生玩了。
张亮在网吧里一夜没回来,舅舅起床就不高兴,下楼时王木木还听到他嘀咕了两句:“一天到晚就知道死外面上网,老子以后天天锁门,让他死外面别回来了。”
孙美风跟在后面骂:“大过年的,你能不能不要说这些,我看你也要拿草纸撅撅嘴。”
下了楼,舅舅的声音立刻变得欢喜起来,和来拜年的人欢声笑语的互赠祝福。
“真是个没意思的年啊。”王木木想着,也从床上爬起来。
她下了楼,给外公外婆舅舅舅妈阿姨姨父拜过年又回家给奶奶伯伯拜年,做完这些她又开始变得无所事事,很无聊的坐在自家门口晒太阳,张小花端着一碗红枣走出来问她:“我煮了红枣还有鸡蛋,你要不要吃点?”
“不吃。”王木木不喜欢吃蛋黄,红枣也不喜欢,可每年不论是奶奶还是外婆,初一的早饭肯定特别喜欢煮红枣煮蛋,吃起来又甜又麻烦,她是一点都不喜欢。
“不吃我吃。”张小花立刻夹了一个枣子放在嘴里,边吃边说:“挺好的枣,个个都甜,真不吃?”
“不吃,好吃你多吃点。”王木木懒洋洋的说。
“你这讨债鬼。”张小花蹭到她面前,看着她暴露在阳光下的手,问她:“木木,你上班的钱是不是都给你妈了?”
“嗯。”似乎每个人都在问这个问题,王木木被问的心里有点烦躁,张小花却看不到她不高兴的样子,自顾自的关照她:“我告诉你,你以后挣得钱一定要自己好好保管,给你妈干什么,给她等于给那个男人,你高兴啊,你自己想想你妈什么样的人,至今为止为你想过没有,你自己挣钱自己存,存多少是多少,不要给她,知道吗?”
“知道了,你快去忙你的吧。”王木木终于不耐烦起来。
有些情绪就是这样,王木木深知自己妈是什么样,她对张娟有失望有怨恨,却从来听不得别人对她评头论足。
张小花知道这孩子听不得这些,知趣的闭上嘴走了。她也知道,自己说太多不仅惹人厌还做不得好人,反正这事她不说总归有人说。
总归有人说的人初二就来了,王木木的二姑和小姑,她们来之后先对王大海新家做了参观,二姑王彩丽以自家房子的装修作为参考给王大海做了一点意见,大家都像那么回事似的听的很认真。
新房参观结束,两位姑姑又继续对王木木送来了关心,关心的基础基本都是先问,
“现在做什么?”
“多少钱一个月?”
“工资自己存还是给妈?”
“手上怎么这么多冻疮?”
“你妈去哪过年了?”
“那男的有孩子吗?孩子多大了?也和你们住在一起?”
“明年呢?还去你妈哪儿吗?”
王木木对待自己的姑姑们绝不会像奶奶那般说不耐烦就不耐烦,她耐着性子一一回答:
“服务员。”
“五百一个月。”
“工资给我妈。”
“冻疮是冻出来的。”
“我妈去那个男的家过年了。”
“那男的有孩子,比我小四岁,在上学。”
“明年不去了,我姨父介绍我去镇上的服装厂学徒。”
然后王彩丽听了心里有了不舒服,她现在作为木木的姑姑,觉得很有责任为这个孩子灌输点人生道理。
王彩丽有过两段失败的婚姻,也曾居无定所,好几年找不到归宿,她性格有时很极端,缺乏安全感的人大多是以自我为中心,她觉得王木木这样的生活不行,既然孩子得不到母亲的在乎,就应该把钱抓紧一点,一分钱都不能给别人。
她语重心长的跟王木木说:“木木,你现在应该为自己考虑,说难听点,你妈嫁了人,那她就是别人家的人,可你不是,你姓王,永远是我们王家的人,你妈那性格我了解,心直可人是傻的,她现在有了自己的家,恨不得把别人孩子当自己孩子,你看的心里舒服?我告诉你,你妈就是不在乎你,她要真为你想一想,就不会这么快找男人,她一个人养不起你吗?你一年能花她几个钱?她就是自私……王木木,她都那么自私了,你还为她想做什么,你跟她一样傻?”
王木木低着头做出专心听讲的样子,心里却很不服,不服什么她也不清楚。大概每个孩子到了十七八岁年纪已经进入叛逆期,谁都不服,谁说的都不对,听不得任何道理。
每个孩子对叛逆的表现各有千秋,张燕张牙舞爪,敢离家出走,敢正面和爸妈顶嘴,而王木木则是沉默不语型,我不服气,但我不讲也不听,你说的口吐白沫也没用。
王彩丽知道她听不进,气的直面批评她:“王木木我告诉你,就算再过十年你也比不上现在的王晶,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她聪明,她听得进家长的话,她就不用花那么多时间去走错路,而你呢,你除了老实这点像你爸外,脾气跟你妈一样,不听劝,以后肯定要吃亏。”
王木木简直被她的二姑说的烦死了,她虽不说话不表态度,却还没到可以控制住自己脾气的时候,听不下去了她就不听,嘴巴一撅,转身就走了。
王彩丽还有一嘴的话没说完,见她这样不成器,不禁想到自己可怜的弟弟,又忍不住的擦拭了两把清泪,觉得这日子真不顺心。
王木木也是心烦意乱,对于张娟是什么样的人她心里很清楚,可这么多人都在讨伐张娟的种种不好,王木木心里就是不高兴,毕竟是自己母亲,哪个孩子愿意听得别人说自己母亲的不好,她对自己的母亲有多怨恨就有都在意,她渴望得到母亲的爱…这世上往往都是血浓于水,亲情是最容易值得被原谅。
初四,张娟带着周达明周玉回娘家,大家对她闭口不问,什么都不劝,到了南墙还不会回头的人,真的没必要劝说太多。
王木木跟张娟说:“我今年不去西昌了,我想在大陵镇学服装。”
张娟同意了,她说:“我过段时间也想在大陵镇找个厂上班,店让你叔叔看着就行。”
这个意思在明显不过了,店肯定效益不好,要关门又不忍心,需要有人干活补贴,而这个干活的人自然是张娟……这就有意思了,一家人在一起生活,让一个男人闲着没事看店打牌。女的在外面加班加点的为家付出,总觉得这两人好像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弄颠倒了。
大家也不问不劝,有些事劝多了,反而会弄的不欢而散,张娟不听人劝,看起来话不多,可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很出格,要出叛逆,家里就算这老幺最叛逆,让父母牵挂操心。
初四的饭散了以后,张娟又走了,没有交代王木木任何事情,也不关心她怎么进厂,有什么想法,很放心的把孩子扔在娘家走了。
初八,基本都有的工厂都已经开工,张旭给大陵镇盛兴服装厂里的负责人打过招呼后让张燕把王木木带进厂里报名学徒。
张燕去日本之前还要培训三个月,仍然有一些繁杂的手续,真正去的话还要等四五个月,而这四五个月中张燕还是会去厂里上班。
盛兴服装厂是大陵镇最大的服装厂,门面做的很大很广,门口随随便便能停十几辆小桥车,电子门的大理石上刻着金色的‘盛兴服装厂’五个字,金光闪闪的非常有牌面,厂里的车棚有两层,占地就有三百来平,整个厂里有四栋楼,每栋三层,办公一栋,车间生产两栋,宿舍一栋,四个车间,十六个小组,每组十二三人,后处理也用了两个车间,整个厂有二百多人,在大陵镇算是人数最多的厂。
初八一大早,张燕就带着王木木去了办公室,跟一个女人说这是她妹妹,来学徒的。女人看了王木木一眼,直接让张燕带到学徒车间就行。
之后王木木又被张燕带到了另一栋楼里,张燕指着另外一栋楼说:“我在那一栋的三楼六组干活,你们学徒的在这栋三楼,有什么事可以找我。”
王木木点点头,有点担忧的说:“这里的人我一个都不认识,学徒难不难,要是学不会怎么办?”
张燕不屑的说:“你不认识人家,人家还不认识你呢,别急,都是零基础学的,也不难,只要不傻都可以学会。”
可话虽然这么说,面对新环境,王木木多少都会有点紧张。
张燕带着她去学徒车间认了一个师父就走了。师父是个四十多岁的女人,长的瘦瘦小小,脸看起来很面善。她找了一台缝纫机让王木木坐哪儿。
这个车间里大概有三十台缝纫机,五组一排,共六排,王木木坐在第二排第二个,她左右坐着和她年纪相仿的女生,这两个女生,王木木越看越眼熟,可就是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这时师傅让大家打开机器上的绿按钮,让大家试着用脚踩踏板,然后学会脚找感觉控制,这种感觉找了一天后,王木木觉得脚都要抽筋了,刚开始大家踩的都挺认真,可一小时后都心不在焉开始左右聊开了。王木木其实也想和旁边俩人聊聊,可这俩人对着机器根本没有聊天的意思,她也只好算了。
下午六点,下班。师傅说今天第一天上班不需要加班,从明天开始,七点半上班,晚上十点下班,星期六才会不加班,让大家记得带米带菜。
这样算下来,一天上班十四五个小时,时间比王木木想象的要长,不过大家都上一样的时间,她也觉得没什么。下班去车棚时,王木木在车棚里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张晓晓。
自毕业后,王木木直接去了西昌,一直到今天她也有半年多没见过她了,这位从小和她一起长大的朋友,突然在这里遇见了,王木木很开心,叫了她一声。
张晓晓同样看到了她,两人都很高兴,又一起同路回了家,王木木骑的还是上学时的那俩自行车,破是破了点,但现在她也觉得并没那么丢人了。
她和张晓晓一路聊了回去…张晓晓说,她毕业后他爸爸给她在门店里找了一个师傅学徒,可在门店拜师跟厂里不同,过节了徒弟需要给师傅送礼,每天还得给师傅洗衣扫地,学了半年,也就会点基础,真正的本领师傅没个一年两年师傅根本不教,张晓晓不愿意了,直接经村里人介绍来这里上班,本来她以为还要来学徒,可人家直接那她安排到车间干活了,正好和王木木在同一栋楼,二楼。
王木木听完张晓晓的情况,也把这半年做了什么告诉了她,两人聊到家后,张晓晓说:“太好了,以后我们又可以一起上班下班了,你不知道,去年半年你不在我老不习惯了。”
王木木说,我也是、住在那什么西昌镇我也不习惯,那里的人讲话我也听不懂,没意思极了。
她说着,脑海里不由自由的想到了许晨的样子。她想,其实也不是太没意思,只不是自己也不会去西昌了,许晨知道后会不会很失望还是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