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连山风情(1 / 1)真情歌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连城也许是国内最小的一个山区小城了,人口也就三、四万吧,小到你骑上自行车用不了半个小时,就能跑遍整个城区,如果你再骑得快点都到得了近处的乡镇了。说一巴掌大有点夸张,但的确是小的可怜。然而,你却不敢说这里没有好的人物和故事。尤其是爱情故事,你更不敢说道喽。借用邓丽君当年唱得很火的那首歌曲《小城故事》来形容这里,简直太贴切不过了。

这里的人山气土气得都要掉渣了,真的,不信你听听他们唱得秧歌小调,就可见一斑了。但他们实在、坦诚、憨厚得令你觉得宛如回到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

你听,不知是哪个小区外又有人唱开了——

一道道山来,一溜溜情,

不出门也晓得你是不是个人。

小曲子好唱口难开,

兄弟姐妹把你的手掌鼓起来。

今儿个咱就唱个红火人,

儿媳妇背着公公出了门。

......

城区就两条正街,还算像个样子,不过只有一条街是柏油马路,另一条还是沙土路呢。其余的都是些曲里拐弯的巷子、胡同和不宽的路段,有的正在拓宽,有的被老百姓占据做了一个个小摊位,也有支起帐篷的,也有支着三轮车或自行车叫卖的,都成了人们搞副业的黄金地段喽。其实,这才叫城市呢,这样才热闹红火,要不这里人少得真不像个样儿了。

地方小,也有小的好处。比方说,你要买个东西,不用找来,也无需问,街上经常卖啥的,一说都知道;要是你想找个人,也很简单,随便问几个人就清楚了。其实这里就跟乡村里差不了多少,温情脉脉,人性仍善,依然保持着一份淳朴的乡情与邻里之情。

师钺最爱看扭秧歌的,在他眼里,那些参与者就恍若世外桃源里的人们,没有扭捏和做作,也不管面子什么的大城市人才有的所谓的自尊和体面。只要站进队伍里,不管你是什么官位,也不论你是国营还是个体户,就都不约而同地摆出各自拿手的自由自在的各种姿势,尽情地发挥着,尽兴地当好自己的角色,绝无造作和谦虚一说。即使新手,刚学的人,也不怕别人笑话,就边学边扭起来。在他们看来,出不了一身热汗,今天就不算扭过秧歌。

他还喜欢摄影,这个城区的风景点,他一有空就去走走看看,碰上摄影爱好者,他也凑近看人家如何拍出好的景色风光。那时她是没钱买这个玩意的的,也就只是欣赏而已,后来他就买了个很普通的相机也学着拍拍,仍然是自我欣赏罢了。但有一副他很得意,就是站在龙凤山的半山腰,靠着一颗松树上拍出的一帧剪纸样儿的晚霞图,再后来,他就用它做了一本书的封面,书的名字就叫《夕照里的人们》,是一本描写中老年人生活的小说。

冬日里,城中有两条河可以溜冰,他也跟着一些年轻人去滑冰。有一天,他就带上相机,正好拍到了一行行麻雀觅食的照片,旁边陪衬的有鸡和狗,简直是一副山城的天然美景哟。

连山是连城周边许多山的合称,但本城人常常只把这个称呼用于城中间的这座山。那上面就只有一个道教建筑,其他的其实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先前也很冷落,连城的人只是觉得那里空气还好,晨昏锻炼才去的。平时,人物们没几个上去的。如今,那里修建了回廊,安装了锻炼设施,架设了空中车道,树立了束为纪念碑,圈出了跑马场,听说今年抗战纪念日将要在一频道播出《晋绥游击队》呢。

山上,因了多年来几任领导的重视,也算是有了一些树草和建筑。然而,树高不过丈,草深难没脚;建筑没风格,不数也了然。不过,这也不能不算一道风景的。毕竟,当你站在连山食宿苑13层的观景台上,手中端着一杯鸡尾酒抑或白兰地,一边和友人、情侣或合作伙伴细品慢酌,谈天说地,一边俯视山下,了望远处,总是会对这个很不起眼的山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变迁有所触动和感慨的。毕竟,它才只有十多年的城建史啊。

往南看,主城区尽收眼底。真龙山电视转播塔象在和你点头,市医院主楼可以和你握手,也不难想见世纪广场的歌声嘹亮热闹非凡,秧歌队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自在开怀的扭来扭去,每日晨昏不绝那是局外人无论如何也难以体味的境界,实在是山城不可或缺的一道靓丽的风景哟。

滨河南、北路向东西正无限延伸着。城中还有一条人工河,当夜幕降临时,你可以看见河的两边云集着数不清的消夏的人们或站或坐于河堤上,一边纳凉,一边观看着河里荡舟、游泳、嬉戏的年轻人,还可以欣赏河边舞池里尽情歌舞的青年人抑或中年夫妇们;接近午夜时,你还可以想象或不时碰到,在河边更有一对对情侣在灯光暗淡处呢喃接吻的情形。白天的大街上,也有了公车、私车的跑开了,上下班的十字路口或者机关、学校门口已是拥挤不堪。这里和北方的大多数城市大同小异,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穷人遍地都是,富人也并不是外人想象的那么奇缺。

面向西北,新城区一览无余。惠民公园约略可见,那里绿草如茵,花木丰茂,环境幽雅,游人如织;它的周围是新兴的居民区和主要物流区,各式新建筑正在拔地而起,五光十色,争奇斗艳。新开通的广州大街东南西北向贯穿20余里,把新区和原有的城区紧紧联络在一起。它的中段是一片商业区,饭店林立,娱乐丰富,

往西北有个不大的植物园,有富人居民楼群,路的尽头就是正在移建的晋绥学府区,那里即将汇集不少大、中专学府和一流的现代化中学。据说是为了缓解城市人口压力,也为了莘莘学子的静心苦读而筹建的卫星城之一。

要说这晋绥没文化,你就大错特错了。铁器时代的考古成果赫然摆放在汉化象石博物馆里,历经千余年的道观、佛寺随处可见的仍旧矗立在那里,天下第一廉吏的于成龙不是曾在当代奔走修行嘛,一代直臣孙家淦不也拂尘而出了么;红枣文化就在黄河沿岸的船夫口中清脆妖冶、浑厚辽远着,中国酒文化的芳香不也在杏花村缭绕么;就革命时代吧,不是也有蔡家崖纪念馆,红军东征纪念地么,生的伟大,死得光荣的英烈们不是年年月月挺立在她的家乡审视着物质时代来来往往的众生么?!你得学会观察和体味,你须去实证和实修,方可了然于心,悟道成佛的。

这天,师钺手里拿着一张报纸,正坐在广场的一个石墩上看得热血沸腾着,忽然就被一声尖利的唢呐声给惊吓了一跳,原来是老人和闲着的人们又要吹吹打打地吹拉弹唱热闹红火了。这是下午四、五点当地人最热衷的事了。他看的是,珠海有一条很惹眼的标语上了报纸的头版头条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他越看越来劲,心想,怎么南方都搞起了个体户和私营经济了,还大力报道宣传上了,这是一个巨大的信号啊,他想着要及时做出反应,找几个人好好论说论说了。头版呀,那可是顶顶重要的事才能占据的位置嘛。不行,他坐不住了,起身就去找岚姐。

为何读了半张报纸就让他这么兴奋呢?这要从他的现实情况说起。他刚来这里,人生地不熟的,家里经济条件也不是那么好,一位才来,很不乐意,经常要返回故乡去。可次数多了,父亲就不乐意了。没钱,成了他那时最头痛的一件大事。为此,他决定想办法赚点钱,让自己宽裕一些,因为出行和买书等都需要票票的。在那个七分钱加一两粮票就可以买一个饼子的年月里,人们手里的确没几个钱。还好,他从老家带来一些文革时期的邮品,还有粮票、布票以及几百份各类报刊的早期遗留的稀缺货,算是还有唯一的一个发财之道,可以解决他目前的燃眉之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