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初追出大教室,发现王教授并没有走远。
而是一直在前方等着自己。
“王院士,您好。”
林初前来礼貌的打招呼。
“你好,你好。”
王教授的心情不错,笑容满面道:“本来我想等讲座结束之后,亲自去兴维去看一看你,没想到你先来了。”
“您原本打算要来见我?”林初有些意外。
王教授点了点头,朗朗的笑着说:
“你现在可是我们学界最炙手可热的大明星哩。何止是我,首都那边有很多像我这样的老家伙,都排着队想要见你啊!”
这位风趣幽默的老人,让林初也不在那么拘谨。
王教授接着凑过来,小声道:
“告诉你哟,要不是为了见你一面,我才不来这双非大学开讲座呢!”
这解开了林初心中的一个疑惑。
像王教授这样的业界大拿,怎么会想到来深工大这种连双一流大学都没有入选的院校开讲座。
原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自从林初选择在兴维公司入职之后。
首府的高层曾经下了一道密令。
那就是禁止一切知情的官员、学者、企业家前去拜访林初,以免打扰林初的研究工作。
否则就凭林初在鹰眼联邦本土释放了核氦闪还能带着周女士安然而回这一条。
各路拜访者就能把盘古实验室的门槛踩破。
更何况之后林初还接连研发了那么多高级科技重磅炸弹。
王教授这回放弃申海几所顶级院校的邀请,最终选择了默默无闻的深江工业大学。
也算是假公济私了一把。
他想着,就算是回去挨批评处分,停发津贴薪水。
只要能见到林初一面。
也是值了。
一番寒暄之后,林初说明了自己的真实意图:
“王院士,其实我是想要跟你请教关石墨烯的问题。”
“你在研究石墨烯?”
王教授先惊后喜,整个人激动得不得了。
林初点了点头:“可是目前我所能找到的文献资料,都非常稀少,而且残缺。”
“你在外头找什么资料啊!跟我要,我都有!”
王教授难掩心情激动。
他这几年退休以后,实验室去的少了,各大顶尖院校去得多了。
为的就是寻找一个传人,能够托付自己毕生的研究心血。
可几年下来,始终没有合适的人选。
资质出众的,不愿意研究石墨烯,他们更愿意研究一些能够见效快、成名快的项目。
愿意研究石墨烯的,却资质平平,难有作为。
如今星海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天才少年竟然主动要研究石墨烯。
不怪王教授会如此亢奋。
他当场打开文件袋,把随身携带的研究资料都给了林初。
林初翻开一看,虽然只有寥寥数页,但是价值却极高。
刚好解决了他心底关于石墨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阳极效应的困惑。
王教授大方的说:
“这只是一小部分,我马回京,把我所有研究的资料,都整理寄给你。”
临走之时,他还慷慨的表示,让林初只要遇到什么不清楚的地方,随时联系自己,哪怕是在半夜凌晨。
两天之后,一大箱书籍、草纸、资料从首都寄来。
林初用了五天的时间,吃透了王教授这五十年的研究。
他突然有了新的灵感,既然王教授的最新研究表明,石墨烯的二维晶体管打破了热力学涨落定律。
那么就说明石墨烯这种材料,在一定程度超越了经典力学和热力学范畴。
既然如此,那自己为什么不从量子力学方面着手研究石墨烯?
这个想法让林初很兴奋。
然而一个现实摆在林初面前——兴维公司并没有量子观测仪。
甚至整个星海国,目前也只有两台量子观测仪。
一台在国家科学院,一台在清水大学。
林初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联系了王教授,看看能不能借到一台量子观测仪。
电话那头的王教授语气十分沉默,只是让林初等待消息。
林初并不知道,就在他等消息的这一天里,整个首都学术圈子里,爆发了一场浩大的争论。
国家科学院的那台量子观测仪,正在被杨东宁教授使用研究。
杨东宁教授是当世物理学界无可争议的第一人!
也是日后要在人类史留名,和爱因斯坦、牛顿等五六个人同享物理学最高殿堂的存在。
所以国家科学院的量子观测仪,是动不了的。
剩下的就是清水大学了。
然而,清水大学并不乐意出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