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大学并不乐意出借自己的量子观测仪。
或许是因为林初曾经拒绝过清水。
令他们心有芥蒂。
其实换位思考一下,作为清水大学的领导。
自己身为国内第一学府,国民仰望的存在。
却突然一夜之间,被一个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高中生抢尽风头。
对方还接二连三的捣鼓出那么多高尖科技……
这岂不是显得自己的学生很无能?
清水大学在国内是极有能量的。
它不肯松口,即使国家科学院、教育省、科技省等轮番阵劝说也无用。
直到这事连国家首长都惊动了。
首长亲自挥笔批示:
各方务必尽一切努力,支持配合林初同志研究石墨烯!
清水大学这才应允。
一天以后,星航的专机,把这台十几吨的量子观测仪,由首都送到了深江。
再由随飞的高级专家工程师,把机器运进盘古实验室安装调试完毕。
之后,林初开始正式进行观测实验。
实验开始后不久,他就在单层和双层石墨烯中,发现了整数量子霍尔效应,以及常温状态下的分数量子霍尔效应。
这从量子物理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石墨烯的二维晶体管能够打破物理学涨落定律!
这个发现让林初很亢奋。
说明他选择从量子入手研究石墨烯是非常正确的!
随着实验的继续深入,林初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当在高温状态下,对石墨烯进行阴极通电时。
石墨烯内部的粒子,呈现出一种看似混乱而有规律的运动状态。
而在超低温状态下,对石墨烯进行阳气通电。
石墨烯内部的粒子,则呈现出完全相反的运动状态。
这违反了量子纠缠定律,在经典力学之中,也完全找不到类似的现象。
是一种全新的量子运动方式!
林初通过大量的数学计算,发现了其中的运动规律,并且计算出了一个公示。
他接着把这份研究资料,快递至首都,递交给了王教授。
然后接着进行实验。
现在,他已经掌握了石墨烯一项从未被人发现的量子物理性质。
他要利用石墨烯的这项性质作为理论基础,从普通的石墨中大量制成石墨烯。
……
首都,国家科学院大院。
王教授收到林初寄来的研究资料后,立刻拆开来看。
他很吃惊!
林初的研究,很有可能改变当今物理学界!
王教授立刻离开家,来到了国家科学院,把这份研究资料交给了国家科学院长。
国家科学院长看完了之后,同样震撼不已。
他连忙召集国家科学院量子物理研究所的同仁开会探讨。
会,没有人敢对林初的研究发表任何看法。
就像没有任何一个诗人敢指点李白的诗一样。
最后,他们不得不请出了杨东宁教授。
杨东宁教室阅读完林初的研究资料之后。
兴奋得拍着大腿站起来:
“这简直就是天才的发现!这个发现不亚于当年量子纠缠理论被发现!”
“作者呢?我要见他!我一定要亲眼见见他!”
院长叹了一口气道:“杨老,您恐怕一时半会见不着他。这份研究成果的作者,就是那个叫做林初的孩子。”
杨东宁教授感叹:“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啊!”
接着,杨东宁教授亲自给林初发现的理论和数学公式,命名为「林-量子场运动理论」。
并且断言:“这份研究一旦发表,一定会引起全球物理学界的地震!”
但是具体要不要发表,决定权还是在林初的手。
……
深江,盘古实验室。
张凡接到国家科学院的来电之后,把他们的意图传达给了正在紧张实验中的林初。
林初无所谓:“发表没问题,但是要必须在国内的论文期刊。”
这个决定,让国内的科学期刊倍感振奋。
也让那些学术水平高,但是英文不好的科技工作者拍手称快。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国内的院校机构,就开始用在外网期刊发表了多少论文来评级。
这让科技工作者们,除了做本职研究之外,还要多学一门英语,白白的增加了负担。
林初这算是正本溯源,扶持我们国内自己的中文科学期刊!
「林-量子运动场理论」在中文期刊发表之后,引起了国内物理学界的轰动。
这是量子物理学一个重大的理论发现。
比肩爱因斯坦发现的量子纠缠理论!
麻省理工、斯坦福、哈佛、伯克利、牛津、牛剑……
这些世界名校的物理学系,纷纷招聘中文翻译,让他们务必准确的翻译这篇论文。
平日里高高在的几家SIC核心物理学期刊,也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国家科学院。
希望「林-量子运动场理论」的英文正式论文,能在他们的期刊发表。
西方的学术界如此低声下气,这还是首次。
然而他们却被国家科学院告知,理论的作者并没有发表英文论文的计划。
纷纷失望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