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欢喜哀愁(1 / 1)远行的微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萧城失守,楚远之自刎的消息从临安的皇城传出。临安城中顿时骚乱不止。

虽然巡防营的士卒在街道上布满了人手,可是还是时不时的发生抢劫杀人的事件。

这时又有传言说,魏军攻下了萧城之后,魏国大帅郭忠下令血洗了萧城,无论是投降的战俘,还是城中的男女老少,一个不留全部屠杀。

接下来日子,魏军更是没有修整,而是一路南下,势如破竹一般地攻城掠地,每当攻下一座城池,不是一律屠戮,就是全部坑杀。

魏军所到之处,无不是血流成川,哀声震天。

犹如蝗虫过境一般,寸草不生。

不日就要兵临,临安城下。

在当无数的难民如同潮水一般涌入了临安。证实了传言的真实性。

城中的居民再也无法平静下来,一时间人心浮动,终日惶惶而度,人人自危。

从那以后,每天都能在临安的城门处看到,世世代代生活在临安城中的风国人,举家出逃亡的场景。

可是在这个乱世之中,那里又是他们的栖身之所,那里又有片刻的安宁可言。而他们又能逃到那里去呢?

……

一月后。

魏国皇城之中,李秋明看完郭忠呈上来的奏报,大军已经把从临安城逃亡的楚远山,团团围在了风国的最后一座城池福安中。

可是太监们并没有从李秋明的脸上看到一丝笑容,只见他沉思片刻,便站起身来,走到了大殿门口,望向了远方的天际。

又一日后,李秋明就降下圣旨,要亲自御驾亲征,从而一举歼灭风国。

显然昭示一发,朝野震动!上下顿时反对声一片,大臣们都认为现在的风国,已是名存实亡。

而皇帝陛下完全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御驾亲征,要是皇帝不在都城,周围的西凉诸国可是虎视眈眈已久。

要是在此时再生变故,后果可是不堪设想。

那日之后,更是有几位三朝元老誓死力鉴,可是确被李秋明革了官职,贬为庶民。

从此之后朝野上下,再无人敢发出反对的声音。

后来就在李秋明的一意孤行之下。他让太子李城监国。又让四皇子李继空辅政。自己以余几日之前就挥师南下了。

福安城地处风国的西南方,更是风国西南方的最后一座城池。在往西南三十里处,就以是越国的领土了。

虽然福安城的繁华远远比不上临安。可是在诸国中提起风国的话,福安的名声,确比临安城更响。

因为这座城里盛产一种叫做“雪光影”的美酒。由于每年生产的数量有限,你就算是富可敌国,权势滔天。可是如果不提前预订。也未必能喝到。

自古以来,便是物以稀为贵,所以到后来就有了三大美酒,雪光为首的说法。

这时的福安城中,嗜酒如命的王清,看着眼前的雪光影,却是难以下咽。

他一月前,就跟随着楚远之一路逃到了这里,还没有来得及松口气,魏军就如同闻着血腥味的狼群一般,随后蜂拥而至,团团包围了福安。

现在的福安,在魏军如同铁桶一样的包围中,恐怕连一只苍蝇也是飞不出去了。

这时屋门轻响,王清抬头一看,就看到君泽走进了屋子。

君泽向上几步,停在王清面前,对着王清行礼道:“夫子。”

王清有些愕然,他不知道在这个时候,楚君泽为什么会来找自己。

王清微微点头道:“坐下说话吧!”

君泽在王清对面坐了下来,他迎着王清的目光,不等王清询问,就先问道:“夫子,你不是这个世上最有学问的人吗?难道你就不能想想办法救救风国吗?”

王清没有想到楚君泽会这样问他。他确实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当世除了魏国的范夫子,在没有人能比他更有学问。

可是光凭学问是救不了风国的。他虽然熟读兵书典故,可是从来未曾带过一兵一卒,更未打过一场仗。

王清摇了摇头无奈的说道:“我没有办法!”

楚君泽听完后冷笑着说道:“活着都成了奢求的时候,那我们以前每日苦苦学习哪些圣人的文章,读书写字又有什么意义!还不如一把刀剑来的实在!”

王清愕然,久久无话。

王清从来都不曾想过,圣人之言有什么不对的。可是在这个礼崩乐坏,毫无道义的乱世之中。纵使你有经天纬地的学问,但无治世安邦的能力。如果是直面生死的时候,确真不如一把杀猪刀有用。

王清这时想起了小时候,爷爷在饿死前对他说过的话,“人的这一生啊!活着只要明白两件事。第一是活着,第二是为什么活着。就够了。”

他一直以为,他自己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可是现如今他才发现,自己在这之前根本就不明白,这几句话中所包含的道理。

王清把这几句话,又说给了君泽听。

王清看着沉思的君泽,突然严肃的说道:“如果你还能活下来!你一定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

君泽看着王清目光炯然的望着自己,重重的点了一下头。

秋天的夜晚,已是越来越冷,夜色也是越来越深。

小七半跪在床榻旁边,望着躺在床榻上的黎婆婆。他紧紧的握着黎婆婆,已经没有了知觉的手。

黎婆婆此时面色蜡黄,全身浮肿。她看着小七的眼中噙满了泪水,她想伸出手摸摸小七的脸庞,可是她发现自己的手臂,已经动弹不了了。

原来黎婆婆在从临安逃亡福安的路途上,本来就已经年老体弱,再加上连日来的奔波劳碌,身体终于还是病倒了。

中了风的黎婆婆,被许太医下了几副猛药,又在这几日不间断的进行针灸,黎婆婆在今日的傍晚时分,这才悠悠转醒。

小七在来之前就问过许太医,他的黎婆婆还能康复吗?

许太医委婉的说道:“我能做的就只是让你们,还能道个别而已。”

过了一会,黎婆婆依旧温和的说道:“好孩子,不要哭。婆婆已经活了六十年了!已经比这个世上的很多人,活的都久了。你应该高兴才对啊!”

黎婆婆说完,又慈祥的望向小七。

屋子里此时静寂无声,而门外的仆役们,谁又知道这是两个不是祖孙,又亲过祖孙的人,最后的道别。

半晌后,黎婆婆又说道:“婆婆现在就只有一个心愿未了,就是看不到你成婚的那一天了。”

小七没有说话,此时的他已经是泪如雨下。不能言语了。

就在这时蓉儿轻轻地走了进来。

此时的她也是面色憔悴,在接连经历了人生重大变故的她,以前眼神中的天真和烂漫,已然是不复存在了。

她走到小七身边。看向越发虚弱的黎婆婆。

她也和小七一样,蹲在了床榻旁边。把温热的手掌,放在了小七冰凉的手背上。

黎婆婆看着眼前的两个小人,嘴角露出一丝笑容,缓缓的闭上了双眼。

小七的泪水,在那一刻,如同决堤了洪水,又像阴云下的雨幕一般,打湿了身下的棉被。

他看着黎婆婆安详的表情。他知道自己的黎婆婆永远的离开了他。他再也不会听到,黎婆婆哪满是疼爱的声音了。

小七他清楚的记得,黎婆婆说过。她自己还能在活十年。她还要等着看他成婚。要是在能让她抱一个大胖小子,那就更好了。

可是时间不会等候,岁月更是催人苍老。留下了遗憾,那就是永久的遗憾。而在这乱世之中,谁的人生又没有遗憾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