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裳看见丁浣雪后,三魂已经走了七魄。抓到机会,他就想撩丁浣雪。
但丁浣雪对他并不感冒,默不作声,直接退走。
其实这事,韩裳算是失礼的。哪有别人家的女眷,他这样直接去骚扰人家的呢?
韩裳的行为,是过分了。
不过韩裳可不这样认为,他还深恨这个时代!
为什么这都1624年了,社会意识形态还这么封建!
男女为什么要有大防?就不能在一起高兴地玩耍吗?
太可恶了。
而且丁浣雪退走,他还不能去追逐,因为这样,他有可能被人家打死。
对于这一点,韩裳也是有很深的意见的。
如果是在后世,女孩子这样,男人还能继续追求的。实在是双方没话可说,那才真是缘分尽了。
但现在这样的情况,他是什么都不能做,只能气恼。
韩裳是憋了一肚子气。
有佳人如此,他应该搞到手啊!韩裳这时是把周应槐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一门心思,都是扑在了丁浣雪的身上。
怎样才能够将丁浣雪征服呢?
韩裳是绞尽脑汁。
看来,他和周家做朋友的日子,还要延长!
本来把周应槐送走之后,韩裳就准备再也不登周家的门了。
但现在看,周家这里,他还是要多多走动的!
有丁浣雪在,他怎么能一走了之?
他和周应生,也应该结成过命的交情。
周应槐借了他的钱,还没有还呢!
韩裳忽然又记起了这事。
虽然周家完全没有必要向他借钱,但是现在周应槐却是的确向他借钱了。
那么,他们两边,可还有很多事情,还要继续商榷呢!
韩裳别的事情什么也不会,但这些事情,却是无师自通,能够触类旁通,精诡得很。
他很快制定了自己撩拨丁浣雪的作战方案。
这事首先得从周应生这里下手。
他总不能直接冲进周应生家的后宅里面去吧!
“周二哥,这是周老板向我借取三千两银子的借据。今天,我当着你的面,撕毁。”
周应槐丧事办完后的几天,韩裳来到周应生家里。当着周应生的面,他拿出来了周应槐向他借钱的借据。
当时周应槐向他借钱,当然是立下了借据的。
三千两银子的借款,可不是一个小数目,韩裳不敢马虎。
但现在韩裳却是要把这份当时的借据,就此撕掉,周应生也是有些吃惊。
这……
韩裳这是要干什么?
虽然他和韩裳不熟,而且周应槐把他和韩裳的事,也没有向周应生明说。
周应生对周应槐和韩裳之间,到底有什么事情,也不知道。
但是对于韩裳的名声,他还是有些耳闻的。
这二世祖,可不是一个什么好人,今天怎么会在他面前,做这样的善事?
韩裳有什么阴谋,周应生深深怀疑。
“周老板是因为和我的事,而在酒楼出意外的。我虽不杀伯仁,但伯仁却因我而死,我这心里,一直都很不安。”
“这次见到周二哥,深感周二哥气宇轩昂,风度不凡,我是深深钦佩。”
“又深受二哥的熏陶,觉得自己对不起周老板,因此,周老板向我借的这些钱,我就不要了。”
“就当我是用这些钱,和周二哥做个朋友,望周二哥不要嫌弃……”
“咳咳……”
这样无脑恭维的话,韩裳自己都不信,他编不下去了。
他怎么能这么无耻,把一个自己都不认识的人,夸成这么当世无双。
真不要脸。
但是他话还是要说啊!不然怎么和周应生拉近关系?
为了美人,脸皮先放一边吧!
而周应生不过是个普通的商人,虽然奸猾,但是对于奉承话,他还是不能免疫。
虽然韩裳语无伦次,词不达意,但是周应生还是中招了。
原来自己的人格魅力,竟是如此强大,竟然能够以德服人。
果然是人中龙凤!
难怪小时候算命,算命先生说自己资质不凡,绝非久居人下之人,原来今天在这里应验了。
周应生有些飘飘然。
他小时候确实算过命的,很多人也许小时候都算过命。
但算命先生的嘴,当然不会说算命的人夭寿短命,人家肯定说东家富贵长寿嘛!
这有什么奇怪?
不这么说他们饭碗就砸了。
但周应生却把这话当了真。
大概他急需这种心理慰藉吧!
“韩少如此抬举,周某愧不敢当。但韩少如此赤诚相待,胸怀坦荡,你这个朋友,我也交定了。”
被韩裳的一顿迷魂汤,灌得有些找不着北,周应生真就把韩裳当朋友看了。
不为别的,就因为韩裳有钱,这个朋友他也值得交。
他们都是商人,不结交几个有钱的朋友,那怎么行?
大哥周应槐,就是韩裳的朋友,他这个弟弟,和韩裳交朋友,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当时两人就要换契拜把子。
周应生的妻子丁浣雪,这时候也是坐在一旁。
韩裳来他们家,说的是正事,丁浣雪自然也要在一旁照拂。
听说韩裳来他们周家,是来商谈一些银钱借款事项的,这事丁浣雪不得不关心。
韩裳所要说的事,是周应槐的事。
这事周家不得不仔细应对,现在周应槐去了,当事人中,就只有韩裳一方健在。
丁浣雪怕韩裳有什么阴谋,或者周应生被韩裳阴了,所以她要在一边监视。
这时看到周应生和韩裳已经把事情解决,而且韩裳还把一张三千两的借据,给撕毁了,她是松了一口气。
同时对韩裳,也是有点刮目相看。
这个韩家大少爷,虽然长得磕碜了点,可是出手还是很豪阔的,一点儿也不小家子气。
如此看来,这个一点也不好看的人,此时在她眼里,竟一下顺眼了许多。
有钱,相貌也不差,周家有这样的一个朋友,也不错。
她就差眼睛里冒小星星了。
“今天交了周二哥这个朋友,是我韩裳三生有幸。此后我们就是挚交好友了。”
“二哥以后但凡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我一定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临走时,韩裳是对周应生说道。
周应生笑呵呵地,拱手相送。
从此以后,二人就做了朋友,经常花街柳巷,共同流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