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就像信号不好,怎么也接收不到故事,直接梳理大纲,竟然理出来一本新书。
我是辗转反侧,新书在这本书的基础上,在人物框架结构上,做出了设计,按照评书:书根、书胆、书领、书筋设计。
本来都铺开二开纸,准备画地图了,我设计小说,一定是先画地图,之后再写故事,从风土人情开始。
大学期间特别喜欢读县志,可以建国后的全国县志太难搞,哪怕是万能的某宝,最后买的电子版的清末的。
当时某宝老板说,有不少人买了,盗墓用的,因为他卖的是古文扫描版,里面还有原书的插图,我读起来是艰涩难懂。
最近读冯梦龙写的《初刻拍案惊奇》、袁枚的《子不语》,其中几篇给我很大的启发。
古人写书、讲故事,都会先用一个人尽皆知的故事讲道理,之后再说一个自己编的故事,这种带入感是今人所没有的。
而且其中剧情的安排、人物关系的处理,甚至是狐鬼神话的烂漫,真的自愧不如。
这本书真的让我糟蹋了,现在300多收藏,每天都是章评,推倒重来,故事未必能写多好,继续写下去,我也不确定能不能升华。
但是,每天都有人章评,我实在没脸说不,谢谢一直支持我的人,我会坚持写下去,48卷的框架不改。
再次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