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不懂没关系,这个不是听别人说就能明白的,需要自我思考,体悟,才能真正的明白。”
范简道:“我说这些,只想说明一点,这个世界上别人说的一切的一切都是虚的,镜花水月,空中楼阁,不要信,也不要执着。
朱鸡石杀秦嘉,他做的不仅没错,而且非常对。尤其是对得起他自己,对得起自己才不会后悔。”
陈胜杀葛婴、庄贾杀陈胜、田臧杀吴广、秦嘉武平君、朱鸡石杀秦嘉、李良杀武臣、胡亥杀二十多兄弟,这些人都非常可爱,非常真实,是范简所敬佩的人。
而韩信、白起、吴起、商鞅、魏无忌、廉颇、赵牧等都是让人捉急的存在。
襄城。
项羽、刘邦终于攻破了城门,将城内秦兵、官员、百姓屠戮一空,全部坑杀。
当他们回到下邳,熊心和宋义看的嘴角直抽抽。项梁要拥立熊心做楚王,这位却百般推辞了起来,说什么也不干。
范简呲牙威胁道:“你真的不干?”
“我宁愿死,也不做你们的傀儡。”熊心说的斩钉截铁。
“亚父,杀了他,我去抓个听话的老头儿过来。”
项羽提议道:“只要我们说他是楚怀王之孙,没人会怀疑。”
“我不受威胁,要杀变杀。”
熊心这硬气的话刚出口,见项羽的佩剑已经拔出,突然就转了话风,道:“想要我答应,你们须先应我几个条件。”
“哦?”
“第一,必须要出于真心。”熊心道。
项梁点头,应道:“这个自然,我们都是忠臣,起事反秦也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了天下苦秦地百姓、万民。”
“第二,你们要听我诏令。否则稍有不顺我便自杀,让天下人都知道是你们逼死我的。”
“咳咳,这,这个也是自然。”项梁很是尴尬的咳嗽了两声。
“第三,以宋义为楚国令尹,陈婴为上柱国大将军。”
陈婴有两万人,而且他人看起来敦厚实诚,为人处世也谨慎稳重。熊心这是要拉拢陈婴成为他的嫡系了,只有这样他才会心安。
“可以。”项梁继续点头。
“第四,……”
“咳!”项羽重重的咳了一声。
“没有第四了,事不过三。你们既然答应了前三条,我便做了这个楚王。”
正式登基加冕,楚王熊心自号‘楚怀王’,以造声势。
楚怀王是熊心的爷爷,这位的执政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为进取之君,后期为半昏之君。
即位之初期,熊槐任用昭阳、唐昧、屈原、苏代、田忌、公孙衍等人才,国势日盛。唐昧积极变法,恢复了吴起时期的许多法令。但最终还是触动了贵族集团的利益,变法以失败收场。
可即便如此,至少证明熊槐还是积极进取的,楚国在他的执政下,成为了鼎盛的大国、强国,并攻灭越国,设置了江东郡。后来被东六国尊为纵约长,带头抵抗秦国。
只是后来,他被张仪忽悠晕了,昏昏沉沉的做出了错误的行为,解除了和齐国的联盟。被秦、齐打败,丢失了汉中之地。为了何解,他不听屈原的劝阻跑去了秦国,被扣了下来。以至于气的屈原投江自尽,而他也死在了秦国。
但楚怀王的心是善良的,他为后世人还贡献了一个‘雪中送炭’的成语。
听说他死在秦国,楚国人无不悲愤,同情楚怀王,恨死了秦国。什么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有楚怀王的一份功劳。
一国之君,若是被自己人杀死,那无所谓。可要是被他国囚禁致死,这仇恨就大了,简直是对所有楚国人的莫大侮辱。
后来的楚国君主跟秦国交好,但楚国百姓却对秦国没有任何的好感。
即便是过去了百年,楚国人依旧忘不了死在秦国的怀王。
熊心以楚怀王子孙的名义,又以怀王号再立楚王复国,瞬间就获得了所有楚人的拥戴。
楚王熊心的号召力之大超乎想象,连范简都有点吃惊。此时紧密团结在熊心周围有宋义、陈婴、刘邦等成熟稳重一派,他们的理念是宽厚、仁慈,讲道德,识礼仪。
武信君项梁则显得有点单薄了,但是以他为核心,紧密团结在一起的也有英布、蒲将军、项羽等。
不过,项梁自己倒是有点动摇了,对楚王熊心很是佩服,有点心甘情愿了起来,真把自己当成了忠孝的臣子。
“亚父,大将军这样很危险啊!再下去,他可能就沦陷了,彻底折服在熊心手下。”项羽不误担心的说道。他对亚父找了这么一个‘爹’在头上压着,心里多少还是有点想不通。
“无妨,那一切都是虚幻的美好,实则屁用没有。”
范简笑道:“只要章邯一来,还是要看你们这些能打仗的。”
“嗯,此言甚善!”项羽豁然开朗。
范简提醒道:“不要放松,也不要大意。我猜测,这熊心宋义也不是善者,他们必然会暗中联合它国,结成同盟来巩固王位。”
宋义、刘邦、熊心三人秘密商议,决定搬家,搬到盱眙。
与武信君商议后,同意在盱眙建都。
下邳也不错,但这里毕竟是项氏根据地,为避嫌建都盱眙更为合适。
下邳在下相北,盱眙在下相南边,虽然脱出了项氏传统控制区,可也不远。但看上去却好很多,不至于被人说楚楚怀王是项梁的傀儡。于项梁来说,他也承受不起这样的质疑。
搬过去后,恭贺楚怀王复国,魏国魏咎、赵国武臣、燕国韩广、齐国田儋,都派人出使盱眙。
楚王熊心升殿,接待各国使者,相互问候,共约友好,熊心也表示了回访的想法。完事后,楚王大宴群臣和各国使者。
项伯带着张良来见武信君项梁,居巢人范简,“将军既立楚王,复民望。东六国齐、楚、魏、赵、燕皆已复国,独韩无主,将来必有人拥立,君上何不求立韩后裔,免为他先,与我为敌?”
这张良也是个小阴货啊!项梁沉吟不语,看向了范简。
没人拥立韩王是有原因的,韩地位置太好又不太好,是关中和中原争霸的主战场,就是所谓的风口和浪尖之处,根本就呆不稳,没有哪个将领能在韩地扎根。
和韩国有点类似的魏国,人家在河北还有大片土地黄河东,太行山西,周市、魏咎便是在安邑复国立都的。赵国、齐国、燕国非主战场,更容易偏安复国。
韩室后裔韩成曾是横阳君,他复国的愿望也是很大的,可手上没人,只能求助他人,首选自然是张良了。找到张良后,两位苦命兄弟悲哀的发现,他们的合起来也才几千人,想要立国根本不具备实力。
张良建议投奔项梁,在途中遇到了项羽刘邦,便上去搭讪,一起来到了彭城。
韩成先不出面,让张良做好铺垫,时机到了再登场。
这张良、韩成都是聪明人,其实韩国人都非常聪明,韩然、韩非、韩安、韩信韩王信等,只是他们有够聪明的头脑,在智慧和做人上则是差了点儿,不是很招人待见。
尤其是立场不坚,容易像墙头草一样摇摆,还喜欢走钢丝富余冒险。
一开始求项梁立韩成为韩王,另一方面韩成又把张良派到了沛公身边。这个算是投资吧,他选择看起来相比项羽弱一点都沛公刘邦,原因无非是不想面对项羽的强大霸气,更喜欢沛公的仁慈长者风度,不管怎么样,反正在感觉是和刘邦打交道更舒服些,这是心里的真实感受。
当然,他们的心中也是更希望沛公胜过项羽的。项羽刘邦两个人比较,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块坚硬钢铁,一团温暖的棉花。
虽然项羽待人也言辞呕呕,可总感觉太假。
范简没有任何表示,项梁也在心里盘算了一番,这才问道:“韩国还有嫡系否?”
张良道:“韩公子成尚在,曾受封横阳君,为人有贤名,立他为韩王,与楚做声援,不致有变。”
都是形式,张良韩成所求不过是借兵马而已。这也是张良不去求楚王熊心,而巴结项梁的原因。
在张良韩成的眼里,楚王熊心再怎么闹腾,也只是热闹而已,实打实的铁拳头在项梁这里。
项梁让项伯着手办这件事,借兵、复国全由他包办。
张良、韩成借到了兵将,芳心大喜,谢过武信君后便西去掠地复国了。
之后,楚王宋义忙着和诸侯交好,结盟,整的挺热闹,也很好看。
而刘邦这边也忙乎了起来,当初起事时,刘邦这边的沛县和会稽差不多,其实全国都差不多。沛县令也召集刀笔吏萧何、狱掾曹参商量反秦起事,萧何说:“你是朝廷的官吏,现在想要背叛朝廷,率领沛县子弟,怕是很难服众,不如召集流亡在外的人,可以得到几百人,有了这些人就不怕有人不服了。”
沛令觉得有理,就让樊哙去找已经形成势力的刘季回来。
可是樊哙刚走,沛令就发现不对了,立刻下令关闭了城门不让刘邦进城。事实证明,他这个县令还是很有号召力的,城内的父老也听他的,一起上城门防守。
那么,萧何、曹参所说的话就有问题了,还有那卖狗肉的樊哙,这三个人都和刘邦有私交。这是联合起来要暗害他啊,沛令不是不知道其他城的情况,凡是响应义军的都要先杀郡守、县令,看来刘季早就跟萧何、曹参算计好,要杀他祭旗了。
事情败露,萧何、曹参转狗洞逃出城外投奔刘邦。然后刘邦在绢帛写字绑在箭上射入城内:“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
就是扇动、蛊惑、威胁百姓杀县令,这招很有效,沛县父老果然杀了县令,开城门迎接沛公入城。
在萧何、曹参等人的撺掇下要拥立泗水亭长刘季为长,刘邦再三推辞,推辞不过才勉为其难做了沛公。
按说,萧何为沛县主吏副县长,曹参所狱掾监狱长,都比一个泗水亭长派出所长级别高,他们为何立刘季呢?
这个怕是和陈婴母亲打的一样想法,起事之处,不愿做那个出头的鸟,目标大,危险性高。
陈婴母亲说的话,用一句话概括叫‘天塌下来有个高的顶着’,东阳无赖少年拥立陈婴为王,陈婴投奔项梁,萧何、曹参推举刘邦为老大,都是这个心思。
刘邦呢?
很简单,刘邦有大志向,也有承担责任的气度。人家可是以秦始皇为偶像,以皇帝为目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