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 茅山上清派宗师,刘混康(1 / 1)肥瘦胖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更让赵佶在意的是高俅的那句话,文,也许能治国,武,必能安邦。

此言与他的理论相违背。

若不是他将高俅视为心腹,早就龙颜大怒,流放其出京了。

“俅,你真的认为,武能安邦,那我大宋岂不成了蛮夷。”

高俅嗤笑道:“蛮夷?西夏算是蛮夷之地吧,可两国交锋,却是胜少负多,究其原因,还是武力薄弱。”

这是事实,容不得赵佶否认。

“西夏政乱不断,就是因为重武轻文,无治国大才。”

“所以,得文武兼备啊。文主内,武主外,大宋才能昌盛,保证屹立不倒。”

如果说,用嘴皮子能改变赵佶重文轻武的事实,高俅愿意一直说下去。免得战乱四起,到时,苦的还是平民百姓。

赵佶典型的死鸭子嘴硬,纵使诸多证据摆在面前,也要辩驳一番。

他还未来得及开口,始终旁观的老道突然起身,赞称道:“高居士所言,有理有据。”

高俅这才注意到两名陌生的道士。

赵佶崇尚道教,皇城内经常出现道士,故此一开始并未在意。

“刘先生也认同高卿的说法?”

老道点了点头:“陛下若能善用文武之才,大宋国力将更一层楼。”

赵佶陷入沉思,但根深蒂固的理念哪有那么容易扭转。

沉默片刻后,竟选择了逃避,趁机转移话题。

“俅,为你介绍。这是刘混康先生和他的徒弟笪静之。”

高俅闻言,关于刘混康二人的记忆涌现。

刘混康,人称华阳先生,茅山清派第二十五代宗师,善于观天象、卜算之术、驱疾病。

笪静之,刘混康之徒,茅山清派第二十六代宗师,尽得师父真传。

二人对赵佶在道教的一些举动中,有着重要作用,深得赵佶信任。

“原来是华阳先生。”

刘混康一愣,说道:“高居士听闻过贫道?”

“久闻大名。”

赵佶插言道:“刘先生不愿住在宫中,可道观距宫中甚远。为此,想了个折中的办法,刘先生师徒住在你府,方便随时进宫。”

高俅自然没意见,对他来说,刘混康和笪静之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既然如此,你便带着刘先生回太尉府吧。”

经过文武的争论,赵佶没有心思再论道。

高俅觉宫中无趣,巴不得赶紧离开。

刘混康师徒向赵佶躬身致意后,便跟着高俅,一行三人离开了福宁殿。

赵佶长舒一口气,双目微闭,说道:“梁公公,文武孰重孰轻,你有何看法?”

梁从政惊恐的回答道:“奴才学识浅薄,想不通。”

“唉,纵使你心中有长篇大论,怕是也不敢说与我听。”

梁从政急忙磕头跪拜:“陛下息怒。”

“好了好了,平身吧。”

赵佶说完,身手去摸桌的水果,却摸了个空。

“哎,我的金橘呢。”

梁从政嘴角抽搐,说道:“八成又是高太尉偷走了。”

赵佶满脸无奈道:“这个混球。”

......

此时,高俅正带着刘混康师徒步行前往太尉府。

一边走,一边往嘴里扔着江西金橘。

江西距离汴京较远,想在汴京吃到江西金橘,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

他对吃的相当敏感,一进福宁殿便看到了桌的江西金橘,偷偷摸摸全都揣进怀里。

刘混康正表情诡异的盯着高俅看。

看得高俅后脑勺发凉。

“华阳先生看什么?”

“高居士非凡人,行大道者,隐有帝王之气。”

高俅一边剥着金橘皮,一边说道:“先生这话对我说说也就罢了,可别满街吆喝。”

刘混康笑道:“贫道自有度量。”

“呵呵,华阳先生准备住到何时?”

“依贫道本意,明日便想回山,可官家不许,无奈待几日。”

“回去作甚,汴京繁华,总比茅山有趣。”

“学道之人,怎能贪恋凡尘。”

高俅撇了撇嘴,再不言语。

太尉府距宫城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

许久后,总算回到府内。

高俅命人去收拾两间相邻的客房。

这时,章盈盈端着热茶走来。

刘混康接过茶杯,说道:“多谢高夫人。”

章盈盈脸色羞红,偷偷的瞧了一眼高俅,解释道:“先生误会了,奴家章盈盈,借住于太尉府。”

“早晚的事而已。”

章盈盈闻言更是喜眉梢。

高俅眯着眼,打量着刘混康。

刘混康的卜算之术赫赫有名,章盈盈能否成为高夫人暂且不提,所谓的帝王之气,是不是代表着,他总有一天会反宋,自立为王。

不一会,客房收拾干净,刘混康师徒回房休息。

高俅将怀中的金橘悉数掏出,递给章盈盈。

“稀罕物,拿回去吃吧。”

章盈盈抱着金橘,一阵小跑回了房间,看得出来,极为高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