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一路行进,此时天上的斜阳渐渐偏西,途中行径速度也就变快了不少。
不多时,一行人就穿过了东宫的大门,这次倒没有像上次一样,遭到一些不长眼之人。
被众宦官抬着前行的李治看着眼前熟悉的一幕,不禁想起了前几日魏和在此处追着自己要打要杀的情形,渐渐的,也就想起了还被他扔在宫外的三人。
嗯,邹骆驼擅长做生意,有他看着,倒不至于将自己的烂摊子全都送出去。
至于陈怀亮在城中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多少能震慑住一些胡搅蛮缠之人。
魏和虽然算不上什么名门望族,也算不上什么达官贵人,但他好歹有官职在身,又是自己的贴身护卫,有他在外面挡着,也算是自己的半个形象代言人。
哪些看自己不爽与心怀歹意的搅局之人,应该也能看在自己的面子上收敛几分。
至于被李治定型的恶人,无非也就是前几日被他给得罪的江东魏家,还有不久前的扬州杨家。
这些江东家族虽然在长安的影响力较弱,但若是两家一旦互相串气,联手起来给自己使绊子,那可倒让李治烦恼倍增。
想到此处,李治这才明白自己的便宜父皇为何舍得将看守玄武门的玄甲军调遣出一部分给交给自己了。
这可是预防万一自己将某些事给闹大了,最后让玄甲军出面,以保自己的周全。
想到此处,李治不禁暗自叹了一口气,暗道:自己这才初来贞观,就得罪了好几家,这以后要是搬出宫了,岂不是全天下都得让自己给得罪?
途中,经过了东宫中的几道宫门后,众人一行片刻后就来到了东宫中三大殿之一,承恩殿,此时李治正瞎想着以后的打算,忽听身旁的王福生轻声提醒道:
“殿下,我们已经到承恩殿了。”
李治在宦官的搀扶下走下了小车,朝四周扫了一眼后,对王福生吩咐道:
“去通报吧。”
不多时,王福生的身影再次出现在眼帘之中,只见快步来到李治身前,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水后,答道:
“殿下,太子殿下不在殿内,好像就在崇文馆。”
得到自己的便宜兄长李承乾的所在之地后,李治朝身后跟着自己一天瞎溜达的众宦官摆了摆手,吩咐道:
“嗯,你们先行回去吧。”
说罢,瞥了眼身旁的王福生一眼后对他招手道:
“王福生你随本王来。”
在侍卫的带领下,李治一路无阻,很快到达了崇文馆的深处,李承乾的日常办公地点。
李治在推开门后,原本想直接走进其中,但就在推开门的瞬间,忽见自己的兄长正在与一人相谈。
定睛望去,只见此人身着华丽,容貌也与李承乾相差无几,尽管如此,但李治并不认识此人。
但能与当朝太子长谈的可不多,看这情形,李治就明白了此人的来头也不简单。
也不知二人所谈何时,对于李治的到来也未曾反应过来,直到李治来到二人近前,假意的咳嗽两声后,二人这才反应过来。
眼见二人已反应过来,李治这才行礼道:
“稚奴见过兄长。”
李承乾一脸意外的看了李治一眼,神色间很是意外,但很快也就恢复了正常,急忙起身拉过李治,指向身旁之人对李治介绍道:
“稚奴来了啊,来,这是郑王。”
听闻与自己便宜兄长李承乾相谈的正是郑王后,李治先前心间的疑惑这才消散了不少。
眼下大唐初立,封王之人倒也不少,但能封二字王的也只有那么几位,除了与自己一辈的之外,剩余的二字王也只有自己父皇的那一辈了。
脑海中稍微思量了片刻后,很快就得知了眼前之人的身份,郑王,李元礼,高祖的第十子,母为郭婕妤。
在李治的记忆中,多少也有此人的一些信息,不过那多数都是从后世带来的。
据传,郑王自幼恭谦谨直,善于骑射。武德四年,封为郑王。贞观年间,先后治理郑州、徐州和绛州刺史。精勤善政,颇有名声。
直到后来自己登基后,授司徒之位,与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勣并为三公之职。
得知来人的身份后,李治也不敢耽误,急忙行礼道:
“稚奴见过郑王,不知郑王与太子殿下在此商议要事,若有打搅之处,还望郑王勿要见怪才是。”
李治此言,仅仅是个客气话而已,尽管李元礼比起李治还有高了一辈,但嫡庶有别,就算是高出两辈也都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嫡系出生的李治向旁系李元礼行礼问安已是大德,也算是给足了李元礼的面子,李元礼又那会因此责怪李治呢。
哪怕此时他心中再有多个意外与惊讶,但面对李治的行礼,他也不敢托大,急忙起身回礼道:
“晋王果然现在人后,礼数有佳,想必以后当是我大唐之栋梁,百姓之福啊,我又哪会责怪呢。”
一个仅仅是出于礼节上的行礼,另一人却是出于身份上的行礼,尽管两者之间出于血缘之间的身份相差无几,但孰轻孰重已是很明朗,更何况,李元礼事后还不忘了夸赞了李治一番。
李承乾对李治的表现很是满意,身为东宫之主,他也不甘示弱,急忙招呼二人相继落座后,看向一旁的李治后笑道:
“郑王将要前去地方上述职,在宫中刚巧被吾碰见,这才邀请他来到此处小歇片刻,稚奴你不会嫌人多吧?”
李治听闻李承乾此言后,不由得撇了撇嘴,心中暗道:
你都将人给邀请进宫了,我还能说些什么,总不能让你将他给又给请走吧。
但此话也仅仅是在心底想想而已,可不敢当着二位的面将它道出,很快就反应了过来,随后答道:
“大哥此言差矣,稚奴我年幼无知,对许多政务上的事并不了解,而眼下郑王又要出京述职,我正好有诸多疑虑,想请教一番呢。”
李承乾对李治的恭维可是一点都不客气,朝李元礼使了个眼神后,瞥了李治一眼好气道:
“少来这套,你是无事不登承恩殿吧,说吧,这次又惹什么乱子?”
眼看李承乾一言点破了自己的来意,李治有些不好意思的摸着后脑勺,尴笑道:
“父皇让我来寻你,说是要给我找两个长史,以后也可以让我少做点事。”
说罢,李治起初还有些担心李承乾不放心自己,急忙从怀中掏出了李二给自己的诏书,也不犹豫的便将它给递给了自己的便宜兄长。
李承乾朝李元礼投去了个抱歉的神色后,这才无奈的接过了李治低到手边的诏书,还没翻看细看,脸上却是变了颜色,只见他随后一脸震惊的对李治道:
“父皇居然调遣了两百余人的玄甲军给你?”
此时正在在一旁闲暇时闭目养神的李元礼忽听此事,也被此事给吓得不轻,当场就要暴跳了起来。
李治并不知道这诏书上所写的内容,但眼看这二位的表情,不像是开玩笑,心头不禁有些疑惑了。
总之自己走到哪,这诏书也就跟到哪,但眼下还是第一次将它递给李承乾,此时忽闻诏书上还有这句话时,脸色骤然一变,心头也变得紧张了不少。
这或许的是李二让自己前去玄武门之际方便一些,但眼下却被李承乾得知了,这心头不羡慕才叫怪事呢,若是因此而对自己有了提防之心,那兄弟间可得玩完了。
尽管不知眼前的这一幕是怎么回事,但事实就摆在眼前,李治也只好如实招来,瞥了瞥嘴,叹气道:
“是啊,父皇还让我自己出钱养,你要不?反正我是养不起。”
李承乾闻言神色有些古怪,但更多的却是意外与为难,眼下的自己都是用国库的,让自己用国库的钱养兵,这也只是想想而已。
但意外的则是李二让李治自己掏钱养兵,这就有点让李承乾糊涂了,尽管他对李治身旁的人了解甚少,但也知道其中一二,但无论如何,这根本不是李治所能养得起。
想到此处后,看向李治的神色间也都多出了几分怜悯之色,对他摇头道:
“你还是早点回来吧,这些你还真养不起。”
李治对李承乾此言并不放在心上,耸着肩膀撇嘴道:
“回来你养我啊?”
李承乾没有接茬,正与李治商量着出宫后的事宜,其中也包括一些找长史的要领。
就在此时,一道人影在其中一宦官的带领下走进了众人的眼帘之中,来人来到李元礼身旁,行了道:
“殿下,我已经准备完毕,我们何时启程前往任上?”
忽被身旁话音惊醒的李元礼此时脸色有些尴尬,急忙起身对众人解释道:
“这是我新找的长史,范裳。也就是范履冰。”
谁料李元礼话音刚落,一旁的李治忽然跳了起来,神色亢奋的他直接伸手指向了李元礼的长史,兴奋道:
“此人,本王要了。”
此言一出,在场的重任顿时傻眼了,李元礼脸色却是有些不太好看,一脸为难的他看了眼李承乾,似乎正想询问此事怎么回事?
此时李承乾也被李治这突然的一幕给弄愣住了,经过李元礼的提醒后这才反应过来,瞪了李治一眼对他提醒道:
“稚奴,这可是郑王刚挑选的官吏,你这样是不是不太妥当。”
李治可不管李承乾如何言语,依旧是我行我素,只见他朝范履冰招了招手,对他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在京中担任何种官职?”
李元礼的长史范履冰一脸疑惑的看了眼李治,不明这其中缘由的他对李治一眼有些不知所措。
一旁的李元礼见状有些无奈,只好对范履冰解释道:
“这是晋王殿下”
经过李元礼的这么一提醒,范履冰这才反应过来,得知李治身份的他急忙行礼答道:
“回晋王殿下,在下姓范名履冰,目前在大理寺担任律学博士。”
律学博士?从八品下,好像有点低了,自己给的条件应该可以吸引人的。
想到此处后,李治心头很快就有了计较,回过头对李承乾问道:
“大哥,我这晋王府中的担任长史的官职是几品官?”
李承乾此时虽然心有疑惑,但对于李治的提问倒也如实相告,沉吟了片刻后答道:
“按理来说,理应从四品上,但眼下你并未拥有开府的权利,按照律法来说,最起码五品左右。”
随后,也不等李治答话,随后不禁皱紧了眉头,一时间有种难以决断之色,许久后这才不太确定的继续说道:
“我大唐并未有此先例,因此不太好说,至于能官从几品,此事若是父皇不参与其中的话,这就要看尚书省如何决断了。”
李治从李承乾的口中得知答案后,急忙对范履冰解释道:
“听见没,官从六品这是肯定的,以后,四品这是会有的,尽管你跟随着郑王前去州县上任职,六品也是少不了的。”
说到此处,顿了顿后,继续诱惑道:
“但眼下本王尚未拥有开府的权利,你可得想清楚了?”
范履冰见状有些傻眼了,若不是当着李承乾与李元礼在此,他都以为李治在胡言乱语了。
眼看不像是假的,心间也不禁蠢蠢欲动了起来,但出于礼数上的缘故,强忍住了心头的激动,看向一旁的李元礼,一脸无措道:
“郑王殿下,这?”
眼见此事多半已成了定局,自己就算不愿放人那也不行,不如就此卖李治一个面子,以后能因此得到一个人情也好。
心头沉吟了许久后,李元礼很快就有了计较,深吸了口气对范履冰摆了摆手后,摇头道:
“尚书省尚未任命,因此,你自己决定就是,本王不干涉你的决定。”
范履冰见状,心头的一块大石这才落地,眼下两边给自己抛出的条件都差不多,但聪明人一看就知道会知道怎么选择,范履冰也不多做犹豫与选择,当机立断道:
“嗯,既然这样,我就听从晋王殿下的,担任这晋王府中的长史。”
李治见状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朝他摆了摆手吩咐道:
“嗯,你先下去准备一下,本王随后让尚书省颁发调令就是。”
目送着范履冰离开视野中后,李治这才将目光看向身旁的李元礼,犹豫了再三,这才起身再次行礼道歉道:
“刚才,我知道做得有些过了,期间若有得罪之处,还望郑王宽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