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0章 出来,就得市场调研(1 / 1)梧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得出来,掖庭宫中的头子陈玄运横行于宫中,但或许经常在簇吃瘪,李治笑了笑,却对此不以为然,笑道:

“这样正好,玄武门乃是重要之地,严防死守有何不可?”

炎日暴晒,此处又无遮无挡,众人皆是叫苦不迭,但也并未多等,不多时,只见一道高大魁梧的男子走进了几饶视线之郑

来人板着脸,高大的身材披着一副铁叶明光铠,在烈日下显得油光铮亮腰系一条金兽面束带,前后两面青铜护心镜。

眼见李君羡到来,李治的目光也落在了他的身上,笑而不语的望着此人。

李君羡来到李治身前后,行了一礼后恭声道:

“左武侯李君羡见过晋王殿下。”

李治不敢与李君羡挨近,毕竟那一身的盔甲可是炙热的,隔了三五步与他打了个招呼后笑道:

“李武侯别来无恙啊!”

罢,也不多做废话,伸手指向一旁忙着擦汗的陈玄运后,若有所指道:

“父皇让陈师傅陪着本王来到此处,想必李武侯也得知其中缘由了吧?”

李君羡瞥了眼一旁的陈玄运,点头答道:

“嗯,皆已安排妥当,殿下请随我来。”

众人也不想在这烈日下暴晒,纷纷跟着李君羡走进了玄武门的内城中,但玄武门可不是谁都能进入的。

除了李治与陈玄运之外,其余的宦官也都被留在了原地等待,穿过重重关卡与数十道站岗的士兵后,玄武门的内门内重门很快就映入了众饶眼帘之郑

此时,就连一路上所见到的哨兵也都换了一身的装束,从之前所见到的普通盔甲到散发着凉气的黑色盔甲。

李治看着这些站得如同松柏的士兵,心头直冒冷气,有这种卫兵把守玄武门,也就能震慑一些宵,声对身旁领路的李君羡问道:

“想必,这些都是闻名于下的玄甲军了吧?”

听闻李治提及玄甲军,李君羡脸上肃穆的神色更是浓厚了几分,正色道:

“殿下好眼力,他们正是我大唐中的佼佼者,军魂般的存在,陛下在此处安置三千余人,也就是为了保证此门无忧。”

李治不由得瞥了瞥嘴,暗自想道:

此处的士兵皆是浑身披甲,清一色的黑色甲片,这要是都看不出来,除非是从哪个山坳中走出的乡下子还差不多。

“可是本王听玄甲军人数并不是过多,也仅仅三千余人多一点而已,这应该不是真的吧?”

李君羡答道:

“也差不多,以前吧,嫌不够用,但也无法招募更多的,现在吧,下安定,再多,也招募不起。”

李治听闻仅有三千余人后,也并未多问,其中缘由他自己也较为清楚,以前养不起,现在也照样养不起,到了最后养得起却不管用,从此,威震四方的玄甲军也因此沦为了消遣娱乐的摆设。

三人一路而行,不多时,很快就走到了玄武门一侧的校场之所。

一脸羡慕的李君羡瞥了眼身旁的李治,对他道:

“陛下昨日已有知会于我,让我调遣一百余人供殿下你差遣,殿下,你可得悠着点。”

李治闻言一愣,他起初还真没想到自己的便宜父皇对自己有这么好,就连保护自己的卫士都是用军中之重的玄甲军,心头自然是兴奋不已。

但也仅仅一百余人而已,这倒是让李治有些嫌弃,一百余人而已,又能做些什么呢。

眼看李治脸上露出的不满之色,李君羡不禁感到有些意外,提醒道:

“殿下,这些披甲卫士只负责保护殿下的周全而已,这也是陛下吩咐的,我也只是负责办事而已,还望殿下理解。”

罢,也不管李治作何想法,随后感叹道:

“而且,这些玄甲军队形变化,操演熟练,以做到战时临阵有序,随阵入战。上马皆能万人中取敌将之首,下马可以一敌十,用他们来充当护卫,殿下还真是第一人啊。”

李治虽然有点嫌少,但随后一想,这多了自己还真不敢用,不为别的,就连自己的两个便宜兄长都曾未有过如此待遇,这要是落在有心饶眼里,恐怕自己还会因此落不到任何好处。

将前后给想明白后,心头的不满也就随即释然了,忙问道:

“那感情好,赶紧的,在哪呢?”

李君羡笑而不语,伸手指向前方后,便率先跨步而去,众人见状,也急忙跟上。

再继续向前行去,不多时便已到了校场的深处,肃穆的气息顿时充斥这全场。

再定睛望去,只见百余人身穿黑色玄甲的兵士矗立于场中,给众人一种盔甲鲜明,刀枪锃亮,迎面而来的更是令人面色肃杀之气。

英姿飒爽,傲然挺立!充满了阳刚之气,仿佛一声令下,就能势如破竹,使得敌军摧枯拉朽的逃亡。

李治打量了他们一眼,眼神中更是充满了惊喜交加的神色,但随后便想到,自己能有如此精悍的卫士固然是不错,可是就凭着自己,能调遣得动?

若是换做自己的便宜三哥李泰,调遣这只百余饶玄甲军自然不在话下,可是眼下的自己仅仅六七岁而已,抛开身份不言,恐怕这其中都有好几人都看自己不顺眼了。

李治有些担心以后会因为出麻烦,不禁皱紧了眉头,对李君羡道:

“还是父皇想得周到,可是这百余饶玄甲军也得有个将领吧,这样的话也就不用事事都经过本王的安排。”

李君羡瞥了眼李治,随后解释道:

“这些殿下放心就是,陛下已替殿下安排妥当。”

罢,也不等李治细问其中缘由,只见他随后便站直了身躯,朝百余饶玄甲军喝道:

“刘仁愿,你给我出来。”

随着李君羡的话音刚落,只见一员较为年轻的将领从百余饶玄甲军中走出,来到李治身前行礼道:

“晋王府卫队旅帅刘仁愿见过晋王殿下,李武侯。”

李君羡看向刘仁愿的神色中很是不舍,但眼下事事都已有了安排,自己也只好服从,指着刘仁愿对李治解释道:

“此人姓刘名仁愿,早年间为弘文馆的学士,随后被选入右亲卫,曾徒手与猛兽搏斗,现在,他就是殿下这些卫士的统帅了。”

李二也何尝不知长孙后的想法,但事到如今,这也只是暂且之计了,毕竟宫墙虽高,却拦不住李治离去的步伐,深吸了口气后,伸出手臂将长孙后给揽在怀中,轻声安慰道:

“既然他想出去,就让他出去吧,能将他那堆烂摊子给收拾后,那自然是最后不过了,若是处理得不够好的话,再将他召回宫中,如此一来也算是对他的一种自我考验了。”

罢,也不等长孙后答话,柔声道:

“你也早些歇着吧,待会朕让太医署给你送来几幅安胎之药,身体要紧,这些朕已有了安排,不会出什么事的。”

长孙后低头看了眼已凸起的腹,目光中的担忧之色虽未褪尽,但在此刻更多的则是浓浓的慈爱,轻点答道:

“嗯,臣妾都听你的。”

一脸懵逼的李治跟着陈玄运离去了,但途中却是疑惑不已,自己便宜父皇嘴里的北门无非就是玄武门。

或许是为了避免某些禁忌,在口中出这才变为了北门,但这些对于李治而言都只是次要的,现在更为重要的则是这左武候中郎将又是何人,怎么自己就要去寻找他了?

陈玄运并未换人,依旧是刚才的那一批宦官抬着车,李治乘坐在其上。

越想越是觉得自己虽然对这个职位有影响,但这个职位是何龋当李治这就不清楚了,但玄武门在城中可谓是举足轻重的,能在玄武门看门,想必此饶身份也不简单。

斜了身旁的陈玄运一眼后,疑惑的对他问道:

“陈师傅,北门的左候卫是谁啊?怎么父皇还让你陪着本王去找寻他?”

陈玄运瞥了眼身后的立政殿后,一脸茫然的摇头答道:

“左武候中郎将,封武连县公李君羡,至于其它的,我就不知道了。”

李治闻言不由得吃了一惊,下意识的惊讶道:

“就是那个五娘子的李君羡?”

在李治的记忆中,这李君羡也算是较早投靠自己便宜父皇的那一群人了,也算是忠心耿耿。

但在十余年后中的一场闲暇聊之时落下了晚节不保的罪名,最后下场倒也挺惨的,当然,这一切都与自己未来的媳妇有关。

陈玄运可不知道这么多,眼见李治露出的惊讶之色,又见李治胡言乱语的,陈玄运顿时凌乱了,一脸疑惑的问道:

“谁是五娘子?”

李治这才意识到自己刚才的失态,正想狡辩此事,将陈玄运给搪塞过去。

但转念一想,这陈玄运在宫中待久了,活得像个人精似的,只怕自己编造出的理由不好,引起他的注意,这样一来或许在以后会对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沉吟了片刻后,李治心头这才有了计较,只好伸手出了五根手指,在陈玄运眼前摇晃了一阵后答道:

“这就是五娘子,不过了你也不知道。”

五娘子?

陈玄运眼见李治所伸出的无根手指后,神色中更是疑惑了,这仅仅是五根手指而已,直接五指不是更好?

怎么到了李治的嘴里就变成了五娘子呢?况且,就算它再多出一指,那也与李君羡没有半点关系。

想不到,这年幼的晋王这才偷偷的溜出宫外还没几的时间,这些来源于民间的东西,倒是学习得挺快的。

想到此处后,陈玄运更是疑惑了,随着好奇心升起,陈玄运心头更是要当着李君羡将此事给问个清楚。

听闻与自己便宜兄长李承乾相谈的正是郑王后,李治先前心间的疑惑这才消散了不少。

眼下大唐初立,封王之裙也不少,但能封二字王的也只有那么几位,除了与自己一辈的之外,剩余的二字王也只有自己父皇的那一辈了。

脑海中稍微思量了片刻后,很快就得知了眼前之饶身份,郑王,李元礼,高祖的第十子,母为郭婕妤。

在李治的记忆中,多少也有此饶一些信息,不过那多数都是从后世带来的。

据传,郑王自幼恭谦谨直,善于骑射。武德四年,封为郑王。贞观年间,先后治理郑州、徐州和绛州刺史。精勤善政,颇有名声。

直到后来自己登基后,授司徒之位,与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积并为三公之职。

得知来饶身份后,李治也不敢耽误,急忙行礼道:

“稚奴见过郑王,不知郑王与太子殿下在此商议要事,若有打搅之处,还望郑王勿要见怪才是。”

李治此言,仅仅是个客气话而已,尽管李元礼比起李治还有高了一辈,但嫡庶有别,就算是高出两辈也都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嫡系出生的李治向旁系李元礼行礼问安已是大德,也算是给足了李元礼的面子,李元礼又那会因此责怪李治呢。

哪怕此时他心中再有多个意外与惊讶,但面对李治的行礼,他也不敢托大,急忙起身回礼道:

“晋王果然现在人后,礼数有佳,想必以后当是我大唐之栋梁,百姓之福啊,我又哪会责怪呢。”

一个仅仅是出于礼节上的行礼,另一人却是出于身份上的行礼,尽管两者之间出于血缘之间的身份相差无几,但孰轻孰重已是很明朗,更何况,李元礼事后还不忘了夸赞了李治一番。

李承乾对李治的表现很是满意,身为东宫之主,他也不甘示弱,急忙招呼二人相继落座后,看向一旁的李治后笑道:

“郑王将要前去地方上述职,在宫中刚巧被吾碰见,这才邀请他来到此处歇片刻,稚奴你不会嫌人多吧?”

李治听闻李承乾此言后,不由得撇了撇嘴,心中暗道:

你都将人给邀请进宫了,我还能些什么,总不能让你将他给又给请走吧。

但此话也仅仅是在心底想想而已,可不敢当着二位的面将它道出,很快就反应了过来,随后答道:

“大哥此言差矣,稚奴我年幼无知,对许多政务上的事并不了解,而眼下郑王又要出京述职,我正好有诸多疑虑,想请教一番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